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改习作”走向“分析习作”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改作文难,改作文要花很多时间,改作文难见成效……”这是众多一线语文老师的心声。我曾对一个乡镇22所小学的144名语文老师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认为作文难改的占99.3%;认为改作文是沉重负担的占96.5%;认为作文评语除鼓励学生外,对指导习作难见成效的占89.6%;认为面对学生的习作,无从下手的占31.3%。习作该精改还是粗改?86.8%的老师认为应该精改,但恼人的是有些学生习作改完后就成了老师的习作了;13.2%的老师认为应该粗改,但这样能起到指导作用吗?到底该怎么改?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许多语文老师,以致一些老师对改作文失去信心,甚至不愿改作文。
习作能不能不改?能!也就是把“改习作”变成“分析习作”,但要明确的是分析习作是为习作评讲做准备的。
如何对学生的习作进行分析?我以习作主题“学做家务”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为评价目标“瘦身”
我们不要奢望一次习作训练就能把什么问题都解决。其实每次习作都有各自的训练重点,作前指导和作后评讲都应以训练重点为目标。至于那些体现习作共性要求的基础性目标,只作为常规性的要求提出即可,不宜列入评讲目标中,否则,会淹没训练重点。一节课,只需两三个训练点,这个训练点要尽量小,尽量具体。
如在“学做家务”的习作训练中,教师一般会把评价目标定位在以下方面:1.围绕“学做家务”这个中心写;2.内容具体,感情真实;3.语句通顺,语言生动;4.书写工整,没有错别字;5.行款规范,标点正确。这5个目标是有主次的,我们可以从学生的习作分析中明确训练重点。如学生第1项目标基本达到了,第2、3项目标就是训练重点,其他的都是基础性目标。但第2、3项的训练目标依然很泛,如“语句通顺,语言生动”就包含短句、比喻句、拟人句等的运用,一节课是不可能把这些方法都灵活渗透到习作中的。所以,我们还要进一步提炼训练点,继续分析学生的习作,落实“寻找典型范例”。
二、寻找典型范例
所谓“典型”就是有代表性、普遍性。一线的教师们都知道,每次习作,“两头”的学生毕竟是少数,“中间”才是多数。在“中间”中寻找通病,这个“通病”就是“典型”。
在分析学生的习作《学做家务》时,我发现学生的语言表达普遍出现方言,如“放点盐先”“没理三七二十一”等,我把“方言病”作为评讲时的一个训练重点,然后选择一两篇“方言病”较严重的习作,作为例子评讲,力图对学生的习作发挥迁移指导的作用。其实,一节课有两三个这样的训练点,长此以往,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会稳步提高。
三、精心设计训练
寻找典型不是为了证明学生习作能力的高或低,也不是为了证明学生习作的优或劣,而是为了促进学生语言的学习,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帮助学生探寻语言实践的路径,达到“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目的。
如管建刚老师在分析所授班级学生的习作《学做家务》后,提炼出3个训练点:1.短句的运用;2.表示“说”的提示语的灵活运用;3.小插曲的动作描写。
管老师出示了好几段不同学生的精彩短句片断,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小结:短句一般在10字以内,或一词成句,或一字成句。这样,让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读中感悟短句简洁的特点,整段教学过程真可谓自然流畅,水到渠成。
表示“说”的提示语的教学分3步走:第1步,积累表示“说”的词语。管老师先让学生在例文中找,再说自己的积累,最后出示表示“说”的一字词、两字词、四字词,让学生读记;第2步,加强运用:老师说事例,学生选该用什么表示“说”的提示语,使作文熠熠生辉;第3步,呈现学生写人物动作后直接写人物语言的片断,引导学生学习后小结:有时精彩的提示语可以不用“说”字。整个教学过程层层深入,把表示“说”的提示语的灵活运用演绎得淋漓尽致。
在小插曲的动作描写指导中,管老师先让学生了解小插曲在作文中的作用,然后再创设洗碗时没有洗洁精的情境,引导学生用现场模拟法寻找“小动作”。整个环节生动有趣,学生在现场模拟活动中,学会运用很多动词,使小插曲描写得更具体生动。
最后管老师布置学生回家后,按当天所学的3点修改自己的习作。
这节课,管老师以“先写后教”为基本理念,有效地指导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修改习作的能力。但这必定是以课前认真分析学生习作,积极获取第一手资料为基础的。
有些老师会质疑,分析了学生的习作是不是不用评价学生的习作了?其实不然。随着评改方式的转变,评价方式也应随之转变,如创办班级作文周刊,选登美文佳作、精彩片断,定期开展习作赏析活动……这些都是对学生习作的评价,而且能让学生在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中提高。当然,分析习作并不排斥面批、个别指导、写评语、评分等传统方式。
从“改习作”走向“分析习作”可以把老师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因为“改习作”,一个“改”字,本身就包含了教师居高临下的姿态,教师大包大揽当然会很累。可当我们换一个角度思考:一个班级的习作就是一套教材,只要教师认真分析教材,在教材中寻找典型,提炼训练点,再巧妙设计有效达到目标的训练方法,一定能像管老师一样,让习作指导成为教坛中的一朵奇葩。
(责编 莫彩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