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反思摩托车设计中“以人为本”与“绿色设计”间的关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反思摩托车设计中“以人为本”与“绿色设计”间的关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绿色设计”的目的是系统有序地探索人类产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有效地避免高科技工业化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然而目前的“以人为本”与“绿色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矛盾。就摩托车设计而言,为满足人们个性化的需求,设计的创新与产品使用周期的缩短,为环境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关键词】 以人为本;绿色设计;摩托车;个性化

当今设计界“以人为本”这一主导思想,认为自然界中一切都要为人的利益服务,人是宇宙自然一切的中心。在设计中将人的利益和需求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并以此作为衡量设计好坏的标准。设计的根本目的是处理人、物、环境之间的关系。结合当前工业活动和自然环境的状况来看,如果就产品本身而言,“以人为本”的指导并没有错,但是孤立地讲“以人为本”,就会导致在设计中仅仅考虑人自身的利益和需求,使人走向与自然的对立。人类属于自然,而自然并不属于人类。从自然的角度来讲,“以人为本”的设计观念就与之产生了一定的矛盾。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认为人的行为活动要符合自然的规律而不是两者的对立。“道法自然”是老子生态观的核心思想与根本规律。他主张人应当与自然合为一体的,而不能成为自然的立法者、主宰者和征服者,而应当维护自然万物的和谐发展。

“绿色设计”这一国际设计潮流,反映了人们对于现代科技生产所引起的环境及生态破坏的反思。可持续发展的永恒追求迫使我们在产品设计和制造中除了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外,还要尽可能的减少物质和能源的消耗、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产品报废后便于拆卸,可进行资源的回收并再生循环或重新利用。“绿色设计”的目的是:系统有序地探索人类产业发展与社会文明的关系,有效地避免高科技工业化社会与生态环境的冲突。然而 “以人为本”观念中最核心的思想是满足人的需求。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产品的生理、心理需求具有多样性,人们对于满足了基本功能的产品又有着更高更多的要求。比如说:人们在虚荣心的影响下需要对产品包装繁复奢华的外衣;为了彰显个性满足高层次的需求对产品附加配件的更多要求;对于流行时尚的追求无视产品的使用年限,过早的更新换代等等这些现象。很明显地与“绿色设计”的主旨产生矛盾,给环境造成了不必要的负担。

所有的工具基本上都是为了扩张或延伸人类身体的某部分功能而产生的。摩托车就是为了扩张脚的行走功能,以达到更加快速移动的目的。然而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摩托车的看法也在逐渐改变,摩托车产品已经不仅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为活力人士的玩具。另外各类摩托车体育赛事的加入也促进了摩托车爱好者队伍的壮大。由此,在消费者的需求和推动下,摩托车走向了多样化和个性化的发展道路。就摩托车设计而言,设计师们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去满足不同消费者对摩托车的需求,针对摩托车产品的狂热爱好者,设计出一批超大排量的机车产品,这些摩托车仅仅从实用性和普及性上来看是没有多大意义的。它们造型夸张、制造耗时,需要比一般产品更多的材料和能源,同时也带来比一般产品更多的污染。另外,为了满足人们感官上的刺激需求和对挑战极限的热衷,发展出了各种门类的赛车活动,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并乐此不疲。这是一种追求极致的乐趣,是一种人类自我欣赏自我满足的过程,然而这也是对于自然的压力和污染。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摩托车企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对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进行研究。而高科技、新材料的运用让摩托车的功能和使用范围也在不断的拓广,外观造型也有了更多形式的发展。这些新功能、新形式的摩托车产品的出现更是改变了我们对摩托车的定义。特别是大量概念产品的出现完全颠覆了传统摩托车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摩托车作为个人代步工具的一种,衍生出了许多超乎想象的产品形态,不断扩充着人们的选择范围,成为一种科技进步人类个性发展的见证者。但是,在人们追求新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的研发过程中,也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当产品的目标消费群定位更加细分,为了体现所谓的人性化、个性化而使得产品的通用性降低,产品变得“专人专用”的同时,产品使用的材料、消耗的能源、排放的废弃物也会变多。

在主张“以人为本”的同时主张 “绿色设计”理念,于是号称环保、节能的电力驱动的轻型摩托车被开发出来并迅速在我国壮大起来。然后为了响应“绿色设计”而被研发出的电动摩托车就真的“绿色”么?电动摩托车中目前大量使用的电瓶多为铅酸蓄电池,铅酸蓄电池的装配过程中涉及到铅中毒、易燃、易爆等危险特性。另一方面,这类电池的使用寿命通常较短,报废量随着产品的增加不断上升,而目前我国对废旧蓄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效率远远赶不上电池的废弃速度。同时也没有可依的回收再利用法规,这就造成废旧蓄电池内的有用物质被提取后,其余的有害物质随意扔弃排放,对于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是十分严重的。

但是,只要人类在地球上生存,就会不断开发能源来制造垃圾,而设计在某种意义上正是过度消费的催化剂。设计出既能够满足人们的需求又丝毫不对生态环境造成危害的产品,仅仅只是一个理想。在设计中我们做不到真正的“以自然为本”,“以自然为本”的极致就是不设计,显然这与人类的生存发展相矛盾。设计的两难困境在于,一方面我们抱怨设计手段破坏了地球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我们又寄希望于新的设计来改变这种现状。如何平衡人与自然的关系,让“以人为本”和“以自然为本”协调起来,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将是设计者们未来要不断探索的主题,是设计者必须承担的责任和使命。

参考文献

[1]何晓佑.谢云峰.人性化设计.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1.08

[2]王媚雪; 工业设计与人性化设计观念[J]; 艺术教育; 2005 年05 期

[3]陈羽.工业设计中的绿色设计研究[D],湖南.湖南大学.2000

(作者单位:武汉工业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