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老人与海》速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老人与海》速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作者简介

欧内斯特·海明威(1899—1961)是美国现代小说家,生于伊利诺伊州的橡树园。他的一生经历丰富,他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西班牙内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也到过中国采访抗日战争的情况。这些活动,他大都是作为记者身份参加的,写过许多通讯报道。他爱好拳击、捕鱼、打猎、看斗牛。他喜欢渲染自己的业绩,所以外界认为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

作为小说家,他写过不少小说,其中最有名的有四部:《太阳照常升起》(1926)、《永别了,武器》(即《战地》,1929)、《丧钟为谁而鸣》(即《战地钟声》,1940)和《老人与海》(1952)。

他写在20世纪20年代的小说,多数以反战、厌战为主题,如《太阳照常升起》在文学史上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

经过20世纪30年代的西班牙内战和后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海明威克服了早期的迷惘心情,作品以反法西斯主义为主题,他笔下的人物也坚强起来。他们面临生命危险,却坚定不移地对抗命运和种种异己的敌对势力。这就是人们常常称道他的“硬汉精神”。

海明威以文笔简洁、明快著称。他大刀阔斧地削去一切花花绿绿的比喻,不用或少用形容词,写短句,爱用日常语言,净化了文学语言,创造了具有自己特色的“海明威风格”。这种风格尤其表现在他的短篇小说里。他写的对话简练到了极点,有人甚至称之为“电报式文体”。海明威的文风不仅影响了后世的作家,也为净化现代英语做出了贡献。

1954年,海明威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二、故事梗概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的后期作品,说的是这么一个故事:古巴老渔夫桑地亚哥已经八十四天没有打到鱼了。平时帮他忙的男孩也不跟他出海了,孩子的父母说这老头儿“倒了血霉”。所以,第八十五天老人独自一人出海打鱼。这一次,他运气来了,一条很大的马林鱼上了钩,那条鱼把老人和他的船拖到远处的海面上。经过三天三夜的搏斗,老人终于捕到了这条大鱼,把它绑在船边上,但是在返回哈瓦那的半道上,鲨鱼来了,它们咬掉马林鱼的鱼肉,虽然老人用尽各种办法击退鲨鱼,可是鲨鱼来了一批又一批,把鱼肉吃个精光,等老人进港返回陆地的时候,那条鱼只剩下“又粗又长的白色脊骨”。

小说里写的那个故事在实际生活里发生过。十六年前,海明威写过一篇通讯,其中写道:

又有一次一个老人独自在卡瓦尼亚斯港口外驾着一条船打鱼。他捕到一条大马林鱼,那条鱼拽着沉重的钓丝把小船拖到远处的海上。两天以后,渔民们在往东方向六十英里处找到了这个老人,马林鱼的头部和上半身绑在船边上。剩下的鱼肉还不到一半……渔民们找到他的时候,老人正在船上哭,他丢了鱼都气疯了,而鲨鱼还在船的周围打转。

可以看出,这两个故事基本框架是一样的,但是作为文学作品,光靠一个简单的故事写不成小说。海明威动用景色描绘、人物回忆和内心独白、细节描写、气氛渲染等艺术手段精心地将其虚构成一部艺术作品。

《老人与海》是海明威生前发表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小说铸成了他文学事业的辉煌,使他走向他文学创作的巅峰。海明威在这部小说中,以他出色的叙事艺术,通过讲述一位古巴老渔夫捕鱼斗鲨的故事,成功地塑造了桑地亚哥这个硬汉形象,给世界文学的人物画廊里添上了一道亮丽的光彩。

三、主题思想

《老人与海》这部小说是一个人生的寓言,海明威采用象征的手法赋予它多种寓意。在西方评论界,有不少评论家认为《老人与海》是一部寓言小说,充满象征主义的成分。海明威也承认《老人与海》中有象征主义的东西,只不过他欢迎的是实事求是、真知灼见的批评,而不是生搬硬套、牵强附会的评论。正如他所说的:“读我所写的任何作品,是为了读它时感到愉快。你所发现的不论别的什么东西,可以衡量你对小说所理解的程度。”阅读《老人与海》,有好多问题自然而然地会闯入读者的脑海:为什么老人睡觉时老梦见狮子?为什么在那艰难的三天三夜里老人老念叨“要是孩子在这里就好了”?为什么老人老惦记着棒球赛?为什么老人老想着那了不起的棒球队员迪马吉奥?这一系列的问题,海明威没有回答,但它们萦绕在每一个读者的心头,迫使每一个读者去思考。细读《老人与海》,经过慢慢的品味和认真的思考,我们发现答案就在故事本身,就在海明威那真实的、客观的叙述中。老人象征着整个人类,他代表着人类的力量;大海、马林鱼、鲨鱼、飞鱼等是大自然的象征,它们代表着宇宙中的万事万物,代表着大自然的力量。如果再具体一点,我们也可以说,大海象征着复杂多变的社会生活,马林鱼象征着人生的理想和目标,鲨鱼象征着邪恶和厄运;老人出海捕鱼象征着人生的旅程;老人与马林鱼、鲨鱼的搏斗象征着人与自然的对抗;男孩、狮子,还有棒球队员迪马吉奥,他们都是青春和力量的象征,也是勇气和希望的象征。掩卷细思,整个《老人与海》的故事是一部气势磅礴的人生交响乐,老人桑地亚哥高唱了一曲气贯长虹的英雄主义的人生赞歌。

