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谈对话理论对当代语文教学的意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谈对话理论对当代语文教学的意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伴随着教育的改革,将“对话理论”引入教育教学中来,已经成为了教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对话理论”的提出,让我们重新审视了教师、学生、文本之间的关系,同时对于重构新时期的教育模式做出设想。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质很强的科目,“对话理论”对其教学产生的影响必然是不可忽视的,如何更好地发挥对话的作用,是语文教学改革成功的关键环节。

关键词:对话理论 语文教学 教育改革

“对话”这一概念最早由俄国文艺理论家巴赫金提出,他说:“一切莫不归结于对话,归结于对话式的对立,这是一切的中心。一切都是手段,对话才是目的。”从而可见,“对话”的意义不仅仅在于粗浅层面上的“话语交流”,而是深入到人的主体内在,是人的发展与生存所需面对的精神碰撞。而“对话”这一概念被引入到教育教学中,无疑是教育改革上的一次突破和创新,语文学科的灵活性、开放性、人文性和工具性等特点,更为对话理论的实践创建了可能和发展的空间。

一、“对话式”教学的特点和方式

刘永平先生在《和谐高效思维对话———新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一书中提出:“和谐高效思维对话的课堂具备科学、民主、积极、开放、适性和高效溜达要素。”然而这六要素仅仅将“对话式”教学的特点和意义停留在知识的学习上,并没有强调这一方式对学生自我认知的价值。高效和谐固然是课堂教学的目的之一,它能够促进教学过程的推进,对于学生成绩提高有重要意义。但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不应仅仅看重效率,否则,教育改革最终只会成为形式上的变更,因为其评价依然是以“分数”作为标准,而缺乏了人文性的关怀。在此,我将“对话式”教学的特点概括为民主与权威的统一性、情感与体验的领悟性、沟通与内省的互动性。

民主与权威的统一性指师生的人格和话语权是平等的,在知识的学习上是平等和民主的,但是,由于教师较之于学生在知识的掌握上更深刻、生活的阅历更为丰富、内心更为成熟,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必然决定了教师的权威性。“对话”的民主性,是对话式教学得以实现的前提。学生在“对话式”教学这一模式下,自我的思考空间得到了空前的解放。在平等民主的“对话”中,学生对于知识有了主动的认知,同时,教师也在这一过程中重新认识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缺失。当然,决不能一味的强调民主,教师依然具有课堂把握的权威性,这一权威性并不是武断的,而是在与学生的“对话”中,由自身经验以及对学生认知程度的分析而做出的全面的、理性的主导。民主与权威的统一使得“对话式”教学避免了由于过分强调平等而矫枉过正的误区。

情感与体验的领悟性是“对话式”教学在实行的过程里潜移默化形成的一种内心感知,根据个体素质的不同,这种领悟性也是有差异的,但是这种领悟性的存在是必然的,因为其必然性,所以更突出了“对话式”教学的意义。而情感和体验的离不开沟通,这也就是我所提出的第三个特点,既沟通与内省的互动性。

对话模式为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文本之间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个体通过经验的参与、知识的传递,从而获得了情感与体验的领悟。这种教师与教师间的对话,不再仅仅集中于过去的教学意义上,而增添了彼此思想、认识、价值观等方面的沟通,教师通过沟通,再经过自己原有经验的加工,便完成的自我的第一次提升。这种提升转入到课堂中时,经过与学生的沟通,达到了二次提升。而学生在与教师的对话以及生生对话中,通过质疑和解疑,得到了心智上的提升。这种内省的过程使得沟通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对话式”教学的这三个突出特点,使对话不再是传统教学的辅助工具,而是一个全新的模式,与传统的方式是平等的,相辅相成的。

二、“对话式”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及意义

基于“对话式”教学的特点和方式,语文教学更为适应这种模式。首先,语文学科作为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本身的开放性很强,它与人的情感和对世界的认知联系的最为紧密,因而学生在语文的课堂上需要话语权,需要与教师有平等的对话,倘使如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的一味灌输为手段,会形成消极的情感体验,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发展。当然,由于语文的人文性很强,它尊重学生的心灵感知的同时,也需要教师一定程度上的正面指导,从而在情感观念的碰撞中完成学生自己的内心成长。这种内心的成长和完善,在众多的学科中,只有语文学科能够做到,也只有通过对话手段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在语文教学中,“对话”的应用在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都是平等的,我所强调的平等是指内在素养上的平等。教师与教师的对话完善了教师与文本的对话,使教师能够重新的审视自我对文本的解读。同时,教师与教师的对话也是教师与学生对话的准备。对话本身便是人与人的之间的一种精神上的交汇,但是由于每个个体具有不同的性格、不同的经历、不同的沟通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对话不能够尽善尽美,不一定适应每一个学生个体。但是,通过教师与教师的对话,完善了教师的自身人格和职业素养,使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得到更好的保证。学生与学生的对话能够激发同龄人的思维互动,使学生主动的提升自我的整体水平,在这种对话中,能够挖掘出更新颖的内涵,并丰富了他们的创造性。在学生的沟通中,完成了学生对于文本的认识,这种认识不再是消极的接受,而是积极的发现,将自己的独特体验注入到对文本的创造性阐释和解构中去。

“对话式”教学在语文教育改革中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这无疑是教育改革的一种全新的尝试。但是,这种尝试也必然会遇到来自于传统教学思想的抵制,而在改革的道路上,坚持与革新是冲破樊篱的保证。“对话式”教学为语文教学在现代与传统的交会上、在争议声中前行的课程改革中打开了一扇门,为语文课堂注入了新鲜的空气,而语文的学习也需要重新为自己开拓一种新的高度。

参考文献:

《语文课程与教学新论》,彭小明主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9.12

《和谐高效思维对话》,刘永平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7

《对话:寻找语文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刘友霞,同济大学出版社,2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