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鲁迅离我们到底有多远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鲁迅离我们到底有多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屈指算来,鲁迅先生离开我们已经70多年了。70多年的岁月说长也不太长,但足以消磨一个人短暂的一生。今天我们这一批60年代出生的人,心头还笼罩着鲁迅的曙光。鲁迅手中的烟头还在发着红艳艳的光点,他的目光永远深邃而坚定,对着打开的窗户,远望着黑沉沉的夜,苦苦地思索中国的未来和战斗的人生。

可是我们之后的另一代人,他们只把鲁迅看做遥远的中国故事里一个传说的片段,一个好像听说过的人。他们是新新人类,已经十分惧怕鲁迅先生的文章,更不能理解他的文章里的象征意义。君不知当今中学生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这所谓的“怕”,充分说明了他们对于这位伟大的文学家的无知和无奈。

这是一个民族的遗憾,也是中国文学史的遗憾。新新人类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去读谁的文章,他们也有权利选择去崇拜谁。青年人缺乏历史经验,我们可以谅解,但遗憾的是,我们当中有一些学者和文化大家,对于鲁迅的所作所为先是保持了沉默,然后又采取了避而不谈的态度。我们首先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大力地宣扬鲁迅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去阅读鲁迅,热爱鲁迅,保持鲁迅的战斗精神,用紧迫的民族使命感去创建理想的和谐社会。

鲁迅的精神是永远不会消失的,鲁迅不但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也是一个从民族文化的熔炉里走出来的英雄。我们没有必要去嫉妒他的丰功伟绩,也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他对这个伟大民族的解放所付出的辛勤劳动。

也许在社会发展和国际接轨的历史巨变中,我们的思维方法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我们的视觉所触及的范围已经更加广阔,我们接受新新文化的能力已经大大增强,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享受和娱乐,但是当我们每天每夜守着电视或手机看着那无聊的戏剧,空虚而寂寞地打发难耐的时光时,那光阴已经从我们的手指缝悄悄溜走,殊不知皱纹已经不知何时爬上我们的额头。有位著名文学评论家做客电视访谈节目时,断然地说,中国这三十年没有真正的文学,他已经三十年没有问津过文学评论的事了。

我们阅读今天的文章,固然有很多的收获和意外,也不乏感动和激励。但是我们已经忘记了文学的重大历史使命,因为我们从事创作的人也是为了迎合读者的心理和赚钱,而读者对于文章的点击,主要也是看是否适合自己的胃口和阅读水平。作者在家里苦思冥想地构思世间本不存在的东西,眼睛只瞅着银行卡上的钱是否已经打来,读者吊着膀子在电脑桌旁等待那满是错别字的长篇小说,熬得眼睛通红茶饭不思,而纸质文学的图书馆里,门可罗雀,尤其是每到开学时,儿童学习教辅书店门前人山人海是何等的壮观。孩子要上学要找工作,鲁迅的篇目能值多少考分,这就是中国文学和中国人阅读需求的现状。

我同情着鲁迅,我怀念着鲁迅,他还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为中国苦苦奔走着吗?如果是,先生看到当今这个时代对自己作品的漠视,他那本来就爱生气的脾气,不知会爆发成怎样的呢?我希望善于觉醒的中华民族,有一天会突然想起鲁迅,感念鲁迅的功德,再一次让祖国的新新人类们骄傲地夸耀:中国,有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名字叫鲁迅。

说完这些话,我深吸了一口烟,借着烟头的火光,我默默祭奠这些已故的中国文化英雄,他们的笑脸一张张在我眼前浮现,果然还是那么年轻和充满希望。

(选自《时文博览》2012年4月,有删改)

阅读上文,回答下面的问题。

1.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有误的两项是( )

A.作者认为新新人类只把鲁迅看做遥远的中国故事里一个传说的片段,已经十分惧怕鲁迅先生的文章,更不能理解他的文章里的象征意义。

B.作者认为应该坚定自己的立场,大力地宣扬鲁迅的思想,引导广大青少年去阅读鲁迅;只有热爱鲁迅,才有民族使命感去创建和谐社会。

C.鲁迅不但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他也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英雄。我们没有必要去嫉妒他的丰功伟绩,没有任何理由去否定他的辛勤劳动。

D.我们阅读今天的文章,固然有很多的收获和意外,也不乏感动和激励。但是我们已经忘记了文学的重大历史使命,其中包括许多作者和读者。

E.作者希望善于觉醒的中华民族,有一天会突然想起鲁迅,感念鲁迅的功德,再一次让祖国的新新人类们骄傲地认为中国伟大的文学家就是鲁迅。

2.文中结尾写道:“说完这些话,我深吸了一口烟,借着烟头的火光,我默默祭奠这些已故的中国文化英雄。”这样写有何作用?

答:

3.作者为什么要以“鲁迅离我们到底有多远”为题?请简要回答。

答:

4.请结合我们学过的《故乡》《记念刘和珍君》《藤野先生》等文章,谈谈鲁迅的人格魅力。

答:

【张银华、张婷婷/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