四、人物形象

1.勇敢、自信、坚持、执著的主人公——桑地亚哥

桑地亚哥是勇敢、自信的化身。在他身上体现了人类身处困境、面对死亡时所表现出来的勇往直前、战胜困难的高贵品质。孤独、危险、绝望、死亡、勇气是海明威在他的小说中所表现的一贯主题,到了《老人与海》里,海明威把它表现得可谓淋漓尽致。

从客观上讲,老人失败了,因为他钓的大鱼的鱼肉已被鲨鱼吃光,拖回来的只是一副鱼骨架;但从精神上看,他却是一个永远的胜利者,因为他没有被威力无穷的马林鱼和气势汹汹的群鲨吓倒,他毕竟逮住了马林鱼,击毙、击退了鲨鱼并拖回了那副巨大的空骨架。他是一个不向命运屈服的斗士,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他是一个永不言败的硬汉。作家海明威在老人桑地亚哥身上倾注了他的心力,赋予了深刻的人生哲理,一如老人自己所说:“不过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2.老人的精神传人、未来的希望,单纯、善良的男孩——马诺林

《老人与海》中的男孩马诺林是令人难忘的,他那活生生的形象深嵌在读者的脑海里,无时无刻不在读者面前晃动。男孩马诺林是作家海明威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而且刻画得非常成功。他的身份是一个跟随老人学习钓鱼的孩子,应当说是老人的徒弟和助手,可又不尽然,他有时给老人以鼓励和勇气,成为老人汲取力量的源泉,扮演着一个老人的精神导师的角色。

凡读过《老人与海》的人,都会有这样一个感觉:孩子与老人已融为一体。是不可分开的,不管孩子在场还是不在场。在男孩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人,在男孩的坚强性格里,我们感觉到了老人的硬汉成分。男孩是青春、力量的象征,男孩是未来、希望的象征。我们可以说,男孩是老人的精神传人,我们也可以说,男孩、老人是一个人的不同阶段,男孩既是青年时期的老人,又是未来的老人。

男孩与老人这两个形象相映生辉,他们在性格上既互为补充,又互为影响,进而共同发展。男孩的存在,让老人更显出“重压下的优雅风度”,使老人这个硬汉形象更为丰满而富有立体感,更令人信服而散发出永久的性格魅力。

五、艺术特色

1.电报式文体

在海明威从事创作之前,美国文学界崇尚的繁缛、华丽的文风愈演愈烈。富有创新精神的海明威一反传统,大刀阔斧地在文体上进行了一番改革。

海明威行文干净、利落,多用短字、短句,避开“大字眼儿”而去用英语词汇中重复率最高的常用词;他很少用形容词、副词,不喜欢修饰和比喻,讨厌花里胡哨;他追求简洁的文体,多用紧凑平实的简单句或用“and”连接的并列句;他使用的语言大多是从日常生活中拣选并经过锤炼的口语,生活中的口语、俚语经他的妙手一点,便鲜活起来,获得了旺盛的生命力。所有这些在他小说中的对话里和细节描写上表现得尤为突出。

2.冰山理论

“冰山理论”最初是海明威在1932年发表的《午后之死》这部关于斗牛的专著中提出的。他说:“如果一位散文作家对于他想写的东西心里很有数,那么他可以省略他所知道的东西,读者呢,只要作者写的真实,会强烈地感觉到他所省略的地方,好像作者已经写出来似的。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他在1958年接受乔治·普林浦敦采访时,又进一步强调了他的这一理论:“我总是试图根据冰山的原理去写它。关于显现出来的每一部分,八分之七是在水面以下的。你可以略去你所知道的任何东西,这只会使你的冰山深厚起来。”小说《老人与海》忠实地体现了他的“冰山理论”的原则。他把要写一千多页长的故事浓缩在不到三万字的篇幅里,他没写村庄中的每一个人,没写他们怎样谋生、受教育、生孩子,只写了一位老人,一个男孩,一条马林鱼。海明威写了一个老人捕鱼斗鲨的简单的小故事,展现的却是一个复杂的大世界。他把八分之七的思想感情蕴含在形象背后,诉诸笔端的只有八分之一,读者则透过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的冰山,强烈地感受到了那隐藏在水下八分之七的分量。读者透过老人与男孩,读出了村庄中的每一个人;透过大海、马林鱼、鲨鱼,读出了大自然,读出了变化莫测的大世界;透过老人捕鱼斗鲨,读出了人生。这就是“冰山理论”的高明之处。

