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创新发展要求研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创新发展要求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金融创新与金融生态

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微观金融组织为了寻求最大的利润、规避既有的管制和计算机信息技术等新技术的出现及应用等主要原因,金融领域出现了大规模和全方位的创新活动。陈岱孙和厉以宁(1991)提出,金融创新就是在金融领域内建立“新的生产函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新的结合,是为了追求利润机会而形成的市场改革。它泛指金融体系和金融市场上出现的一系列新事物,包括新的金融工具、新的融资方式、新的金融市场、新的支付清算手段以及新的金融组织形式与管理方法等内容。金融生态是在借鉴英国生态学家坦斯勒(A.G.Tansley,1935)的生态系统概念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指各种金融组织为了生存和发展与其生存环境之间及其内部金融组织相互之间在长期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过程中,通过分工、合作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结构特征,执行一定功能作用的动态平衡系统(徐诺金,2005)。

金融系统在创新的诱因下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序到有序、从低级到高级的渐次演化,呈现出主体多元化、联系普遍、优胜劣汰、动态平衡等生态系统的特征。一个健全的金融生态系统应该具有自组织、自调节和自优化的动态平衡能力,不需要外界的干预即自行组织各种资源,以相应的运行机制有序运作。一方面,金融创新的发生将导致金融生态系统打破原有平衡,通过内部调节,重构生态秩序结构,实现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创新是金融生态系统为适应环境变化所做出的调整。因此,研究金融生态系统如何在创新背景下实现自我动态平衡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以下简称“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作为研究对象,探索在创新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要求。自从2008年国务院颁布《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以来,在国家和地区政府的战略引导下,经济区的经济和金融的改革得以不断深入推进,2012年5月4日,广西首个区域性、综合性投资基金——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投资基金正式获得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批准建立,标志着经济区金融创新发展进入新的阶段,如何在开展金融创新的同时建设一个适应国家开发开放新战略部署,面向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较为开放、稳定和动态平衡的金融生态系统关系到经济区发展规划能否顺利实现。

二、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的现状及问题

(一)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的总体现状

1.北部湾经济向更高领域发展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改革,北部湾经济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在各项政策的有效推动下,经济区政治、经济、社会等多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重大的成绩。2011年北部湾经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2.33亿元,同比增长15.9%,高于全区3.6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生产总值占全区的比重由2010年的31.8%提高到历史性的33%,成为全国发展最快、活力最强、潜力最大的新增长区域之一。经济区的经济正不断向着更高领域发展。

2.金融体系在宏观调控下向前发展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经济区内各市积极引进各类金融机构,大力发展银行、保险、证券、期货、信托等金融业,加快培育金融市场,组建一批新的投融资公司,探索建立产业投资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加快中小银行重组、改革步伐。通过不断努力,经济区的金融体系不断健全,资产规模日益扩大,经营效益明显提高,金融生态持续优化,服务经济发展能力增强。2011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各项金融机构贷款明显增多。经济区各项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款达4092.6亿元,比上年末增长37.6%,占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款的55.6%。其中,南宁市4845.0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93%;北海市为238.18亿元,比年初增加49.9亿元;钦州市为326.5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6.4%;防城港市为232.21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9%。经济区新增贷款达1228.8亿元,占全区新增贷款总量的54.6%。

3.金融服务便利化建设加快

为更好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发开放建设,服务中国—东盟自贸区进出口企业对外贸易与投资活动,近年来经济区积极推动对外贸易金融服务便利化,取得初步成效。一是提供便利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行政许可服务。在经济区所有银行机构网点运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系统和公民身份信息联网核查系统,设立办证大厅,公开行政许可事项及审批流程,实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提高行政许可办结效率。二是边贸结算服务逐渐完善。鼓励经济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创新结算品种(如“边贸通”结算方式等),改善结算服务,缩短资金在途,促进资金周转。如2008年10月在南宁正式揭牌成立的北部湾银行,力求建立一个以中国—东盟自贸区为主、覆盖全球的合作银行网络,加深与越南有关银行的边贸结算业务合作关系,共同为中越两国贸易客商搭建一个结算服务的平台。三是票据、银行卡等非现金支付工具的持续推广。经济区企事业单位能够通过办理票据业务进行融资,经济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发展网上支付、电话支付、移动支付等电子支付业务,扩大非现金支付工具应用领域。四是改进外汇管理方式。简化经常项目外汇管理的审核程序,简化投资审批手续,支持和配合南宁市政府关于重大引资项目“绿色通道”机制,对符合条件的相关外汇业务审批实施当日办结制,便利一批技术层次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的跨国公司来经济区投资。同时,上线运行直接投资外汇业务信息系统,对外商直接投资实施IC卡电子化管理。

