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本文将生产函数引入教育与GDP增长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虽然社会固定资产是稀缺资源,但生产要素对生产发展的边际贡献最大;劳动力特别是中小学教育程度劳动力过剩,边际生产力低,对生产发展的贡献小;若政府选择重点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战略,可以大幅度增加GDP产出。

【关键词】 教育;经济增长;劳动力;贡献实证分析

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促进人的智力、品德甚至体力等方面的发展,使人类能更好地适应和改造社会与自然环境。教育源源不断地“生产”出创造知识、传播知识和运用知识的人力资本,体现出比其他产业更高效率的特征。首先教育再生产劳动能力,即人获取科学知识、技能、增进能力,由一个潜在的劳动生产能力成为正真的生产力,提高劳动力的质量。其次,教育在提高劳动生产率上发挥作用。教育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有力杠杆,劳动力充分发挥作用的直接结果是使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因此,本文从不同教育程度劳动力角度来揭示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与作用。

一、模型构建

从不同的教育程度劳动力角度来反映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由1997~2011年,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91%,使GDP累计增加2844.910亿元。

1997~2011年,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产出弹性为0.6702,远大于0.25[1],说明我国社会固定资产仍是稀缺资源,对生产发展的边际贡献最大。

大专及其以上教育程度的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0.0854;高中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007;小学教育程度的劳动力产出弹性为-0.014;初中教育程度产出弹性为-0.150。劳动力的产出弹性合计为-0.086,远小于0.75。说明样本期间我国的劳动力过剩,边际生产力低,对生产发展的贡献很小。

社会固定资产和劳动产出弹性合计为2.521,大于1,表明我国生产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高。

不同教育层次的劳动力的产出弹性有较大的差别。小学、初中和高中教育程度劳动力的产出弹性为负,说明我国中小学劳动力人数过剩,现阶段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效率低。

在现有的技术水平下,初中及其以下教育程度与大专及其以上教育程度劳动者的边际生产力相差0.236,若政府选择重点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战略,提高初等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可以增加GDP产出。

另外,由1997~2011年,大专及其以上教育程度劳动力的贡献率比高中教育程度劳动力高2.044个百分点,高中教育程度劳动力比初中教育程度劳动力高19.494个百分点,所以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91。因此,教育对经济的贡献为2844.910亿元,这又充分地说明教育,大专及其以上的教育对经济增长的巨大作用。

总之,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虽然我国社会固定资产是稀缺资源,但是生产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很高,对生产发展的边际贡献最大。我国的中小学教育程度劳动力人数过剩,他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效率低,边际生产力低,对生产发展的贡献小。若政府选择重点发展中小学教育的战略,提高初等教育者的文化素质,可以增加GDP产出。这充分地说明教育,特别是大专及其以上的教育对经济增长具有的巨大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 用美国样本估计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一般得到:

[2] 林勇,我国教育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关系及实证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3.06.13-16.

[3] 陈彬,关于高等教育与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关系认识的历史回顾[J].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高等教育),1996.4.17-21.

[4] 王琴梅,殷培伟,姚宇.我国R&D投入与经济增长驱动关系的实证研究[J].经济经纬,2011.05.18-21.

[5] 叶茂林,郑晓齐,王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的计量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01.89-92.

[6] 贾彦东,张红星,区域性教育与经济协调发展关系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06.03.94-101.

【作者简介】

郑丽琴(1986-)女,甘肃天水人,理学硕士,陕西学前师范学院数学系,主要研究方向:应用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