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绽放在品德课堂上的“开放之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绽放在品德课堂上的“开放之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知与行紧密结合的学科,作为一名品德课的教师,我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旨在从开放课堂教学内容、开放教学时空、开放师生关系、开放评价形式四个方面着手,通过学生的自我发现、自我认识、自我感悟、自我教育,真正实现知行的统一。

通过日常教学实践与研究,笔者努力在品德课堂教学中尝试着进行开放式的教学,提升课堂实效,焕发这门课的生命与活力,感悟与收获颇多。

一是开放教学内容。学生脚踏实地走进品德课堂。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这句话提示我们,教材不是圣书,它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因此,我们在使用手中的课本时,发挥创造性,既善于利用课本,又敢于跳出课本,我们的课堂既包括课本内容,又充满生活内容、现实内容和时代内容。

1 在课堂上,“生活之门”多开启。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既要依据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提倡和鼓励我们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事实也证明,那些与学生生活贴近,真实、可靠的事例,更容易使学生产生共鸣,达到期望目标。因此,课堂教学向孩子们的生活开放。我不只是局限于教材,而是把教材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找准教材与学生实际的切合点,巧妙地选取学生的事例整合教材,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目标的达成。

教《邻居家的小伙伴》这一课,课文中的“故事园”讲述了两个小伙伴一起玩时闹起矛盾,后来又将矛盾解决的事,而这样的事在我们的孩子身上时有发生。于是,我充分启发学生从生活中找出类似事件,说说自己和小伙伴之间曾经发生过的矛盾,是怎样解决的,又有什么解决不了的矛盾。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说就更具有说服力,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更能懂得文中故事蕴含的道理。又如《不给邻居添麻烦》这一课,我在对教材深入了解的基础上,紧紧抓住教材要求与学生生活的联系,于课前有意识地收集学生家庭法生活中的有关事例(如邻居家养狗,常常夜里吵闹影响大家休息;再如,自己中午练琴影响邻居午休),从不同角度选取典型事例,对学生进行了邻里相处要讲公德,能为别人着想,相互理解,相互宽容的教育。这些学生生活中鲜活的案例,更具有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有所悟,收到了效果。

2 在课堂上,“社会之门”多开启。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曾说过“在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中间有一条小小的鸿沟,需要用实践把这条鸿沟填满。”这就我清楚地认识到:只有学生不断地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才能形成。因此我本着学生走进生活、走近社会的思想进行教学。课堂教学向孩子生活的小小社会环境开放,可一走出校门上室外课;可以请进教室上交流课,丰富的社会资源进入品德课堂。

如在教学《绿色小卫士》一课,我带领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去寻找与美丽的城市家园极不和谐的一面面(环境污染区),用照相机拍下来。在此基础上,把这些图片带进课堂,学生说说,面对如此污染严重的环境,你有何感觉?从而激发学生争当绿色小卫士的欲望。又如在上《我们的民风民俗》这一课时,我学生在课前收集各民族、各地区传统节日的习俗和文化,这样做一方面可以学生对我国传统节日各地民风民俗有所了解,学生积极参与到知识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去,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主人,另一方面在收集资料的过程中,使得书本知识得到了扩展、延伸,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主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并且知道了获得知识的渠道有多种,而不仅仅是来自于课堂,使他们更走近了社会。正如一个孩子说:“我们通过调查,知道了祖国各地各种传统节日,多种多样的风俗活动真是有趣。”这种收获是通过亲身收集体验得来的,比任何教材的说教更有说服力。

二是开放教学形式,学生自主合作上好品德课

1 课堂多活动,体验感悟有收获。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因此在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充分开放教学活动的时空,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能做的事就他们自己做:能发现的事他们自己发现:能思考的问题他们自己独立完成……解放他们的双手,达到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学做合一”的境界,而且品德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得到巩固、深化,充分收获自己的精神财富。因此,我们营造合适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中来。

如《请到我的家乡来》这一课教学中,我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学生模拟生活的情境来演一演:课前学生做好准备,对家乡的名胜特产都有了解,课堂上争当小导游,向“客人”介绍我们的家乡。课后,鼓励学生做一道家乡菜,带到课堂上来,尝一尝、议一议;在生生、师生的活动中,唤起了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对家乡的亲切感和自豪感。使儿童在日常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了自主探究,积极搜集信息、处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多合作,学会学习会互助。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过:“凡是能影响个人行为的知识,是他自己发现和化为己有的知识。”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互的学习,在教学中我努力营造合作的氛围,学生处于一个合作的集体中,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他们团结合作的精神。