4.经济区金融生态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

金融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当地经济发展的环境,其环境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经济建设的步伐。经济区通过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切实优化经济区发展环境,提高经济区对各种金融资源和金融要素的吸引力。一是全社会的信用意识逐步提高。经济区进行信用村、信用社区、信用企业、信用单位等信用主体建设,并通过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不断完善企业和个人信用评价制度,构建失信惩戒机制,以信贷征信体系建设为切入点,将各部门的信息整合形成统一的信息平台,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二是切实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为金融发展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三是支持配合各金融监管服务部门探索建立整顿规范金融秩序、防范化解地方金融风险的长效机制,努力维护经济金融和社会安全稳定。

(二)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存在的问题

经济区金融发展仍然滞后,信贷投入不足、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区域金融服务功能弱化等仍然是现阶段制约经济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还远远不能适应经济区开发开放的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的主体和客体在结构和功能上存在缺陷。

1.金融市场结构失衡导致资金供给不足

金融市场结构是指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比重、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以及银行、保险和证券企业的规模和市场占有率等。经济区金融市场结构失衡体现在:一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比重不协调,金融组织体系仍停留在存款及信贷机构的发展,而保险、投资、担保、租赁、信托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发展不足。截至2011年底,广西非金融机构中有29家境内上市公司、15家拟上市企业、1家证券公司、1家基金管理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94家证券营业部、29家期货营业部、11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全年新增2家上市公司、1家证券分公司、11家证券营业部、6家期货营业部、3家具有证券、期货相关业务许可证的证券中介服务机构,证券营业部实现营业收入13.15亿元,净利润5.59亿元。二是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的比重失衡。直接融资方面,截至2011年底,广西共有29家上市公司,占全国上市公司总数的1.24%;上市公司总股本159.08亿股,占全国上市公司总股本的0.44%;上市公司总市值1200.92亿元,占全国上市公司总市值的0.48%。广西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额总计达168.8亿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81.49亿元。三是地区和行业的金融发展不平衡。从上市公司的行业分布和地区分布来看,分布不尽合理。上市公司主要处于化工、机械、电力、医药等传统行业,企业创新能力较低,产业关联度小,初加工产品过多,未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地区分布很不均衡,主要集中在南宁,而经济区防城港市、钦州市、来宾市、崇左市等5个地级市没有1家上市公司。从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的分布来看,证券期货经营机构布局相对集中,证券营业部近半数设在南宁市,期货营业部有80%设在南宁市。此外,证券期货中介服务机构发展缓慢,期货公司、证券投资咨询公司、具有证券从业资格的法人会计师事务所,目前广西没有1家。

2.金融机构组织的功能不健全

(1)银行类商业金融机构在金融生态系统内的功能弱化

经济区经济基础薄弱,大多数企业规模偏小,并且中小企业资金运作存在高风险、高成本、低回报、单笔业务额度小等特点,与商业银行所追求的资产“营利性、安全性、流动性”相悖。同时,在近年来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影响、流动性趋缓、监管压力加大等宏观经济金融形势下,商业银行“只存不贷”或者“多存少贷”成为理想选择。以广西北部湾银行为例,作为服务和支持经济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商业银行,2011年设立了北部湾村镇银行开展“三农”服务,与多家广西百强工业企业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为其提供信贷、贸融、金融租赁等多种金融服务。针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要求,2011年设立小企业金融部,开办微贷业务。截至2012年6月末,累计发放小微企业贷款76.73亿元,而相比于各项贷款余额289.53亿元,对中小企业贷款仅占各项贷款余额26%。经济区内其他国有商业银行和股份制银行这一比例更低。中小企业普遍反映贷款难,为解决生产资金不足困难,许多企业和经济组织不得不缩小生产规模或以高利贷向私人借贷。此外,中小企业的融资思路还是集中在向银行申请贷款这样的固定思维,加上中小企业融资信息不对称,面对琳琅满目的融资产品不知如何选择,往往走了弯路,增加了融资成本。

(2)政策性银行未发挥资金集聚效应

在经济区中,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开发银行根据实施对象不同进行不同项目的资金支持、资金配置,主要功效表现在主要体现政府意图,代行政府职能,弥补市场缺陷,引导资金流向等。通过对政策扶持项目的直接或间接投入,可以诱使更多的商业性、社会性资金投入,形成乘数效应以达到带动开发区建设和经济增长的目的。现阶段,国家和自治区政府对开发区的政策性金融的支持并不少,但是目前由于政策性金融定位不够清晰、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影响了政策性金融作用的充分发挥。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主体缺位、结构失衡

