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美国白蛾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美国白蛾为害特点及防治技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总结了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及防控难点,从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药剂防治等方面提出了其防治技术,以供参考。

关键词 美国白蛾;为害特点;防控难点;防治技术

中图分类号 S7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3)01-0140-01

美国白蛾 [Hyphanlir cunea(Drury)],属鳞翅目灯蛾科,又称秋幕毛虫、秋木蛾。原产于北美洲,广泛分布于美国和加拿大南部。目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为活动及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的发展,美国白蛾逐渐向世界各地迅速传播和蔓延[1-2]。当前,美国白蛾的防治形式依然严峻,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做好监测预报工作、狠抓关键环节、积极推进生物防治、提高林木的自控能力、坚持联防联治、探索创新防治机制、实施科学防治以及加强对美国白蛾新发生区防治工作的技术指导是防治美国白蛾的有效途径。

美国白蛾是国际上重要的检疫性害虫,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扩散蔓延,其自身发生为害特点给防治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合理利用人工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及药剂防治手段对美国白蛾进行综合防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

1 美国白蛾的为害特点及防治难点

美国白蛾食性杂、繁殖量大、适应性强、传播途径广、危害严重,虽然各级部门的防控力度逐年增大,但防治任务依然艰巨,这与其发生及为害特点等有着直接的联系[3]。

1.1 发生区域限制用药

美国白蛾多发生在城市和居民区的园林绿化树木及植物上,因而不能使用对环境、人畜有害的化学农药。此外,因为美国白蛾多在我国沿海城市发生,这些地区的水产养殖业(虾、蟹等)相对发达,因而对鱼类高毒的农药也需慎重使用。

1.2 寄主范围广增加难度

美国白蛾的食性杂,调查表明其寄主植物多达49科108属300多种,几乎包括所有园林绿化、造林及果树、蔬菜和农作物,以及多种乔灌木植物和杂草。寄主的多样性,大大增加了美国白蛾的防治难度[2]。

1.3 对防治设备要求高

美国白蛾危害主要对象是较为高大的园林树木和行道树。而一些地区施用的喷药机械较为落后,防治的扬程达不到,防效较差,应加强对美国白蛾施药技术和设备的改进。

2 防治技术

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上,应综合采取各种措施进行防治,如药物防除、灯光诱杀、人工剪除网幕等。抓住白蛾发生的关键时期,做好防治工作,尤其是要做好美国白蛾第1代的防治工作,以取得较好的成效[4]。

2.1 人工物理防治

2.1.1 人工剪除网幕。一般美国白蛾的幼虫在3龄前进行吐丝结网,并聚集在网幕中取食,产生危害,应做好防治工作。由于网幕外观明显,因此可选择在美国白蛾网幕期进行人工剪除,并就地进行销毁,该方法不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而且无公害,值得推广应用。

2.1.2 人工挖蛹。美国白蛾在化蛹时,一般会寻找合适的地点进行越冬、越夏,其选择的地点主要有土石块下、树皮缝、建筑物缝隙、表层土壤内等。在防治美国白蛾的过程中,可进行人工挖蛹,防效较好。

2.1.3 灯光诱杀。在美国白蛾各生期,由于其成虫具有趋光等特性,可采取悬挂杀虫灯的方法对成虫进行诱杀。选择在无高大障碍物的位置悬挂灯,一般挂灯之间的距离控制在100 m,开灯时间为19:00至翌日的6:00。

2.1.4 草把诱集。美国白蛾具有老熟幼虫下树化蛹的特性,可在老熟幼虫下树前,选择稻草、谷草、草帘等材料在树干距基部1.5 m的位置围成下紧上松的草把,以对老熟的幼虫进行诱集。在美国白蛾的虫口发生密度大时,应隔7 d换1次草把,应及时将换下的草把加上诱集的老熟幼虫进行销毁。

2.2 生物防治

在我国,美国白蛾之所以能造成严重的危害,关键在于缺少自然控制因子及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美国白蛾的天敌可起到控制其发生作用,究其在原发地并未造成明显危害的原因,主要就在于一些天敌以及多种病原微生物的作用。因此,在美国白蛾的防治上,应采取有效的生物防治措施,以控制美国白蛾种群的发生数量、减轻虫害的发生程度,进而保护自然环境,有效地降低防治成本[5]。

2.2.1 释放周氏啮小蜂。周氏啮小蜂是美国白蛾天敌,目前可采取人工的方式进行大量的繁殖,利用周氏啮小蜂进行美国白蛾疫情的控制是一种绿色无公害的技术之一,利用前景广阔。杨忠岐研究员[6]已进行了相关的防治研究,取得了较好的防治效果。

2.2.2 喷洒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核型多角体病毒(NPV)也已应用到美国白蛾的生物防控战中来。核型多角体病毒主要经口或伤口感染美国白蛾幼虫,病毒经口进入虫体的病毒被胃液消化,游离出杆状病毒粒子,通过中肠上皮细胞进入体腔,侵入细胞,在细胞核内增殖,之后再侵入健康细胞,直到幼虫致死。病虫粪便和死虫再传染其他幼虫,使病毒病在害虫种群中流行,从而控制害虫危害。病毒也可通过卵传到昆虫子代。目前,北京林业生物防治研究推广中心建立的首条美国白蛾核型多角体病毒生产线已正式进入大批量生产。

2.3 药剂防治

在药剂防治上,最初由于大量化学药剂的随意使用,使美国白蛾幼虫抗药性增强了几百倍甚至数千倍,农药残留量也相继增加,严重污染了环境,危及人类健康和生命。因此,目前主要选择安全、无公害、对环境友好的药剂对美国白蛾进行防治,可选择的药剂主要有杀蛉脲2 000~3 000倍液、25%灭幼脲1 500~2 500倍液、1.8%阿维菌素4 000~5 000倍液、森得保2 000~3 000倍液、1%苦参烟碱1 000~1 500倍等,或选用1%苦参碱、1.2%苦参碱烟剂等。与常规化学农药相比,上述农药发挥药效时间相对缓慢,因此掌握到准确的防治时机是关键。

3 参考文献

[1] 萧刚柔.中国森林昆虫[M].2版.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2.

[2] 乔任发,刘昌兰,宋华利.美国白蛾年发生代数的初步研究[J].山东林业科技,2003(4):28-29.

[3] 杨忠岐,张永安.重大外来入侵害虫——美国白蛾生物防治技术研究[J].昆虫知识,2007,44(4):465-471.

[4] 赵秋梅.美国白蛾的危害及其防治[J].林业实用技术,2009,90(6):37-38.

[5] 杨忠岐.美国白蛾的有效天敌——白蛾周氏啮小蜂[J].森林病虫通讯,1990(2):17.

[6] 杨忠岐.中国寄生于美国白蛾的啮小蜂一新属一新种[J].昆虫分类学报,1989,11(1-2):117-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