六、重点篇章

《老人与海》的开始部分的头三段叙述和故事开始时老人与男孩的最初的对话都是很重要的内容。海明威以极其节省的笔墨,用横切面的形式和近镜头,把小说的主人公老人桑地亚哥的经历、性格、体貌、神态以及他当前所处的困境推到读者面前。

在这里,桑地亚哥的一切都与老、衰、孤单、失望联系在一起,只有他那双眼睛告诉读者他有勇气,也有希望,这就吊起了读者渴盼的心,非一口气读下去不可,看一看他有什么勇气,弄清楚他的希望在何处。如果用文学理论上的一句话说,这便使读者产生了一种阅读的期待视野。看来作家海明威不仅精通“冰山理论”,也很懂“接受美学”。

在这小说开始的三小段里,作家海明威没给我们讲述主人公的过去,也没细说头八十四天的出海钓鱼情况,只是从第八十四天的傍晚写起,可我们每一个读者对主人公的经历和性格都在心中有了一个底。这就是海明威的超人之处,不然的话,他怎能把写一千多页的故事浓缩在不到三万字里呢?

原文:

他是个独自在湾流中一条小船上钓鱼的老人,至今已去了八十四天,一条鱼也没逮住。头四十天里,有个男孩子跟他在一起。可是,过了四十天还没捉到一条鱼,孩子的父母对他说,老人如今准是十足地“倒了血霉”,这就是说,倒霉到了极点,于是孩子听从了他们的吩咐,上了另外一条船,头一个礼拜就捕到了三条好鱼。孩子看见老人每天回来时船总是空的,感到很难受,他总是走下岸去,帮老人拿卷起的钓索,或者鱼钩和鱼叉,还有绕在桅杆上的帆。帆上用面粉袋片打了些补丁,收拢后看来像是一面标志着永远失败的旗子。

老人消瘦而憔悴,脖颈上有些很深的皱纹。腮帮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阳在海面上反射的光线所引起的良性皮肤癌变。褐斑从他脸的两侧一直蔓延下去,他的双手常用绳索拉大鱼,留下了刻得很深的伤疤。但是这些伤疤中没有一块是新的。它们像无鱼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蚀的地方一般古老。

他身上的一切都显得古老,除了那双眼睛,它们像海水一般蓝,是愉快而不认输的。

“桑地亚哥,”他们俩从小船停泊的地方爬上岸时,孩子对他说,“我又能陪你出海了。我家挣到了一点儿钱。”

老人教会了这孩子捕鱼,孩子爱他。

“不,”老人说,“你遇上了一条交好运的船。跟他们待下去吧。”

“不过你记得,你有一回八十七天钓不到一条鱼,跟着有三个礼拜,我们每天都逮住了大鱼。”

“我记得,”老人说,“我知道你不是因为没把握才离开我的。”

“是爸爸叫我走的。我是孩子,不能不听从他。”

“我明白,”老人说,“这是理该如此的。”

“他没多大的信心。”

“是啊,”老人说,“可是我们有。可不是吗?”

“对,”孩子说,“我请你到露台饭店去喝杯啤酒,然后一起把打鱼的家什带回去。”

“那敢情好,”老人说,“都是打鱼人嘛。”

马林鱼的第一次亮相,这个短暂的过程是由“隐—现—隐”三个环节完成的。大鱼的亮相,让老人和读者领略了它的风采,一识其庐山真面目。它体大无比,“比小船还长两英尺”,嘴有棒球棒那样长,像把轻剑,尾巴像把大镰刀;它力大无比,能把钓索绷断,游速快得要钓索往外跑才行。

面对这样一个庞然大物,老人凭着他的意志和智慧,沉着冷静,设法稳住马林鱼,用力刚好不致让鱼把钓索绷断。几个细节,就告诉读者老人是打鱼的高手,这是海明威的惯用手法,他总是让事件说话,让人物的行动说话,自己从不节外生枝,说三道四。紧接着的几小段海明威写了老人的心理活动。在写老人的心理活动时,海明威交叉使用了第一人称叙述法和第三人称叙述法。前者亲切,亲切得让读者的心和老人的心在一个节拍上跳动,想老人所想,急老人所急。