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包括国有及股份制保险公司、信用合作组织、证券机构、财务公司、信托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金融租赁公司、贷款公司等等。目前经济区处于基础设施建设的推进阶段,许多大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非银行金融机构以广西北部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为代表,成立5年来分别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建立了银企战略合作关系,累计获得近190亿元的银行授信额度,累计完成融资额86亿元。但北投集团是政府出资的国有独资公司,不可避免存在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各种问题,而私营、民营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在资产、资金、融资和资源上无法与国营企业抗衡,在市场中处于劣势,导致结构失衡。

(4)民间资本发展遭遇资金瓶颈

近两年随着广西经济快速发展,再加上持续的紧缩银根政策,民间资本需求旺盛。截至2011年底,广西共批准127家小额贷款公司筹建,108家小额贷款公司开业。已开业公司注册资本金达到45亿元,开业至今累计发放贷款接近100亿元。随着小额贷款公司队伍的迅速壮大,整个行业的快速扩张,市场对资金的渴求,一些不规范的经营行为也时有出现。与此同时,市场需求源源不断,可利用资金又不足,这一矛盾正成为小额贷款公司普遍存在的发展瓶颈。

3.金融生态系统风险分散与转移机制缺乏

经济区在金融发展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不可能回避的自然风险,生产经营由传统封闭型向现代开放型转变过程中存在的固有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社会中存在的信用风险、法律风险,部分企业或经营主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所引发的道德风险,以上种种内生、外生的金融风险均需要有效的风险保障机制来防范和化解。

目前经济区内中小工业企业的有效抵押资产较少,一般只限于土地、房产及部分设备。金融机构对抵押品的选择过于单一,不愿接受客户提供的抵押品(如没有房产证的房屋、小企业厂房设施、产成品、生产资料等),而且双方在估价上差距较大,缺乏有效的处置抵押物的市场机制。抵押评估手续繁琐、环节多而且费用高、办理时间长、有效期短,影响了贷款的正常发放。同时,企业联保制度推广难度大,由于联保贷款烦琐,担保连带关系复杂,企业使用的积极性不高,信用度较好的企业也不愿意和信用度低、经济状况差的企业联保。而经济区信用担保体系建设滞后,担保机构数量和形式缺少,资金实力不足,缺乏法律规范,存在监管漏洞。信用担保机构担保业务主要是扶持国有大中型企业和基础设施项目,难以顾及中小企业,担保公司大多由地方政府出资建立,其运作理念是为了分散信贷风险,从而扩大信贷机构的信贷供给,但是没有监管的担保公司实际运作本身可能导致金融风险,一旦被担保企业无法如期还贷,担保公司很难有足够储备资金向银行支付。

4.金融生态系统自优化动力有限

生态学上著名的高斯竞争定理证明:如果许多物种占据一个特定的环境,它们要共同生活下去,必然要存在某种生态学差别,每一类个体都有独特的生存空间和功能定位,由此构成一个完善的生物链。如果系统中某类个体数量过多,超过系统承载能力,在过度竞争中却不能大鱼吃小鱼,则对系统来说无异于一场灾难。自然生态系统遵循的“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以及“优胜劣汰”的法则,在金融生态系统中同样适用。而我国由于计划经济的底子,对一些国有化的金融主体过于保护,导致不良资产在金融生态系统中运行,严重降低了金融生态的整体效率。金融主体的健康发展是金融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前提。当金融主体的生态空间不足以支持其获得足够利润来满足生存并发展其竞争能力的需要,体制上又存在退出障碍而无法优胜劣汰时,无疑,个体之间的竞争将会趋于恶化。其结果就是不论优劣都在市场上争夺资源,破坏金融生态系统的正常秩序,降低金融生态系统整体效率。

三、创新视角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北部湾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创新发展要求迎合区域内经济发展的金融要求、创造更大的利润机会,通过将区域内的各种金融创新资源和要素加以重新组合,创造出一种新的、更为有效的金融资源配置方式,以此提高区域金融竞争力,推动区域内的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要根据区域内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金融创新,目的是更好地服务当地经济金融发展,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的要求:

(一)创新金融机构,不断优化经济区金融生态链

根据金融生态链(网)愈复杂则愈倾向于稳定的基本规律,所以我们要完善金融生态链中的金融主体,使金融生态链在复杂化的过程中有条不紊地为自主创新提供融资条。随着现代金融的发展,在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代表的传统金融机构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应不断创新发展各种新型金融机构或者从事金融业务的“类金融机构”,形成适应不同层次金融服务需求的立体化金融服务体系。一是支持金融生态主体建设,大力培育发展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支持经济区内银行、证券、保险、期货分支机构实施升格或增加设置。二是深入实施“引金入桂”战略,鼓励和促进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到经济区设立分支机构,建设南宁金融机构集聚区。在金融机构总部及相关机构设置上给予土地、财税等方面的支持。三是加强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推进小额贷款公司的发展,拓宽小企业和小额农业融资渠道。四是支持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发展。在经济区注册登记,并从事中小企业担保的信用担保机构,经自治区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主管部门审核,税务主管部门批准后,免征三年属于地方分享部分的企业所得税。五是创建新的投融资公司,建立创业投资引导基金,积极发展创业投资企业。

