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政策与供需驱动菜油菜粕比价暴跌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政策与供需驱动菜油菜粕比价暴跌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尽管菜粕面临进口放开、需求转淡的预期,菜油存在绝对价格低、期现价差大的问题,但油粕比下跌趋势不会完结。

政策滞后市场出力不讨好

众所周知,为保护农民利益、稳定自给率,国家对包括菜籽在内的农产品进行收储,菜籽托市价格已经从2009年的1.85元/斤提升到2013年的2.55元/斤。国家逐年提高托市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的出发点是毋庸置疑的,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国内菜籽由于政策支撑,价格远高于国际市场,国内菜籽不断受到进口菜籽和菜油的冲击,导致国内临储库存逐年提高,农民、加工商、国家都深受其害,临储政策边际效益呈现出递减现象。

临储政策每年都在实施,但由于人工成本和机会成本上升,种植油菜不如种植小麦等其他农作物的收益明显。目前,我国油菜种植大部分还是人工耕作,费时费工费力,而小麦种植可以完全机耕机种机收,节约了大量的劳动力成本。产区调研中,一位农民大致算了一笔账:种15亩油菜正常年景半年的总收入在4000—5000元,种植小麦正常年景收入在5000—6000元,而壮劳力外出务工的月收入一般在3000—4000元,那么半年的收入就是18000—24000元。显然,除了外出打工,农民更倾向于种植相对省力的小麦,油菜一般种够自家吃的即可。

尽管菜籽价格因为政策支持在逐年提高,但农民似乎并不买账,因为从种植收益来说,油菜并不是最佳选择。

国家饱受菜油库存压力

由于菜籽不易储存,临储近几年一直以菜油的形式进行储备。截至2013年新菜籽上市,临储陈菜油库存在350万—380万吨。2013年国家对新菜籽的临储计划是500万吨,按照35%出油率计算,今年的临储完成后,菜油库存将增加至520万—550万吨。

国家轮储以顺价销售、不打压市场为原则。目前,进口菜油到港价在7800—7900元/吨,市场成交价在8350—8400元/吨;近几年国产菜油成本多在万元以上,成交价即使按照9500元/吨计算,临储菜油也难以形成顺价。

不断增加的临储库存在价格低迷的情况下,还面临菜油过期的压力。临储菜油不能正常进入市场,带来的后果便是库存不断增加,甚至胀库风险。随着时间的推移,2010年与2011年进入临储的陈菜油存在出库需求。储存期限已到,但成本与市场价倒挂,抛与不抛,国家处在纠结之中。下一年临储政策是否继续,也成为国家不得不慎重考虑的问题。

加工商已受政策之苦

近些年临储政策的实施对产区菜籽加工企业起到了保护作用,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和国际油脂油料大幅波动期间,通过政策保护,菜油价格坚挺,企业利润得到保证。然而,临储政策的实施也相应地抑制了菜籽加工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能性。临储背景下,国产菜籽市场是“原料政策化,产品市场化”。对于菜籽加工商而言,虽然利用政策可以获得稳定的诸如加工费、仓储费以及政策红利,但用高价的原料参与国际市场低价的产品竞争,风险不可小觑。

此外,连续多年的收储导致市场流通环节中菜籽数量较少,而产区从2009年年底开始便不允许进口菜籽流入。近两年,我国华南沿海油菜非主产地,通过改建、扩建和新建,菜籽压榨能力快速提升,进口菜籽和菜油数量快速增加,进口菜籽折油与进口菜油总和占国内总量的比重预计超过50%。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1—6月,进口菜籽和菜油分别为177万吨和88万吨,预计下半年将进口200万吨菜籽和80万—100万吨菜油,全年菜籽进口量将达到380万吨,远高于去年338万吨和前年220万吨的水平。

目前加拿大11月船期菜籽进口成本已跌至4450元/吨,远低于国内5100—5200元/吨的收购价格。加拿大11月船期菜油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仅为7900元/吨,较国内产区现货报价低2000元/吨。进口量的快速增加,不仅令国产菜油“遇冷”,更拉低了整体市场报价。

供需不平衡乃关键驱动

5—9月是菜粕消费旺季。6月之前,新菜籽未上市,市场的供应主要是进口菜粕和陈菜粕。去年豆粕价格暴涨,创下历史新高,湖北豆粕现货价格一度达到4700元/吨,菜粕最高时达到2900元/吨,1800元/吨的价差吸引菜粕替代部分豆粕进入饲料配方。6月前,国产陈菜粕库存与过去相比要低,而1—6月的进口型菜粕量却降低了。海关数据显示,1—6月我国菜粕净流出6万吨,去年同期净流入26万吨,相比去年,直接进口量减少32万吨;1—6月进口菜籽177万吨,高于去年同期的154万吨,按照60%的出粕率来算,进口菜籽带来的菜粕供应量增加了约14万吨。因此,从菜粕供应的角度来看,进口量较去年减少了18万吨。

菜粕进口准入问题进一步加剧了华南市场的紧张程度。今年,华南市场在近几年来首次进入国内主产区进行采购,一定程度上拉高了现货价格。

与菜粕市场相反,近年来菜油进口量迅猛增加。不过,国家正在严查进口菜油的交储行为。据海关数据,1—6月我国共进口菜籽180万吨,同比增加20%,折油超过70万吨。1—6月共进口菜油88万吨,意味着国内市场充斥着超过160万吨的进口菜油。笔者预计,7—9月菜籽进口量将有70万吨,菜油进口量有40万吨。

另外,今年国内菜籽总体上呈现增产局面,菜籽质量优于去年,出油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全年菜油总供给将超过600万吨。由于菜油与豆油等其他油脂价差较高,菜油的下游消费受到抑制。在不考虑储备库中至少300万吨陈菜油的情况下,目前市场的供给也是充裕的。

从产区实地调研情况看,今年菜油入储检查非常严格,盘面菜油进入临储的概率基本为零。这样一来,那些入储无门、市场冷落的进口菜油在期货保值与交割上的需求将激增。对于加工企业而言,挺粕成为他们的唯一选择。

政策微调加剧油粕比下跌风险

往年,在菜籽临储收购政策的支撑下,菜油价格享受政策红利,逐步走高。2012年托市政策出台后,菜油期价更是飙升至11000元/吨以上,与豆油、棕榈油价差创下历史高点。

由于菜油陷入多种困境,业界预计2013年是菜籽托市收购的最后一年,2014年开始菜籽临储政策可能改为直补政策,而这一担忧也直接表现在远月合约期价上。

细读临储文件,今年与往年的差异并不大,但在执行方面却有很大变化。今年除了菜油需要上交国储外,菜粕变成中储统销,油厂想卖粕只能先从中储手中买下之后再自行销售。油厂成了代销商,菜粕变相成了垄断品。这样,菜粕变成了相对稀缺物,从而拉低了临储菜油的成本。按菜籽5100元/吨、菜粕2650元/吨计算,菜油成本在10200元/吨。与去年相比,菜粕价格提高了,所以,尽管菜籽收储价格提升了,菜油的成本却没有增加。

另外,从临储菜油的保质期来看,往年入库的菜油存在出库需求。目前市场仍在收储,早先尚未完成的抛储动作或在四季度执行。回顾2010年的抛储,菜油价格一度与豆油持平。目前5月合约中,菜油与豆油的价差已经回到600元/吨以内,考虑到临储政策生变和菜油市场的供需,价差继续回归至300—500元/吨也属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