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如何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心理学家认为,兴趣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及一切活动中起着动力作用,浓厚的学习兴趣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根据学术界的心理特点,巧妙运用激励策略,积极诱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畏学”的被动状态转化为“乐学”的局面,把“厌学”的畏难情绪转化为“善学”的愉快心情。

【关键词】激发;数学学习;主体;学习兴趣

一、以学生的心理倾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孕育动力的源头,学生对数学有了强烈的兴趣,有了专注于数学的心理倾向,才会有努力学习数学知识,提高数学成绩的愿望。如在讲“圆的认识”时,可提问:“儿童车的车轮是什么形状的?可不可以把它们做成正方形、椭圆形或三角形呢?这样,就很自然地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使他们产生浓厚的兴趣。再如数学教学中讲商不变性质时,可以讲一个“猴子分桃”的故事:猴王把9个桃子分给了3只猴子,小猴很不高兴;猴王就把90个桃子分给30只小猴,小猴仍不高兴;猴王说:“好吧,我给你们900个桃子,可要分给300只小猴。”小猴听了乐了,笑了。猴王也笑了。小朋友们听了也笑了。然后,适时引出新课来讨论“商不变的性质”,学生兴趣很浓,教学效果很好。

二、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

素质教育的主体性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给予学生较多的参与机会,让学生尝到成功的快乐,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变消极为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针对学生对平行四边形具有初步的特点和已掌握长方形面积计算的方法,设问:“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根据教师设计的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学生有各种各样的回答。有的说:“可以把图片放在方格纸上量出面积。”有的说:“可以剪拼成长方形按长方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还有的说:“可以用公式进行计算。”随着学生的回答,让学生在方格纸上动手摆一摆,再用割补的方法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来计算它的面积,从而使学生发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学生通过观摩、操作、比较、讨论,层层深入,积极参与公式形成过程的推导。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积极的状态中,通过学习知识提高智能素养,获得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学习能力。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愉快,由“学会”变为“会学,”由“肯学”“乐学”发展为“善学”。

三、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从生活实例出发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从生活实例入手,把数学问题融入于生活小事之中,启发诱导,形成悬念,让学生争论、讨论,充分发表意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数学乘法口诀时,死记硬背,既违背了教学规律,学生又不易掌握,采用模仿小学生丢手绢游戏的方法,把1―9这9个数字做成头饰,每9人一组,每人扮演一个数字,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了口诀。游戏规则是:8个人围一圈,先有一人顺时针绕着跑,挨着谁站住,谁就说一句口诀,说对了,大家给他鼓掌,跑的人占他的位置,原来站着的学生接着跑,错了,让其表演一个节目,然后再让这个同学绕着跑,以此类推。通过这一活动,激发了学生学习口诀的兴趣,学生在短时间内就牢固掌握了难记的口诀。

四、合理的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发挥如何对一堂课起着至关重要作用,而主导工作的核心应该是教师的问题,一方面能调动学生听课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能启动学生的想象力,教师如何设疑,质疑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起到以点代面,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去呢?要解决这一问题,就要帮助学生建立最佳心理结构,使学生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以积极地刺激引发学生的求知欲,创设悬念,触发激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如在教学“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时,一上课挑战性的宣布:“老师不用计算就能知道哪些数能被3整除。”刚开始,学生们列举万以内的数一一被猜中,有的学生想难倒老师,想方设法,几个同学在一起商量,纷纷举出越来越大的数,老师对答无误。同学们感到惊奇,注意力集中,思维活跃,老师适时设问,这里面到底有什么“诀窍”呢?求知若渴的学生注意力很快的被集中在一起,同学们迫不及待的期望找出答案,成了主动地探索者。由此可知,设疑巧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

五、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中经常用语言、微笑、手势、眼神等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学生才能尽情的表现自己的发展潜力,用内心的体验参与到学习中去。教师在设计具体教学活动中时,尽量让学生的成功多于失败。当学生获得成功时,教师及时给予表扬和肯定,以培养他们对成功经验的重视,增强学习的信心。因此,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掌握学生的共同特点及个别差异,既要面向全体,又要兼顾差异,使学生都能适应教学,自主参与,各有所得,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参与学习中都能得到最佳发挥,在学习中都能获得成功与自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克服困难的毅力。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思想水平、个性特征、兴趣爱好出发,因材施教、实施合理的教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求知欲,使学生手、眼、脑并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实施课堂教学的整体优化,真正实现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