(二)创新金融业务,不断完善经济区金融生态组织服务功能

一是抓住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的机遇,争取在外汇管理、人民币结算、离岸业务、国际金融合作等方面开展金融业务创新。通过对生产业在金融支持政策上的引导,不断加大金融支持自贸区建设的力度。二是中小企业融资方面,中国银行“税贷通”,交通银行“创业易贷通”,浦发银行“吉祥三宝”,广西北部湾银行“微贷”等各种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产品都具有鲜明的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需要进一步加强金融产品创新,简化贷款手续,灵活调剂中小金融机构专项再贷款、再贴现限额,合理投放再贷款、再贴现。三是农村金融服务方面,主要加强农信社改革和涉农相关业务创新,鼓励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在乡镇积极布点、开办惠农业务。支持经济区“三农”等弱势经济组织和产业的发展。通过金融创新,逐步形成惠及经济区各产业的金融服务机制。

(三)创新金融结构,形成布局合理、多层次区域金融中心

所谓结构创新,从广义上说,既包括各类金融机构数量占总体的比例及其所占比重的动态调整,也包括各类金融业务在金融服务中所占比重及其重要性的动态调整,还包括金融服务地区结构的调整和完善,即在空间维度、在特定区域形成各具特色的金融资源集聚点,并对周围地区形成辐射,起到带动作用。随着中国与东盟贸易快速双向增长和自贸区金融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广西正在北部湾经济区核心城市南宁市建设中国—东盟区域性货币结算中心、区域性资金融通中心、金融产业中心、金融市场中心、金融信息中心和金融监管中心。争取至2020年将南宁市建成依托广西、立足西南、服务泛北部湾经济区和中国—东盟自贸区,面向东南亚的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在金融业务和功能上,经济区需要接轨泛北部湾经济区国际金融中心,同时经济区内若干主要城市也要建立金融次中心。比如,防城港建设经济区“南翼的金融中心”,钦州对接南宁“区域性金融中心”建设“国际航运中心”。此外,北海则可成为中小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中心,积聚金融机构、金融要素和金融资源,增强区域性金融服务的辐射力。

(四)创新金融机制,提高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自优化能力

一个可持续的生态系统,需要具备丰富的生物种类,它们之间既有相互依存,同时也存在相互竞争,而创新金融机制能提高经济区金融生态系统自优化能力:一是协调机制,金融生态的优化最终是要实现金融各要素之间的协调运作,包括金融系统内部的金融资产、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之间的协调,也包括金融系统内部与金融环境之间的协调。二是金融合作机制,应该积极推进北部湾经济区域金融合作,充分利用国务院试点东兴开发开放区综合改革的机遇,争取多家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落户,吸引广大外资银行进入,建立多元化金融机构,提供积极的制度保障。同时建立统一部署金融合作和监管工作的常设机构,形成金融合作工作机制,加强金融部门与各地方政府及经济部门的合作与协商,消除行政区划对金融合作的阻碍,实现金融业务合作和区域融资的规范有序,在区域内以市场为基础,合理配置金融资源。三是加强对跨地区金融风险和资金流动的监测。

(五)拓宽融资渠道,改善金融生态环境

经济区应积极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直接融资规模。一是发展非金融企业债券融资工具,积极协助经济区企业获得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的注册和发行,鼓励和扶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利用上市以及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企业债、公司债等直接融资方式筹集资金。二是建立股权登记制度,适当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三是在北部湾经济区积极发展地方债券市场,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地方企业利用发行债券等手段多方筹集建设资金。同时,针对城市建设任务繁重而资金短缺的现实,结合投融资体制改革,发行地方市政债券或城市建设债券,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旧城改造、完善城市功能开辟新的融资渠道,也为居民富余资金开辟新的投资出口。四是通过产业投资基金的建立与推进,从正式制度安排上给民间资本进入市场的通道,以定向募集的方式,吸引与动员更多的民间资本进入。产业投资基金的管理机构将通过私募方式向工商企业、投资机构、银行、社保基金、保险公司等机构投资者募集资金,通过开展股权投资、准股权投资、认购国债及其他固定收益债券和资金交易、投资管理及投资咨询服务等业务,融合港口、土地、发股、发债、外国政府贷款投入等多元化投资,引导社会资本投入。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经济与贸易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