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析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股票市场在17年的发展历程中逐渐成熟,尤其是新兴的创业板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盈余管理一直是令投资者和监管部门头疼的问题。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也进行了盈余管理?如果进行了盈余管理,其控制的区间是如何分布的?进行盈余管理背后的动机又是什么呢?本文拟采取管理后盈余分布法,选取营业收入增长率为表征变量,通过对其频数分布进行实证分析,进一步探讨创业板的盈余管理问题

[关键词]创业板;盈余管理;管制动因

一、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分析

(一)何为盈余管理?

William R.Scott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GAAP(Generally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ie)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企业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企业管理层比外部投资者,股东更为充分地掌握了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所以有条件进行盈余管理,选择性地向市场释放利好或利差信息。并且,管理层与所有者契约关系中潜在的利益冲突,更是为盈余管理的实施提供了温床。

(二)盈余管理的动机分析

国内学者普遍认为进行盈余管理的动机主要有三类:

1 契约动机。在设计管理人员的奖金计划时,会计盈余通常被作为评价管理人员业绩的最重要的依据之一。管理人员为获得高额的金钱报酬,以及随之而来的名声,前途等隐性报酬,常常有充分的动机进行盈余管理。

2 政治成本动机。公司的政治成本越大,其管理层越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将当期盈余递延至以后的会计期间。

3 资本市场动机。这主要包括首次发行股票的盈余管理,季节性股票发行中的盈余管理,配股时的盈余管理和避免因亏损退市时的盈余管理。在我国A股市场和创业板市场上对于配股,退市等都有相应的规定。例如,在A股市场上,上市公司多为“借壳上市”,主要依靠配股进行再融资,而中国证监会规定的配股条件之一就是“ROE最近三年不得低于10%”,为保住配股资格和融资功能,那些真实ROE略低于10%的公司可能进行盈余管理,去满足配股条件。

(三)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动机

那么创业板上市公司是否有动机进行盈余管理呢?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中规定“发行人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应当符合,最近两年连续盈利,最近两年净利润累计不少于一千万元,且持续增长:或者最近一年盈利,且净利润不少于五百万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少于五千万元,最近两年营业收入增长率均不低于30%。”那么创业班的上市公司会不会迎合管理的需要,在营业收入增长率30%的地方进行盈余管理,呈现出营业收入增长率的“30%”现象呢?

二、创业板上市公司盈余管理实证研究

(一)样本选择及描述

深圳证券交易所创业板于2009年10月开板,截止到2012年2月29日共有291家上市公司。本文选取了根据创业板自2010―2011年所有上市公司的各季度季报,年报中披露的信息计算出的营业收入增长率数据共385个,运用SPSS统计软件制成频数分布图如下所示。其中,营业收入增长率的计算公示为,本年营业收入与上年营业收入之差除以上年营业收入。描述统计的结果显示,平均营业收入增长率为34.77%,中为数为31.10%,最大值为199.33%,最小值为-43.63%。

(二)研究假设

根据中心极限定理,如果不存在产生系统误差的明显因素,且样本量足够大,那么营业收入增长率的分布近似于服从正态分布。据此提出假设,如果公司管理层没有进行盈余管理,其营业收入增长率的频数分布应为平滑的正太分布。

(三)实证分析

在上图中,纵坐标为频率,横坐标为营业收入增长率,组距为10%。图中平滑的黑色直线为标准正态分布。我们可以较为清晰地看出在30%左右的区间中并没有出现异常的“错开”,即营业收入增长率略高于30%的上市公司的数量大大超过略低于30%的公司的数量。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在0%处,营业收入增长率的频数分布出现了较大的“错开”现象,增长率略高于0%的上市公司在数量上远远超过了略低与0%的公司。这与我们提出的假设相悖,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很可能在0%处进行了盈余管理。

三、结论与建议

创业板的上市公司并没有像预想的那样为迎合证交所的规定在30%处进行盈余管理,却在0%处进行了盈余管理,呈现出创业板上市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率的“0%”现象。创业板上市公司进行盈余管理的管制动因并没有A股市场上的上市公司强烈。但是由于创业板的特殊性,上市公司可能处于向公众塑造高增长高成长性的形象的需要,或者企业内部管理层契约动机的激励,在0%处进行盈余管理。

虽然创业板并没有因为管制动因进行盈余管理,但在0%的盈余管理仍然会误导投资者的投资行为,使市场高估创业板企业的成长性,成为有效配置资本市场资源的一个严重障碍。我国创业板开板时间相比其他国家还较为短暂,有效性程度还有待提高。监管部门不应采取单一的指标评估公司的成长性,而应从多维度加以考虑,将财务指标与非财务指标综合思量,为我国真正有成长性的企业提供良好的融资环境。

参考文献:

[1]William R.Scott,Financial accounting theory, fifth edition,Pearson Canada Inc

[2]陆宇建,从ROE和ROA的分布看我国上市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经济问题探索,2002(03)

[3]魏明海,盈余管理基本理论及其研究述评,会计研究,2000(09)

[4]吴肖峰,宛玲羽,探讨盈余管理的动机一文献综述,东方企业文化,20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