而当我们看到大鱼拖着小船缓缓地前进,人、鱼、船徜徉在大海上,亲密无间。看过这幅和谐的画面,听罢老人的内心独白,我们感受到了老人的心。在他的心目中,马林鱼的身份已发生了变化,它已由老人的敌手变成了竞争对手,又从对手变成了朋友伙伴。他的心里话就是最好的佐证。这表示着海明威的另一美学追求:人与自然是相互依存的。

原文:

钓索慢慢儿稳稳上升,接着小船前面的海面鼓起来了,鱼出水了。它不停地往上冒,水从它身上向两边直泻。它在阳光里亮光光的,脑袋和背部呈深紫色,两侧的条纹在阳光里显得宽阔,带着淡紫色。它的长嘴像棒球棒那样长,逐渐变细,像一把轻剑,它把全身从头到尾都露出水面,然后像潜水员般滑溜地又钻进水去,老人看见它那把镰刀般的尾巴没入水里,钓索开始往外飞速溜去。

“它比这小船还长两英尺。”老人说。钓索朝水中溜得既快又稳,说明这鱼并没有受惊。老人设法用双手拉住钓索,用的力气刚好不致被鱼扯断。他明白,要是他没法用稳定的劲儿使鱼慢下来,它就会把钓索全部拖走,并且绷断。

它是条大鱼,我一定要制服它,他想。我一定不能让它明白它有多大的力气,明白如果飞逃的话,它能干出什么来。我要是它,我眼下就要使出浑身的力气,一直飞逃到什么东西绷断为止。但是感谢上帝它们没有我们这些要杀害它们的人聪明,尽管它们比我们高尚,更有能耐。

老人见过许多大鱼。他见过许多超过一千磅的,前半辈子也曾逮住过两条这么大的,不过从未独自一个人逮住过。现在正是独自一个人,看不见陆地的影子,却在跟一条比他曾见过、曾听说过的更大的鱼紧拴在一起,而他的左手依旧拳曲着,像紧抓着的鹰爪。

可是它会复原的,他想。它当然会复原,来帮助我的右手。有三样东西是兄弟:那条鱼和我的双手。这手一定会复原的。真可耻,它竟会抽筋。鱼又慢下来了,正用它惯常的速度游着。

弄不懂它为什么跳出水来,老人想。简直像是为了让我看看它个儿有多大才跳的。反正我现在是知道了,他想。但愿我也能让它看看我是个什么样的人。不过这一来它会看到这只抽筋的手了。让它以为我是个比现在的我更富有男子汉气概的人,我就能做到这一点。但愿我就是这条鱼,他想,使出它所有的力量,而要对付的仅仅是我的意志和我的智慧。

他舒舒服服地靠在木船舷上,忍受着袭来的痛楚感,那鱼稳定地游着,小船穿过深色的海水缓缓前进。随着东方吹来的风,海上起了小浪,到中午时分,老人那抽筋的左手复原了。

“这对你是坏消息,鱼啊。”他说,把钓索从披在他肩上的麻袋上挪了一下位置。

他感到舒服,但也很痛苦,然而他根本不承认是痛苦。

七、阅读检测

1.下面关于《老人与海》的表述,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 桑地亚哥虽然天天出海打鱼,却时常衣食无着。妻子死了,他没有其他亲人,唯一与他做伴的男孩也被父母安排到别的船上去了。

B. 在和鲨鱼的搏斗中,桑地亚哥一再告诫自己:“人不是为失败而生的,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给打败。”

C. 桑地亚哥是海明威所崇尚的完美的人物形象。他宽厚、仁慈、充满爱心,有着永远不败的精神力量。即使面对不可逆转的厄运,他仍然是精神上的强者。

D. 海明威在创作上坚持忠实于客观的原则,以明确生动的语言和迂回曲折的笔法进行冷静而客观的叙述,形成一种含蓄而内涵深刻的风格。

E. 1954年,海明威因其“精通现代叙事艺术”而获诺贝尔文学奖。对于这一赞誉,海明威是当之无愧的。

2.“硬汉子”精神是海明威作品经常表现的主题,在《老人与海》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试分析“硬汉子”精神在桑地亚哥身上的具体体现。

3. 在表现桑地亚哥性格中坚韧一面的同时,作者还描写了他丰富的内心世界中充满温情的一面。试列举出作品中相关内容来说明这一点(不少于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