如执教《我是教室美容师》这一课,对“看看谁的主意妙”、“我们自己来打扮”这两个活动板块,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发挥想象力,学生为改善教室环境出主意,启发他们对装饰教室进行有创意的思考。并鼓励学生动手制作,进一步体验改造环境、美化教室的主体意识。在思维和动手制作过程中,通过小组合作形式进行,注重了协作、交流、互相欣赏、取长补短等团队意识的形成。

3 课堂多探究,主动学习有能力。对自然、社会现象的探究是儿童的天性,教学中不能淹没儿童的天性。我们大力倡导学生在课堂中的探究性学习,他们通过自主探究、自主建构来获得体验和经验。在教学中,我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现有的知识、能力等状况,学生采用“调查”、“实验”、“探索”、“讨论”、“服务”、“辨别”、“创造”、“表现”等多种方式去探究、体验、领悟与表达,在探究的过程中获得收获和提高。

如《怎样到达目的地》这一课中,我就学生对身边的交通工具的变化进行探究,讨论,共同感受到是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才使交通工具的不断创新、不断变化,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在教学中,学生在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知识,增强了能力,团队精神和合作探究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教学中,许多学生在与同伴的交往活动中,学会了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意见,吸收同伴的智慧。团结、合作、互相尊重的优良风气的逐步形成,有力地促进了学生良好道德素养的形成和提高。

三是开放教师形象。品德课老师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

新课程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学中,我努力构建了平等和谐的气氛,使自己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真正成为了平等中的首席,学生在快乐中进步。

1 教师课堂来引导,学生多参与。在教学中,我充分相信学生对问题有自己的认识和理解,积极引导和鼓励学生对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种师生角色的互换,打破了传统课堂中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真正把学生推向主体的地位,而且这多种多样的课堂参与学习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了参与学习的空间,学生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主体能力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提高。

上《我是教室美容师》一课,我相信学生的能力、适时地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布置教室,建立学生自己改善教室环境的主体意识,和他们共同探讨、设计教室装饰方案,学生个个兴趣盎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主体意识充分调动,教师成了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整个课堂充盈着愉悦。

2 教师课堂来协助,学生多主动。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只有在教学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生动活泼的氛围,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无拘无束地主动畅所欲言,而我们教师是一个很好的平等的合作者,参与到活动中来,提供给孩子们必要的帮助。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才敢想敢说,智慧的火花才能得到点燃。

在《平安回家》这一课中,我创设了学生乘坐公共汽车回家这一情境,引导孩子们主动积极的自己收集的一系列交通知识、交通法规、交通事故串联在一起展示在课堂上。在情境中,培养了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珍爱生命的情感,懂得不遵守交通法规会给自己、家人,他人带来伤害,树立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的意识,体验平安回家的幸福感觉。整个课堂中,教师的身份根据课堂的需要在不断变化,由司机到交警再到老师,以开放的师生关系,培育着孩子的个性,启示着学生的悟性,激发着学生的灵性。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对学生来说,最好的老师是在教学活动中忘记自己是教师,而把自己的学生视为朋友和志同道合的那种教师。”开放的师生关系促使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加融洽、课堂气氛更加和谐,也同样激发学生对品德与社会学科的兴趣和爱好,点燃了学生智慧的火花。

四是开放多元评价。学生切切实实感受品德的成长。

众所周知,要想真正准确、深入地评价学生,单靠教师是不行的,评价者应由单纯教师发展到由教师、学生(包括他们自己和其他同学)、家长组成的评价群体。因此,在教学中,我为了真正发挥评价的作用,不再采用以往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评价,而是一种多方参与的评价,通过评价,既尊重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促进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使评价真正发挥其激励和教育的作用。

1、学生主体多评价,发展更全面。在教学中,学生既是发展的主体,更是评价的主体。我们比较注重学生的评价,并把学生的评价分为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人,有更多参与评价的机会,评价转换成自我教育的一种活动,学生的发展更加快捷、更加全面。

如在《公共汽车上》这一课中,我学生模拟乘坐公共汽车的情境来演一演:当遇到老年人和孕妇无座位时:当看到乘车人随地乱扔垃圾时;当看到小偷时;当乘车人不排队上车时,……你准备怎么说,怎么做?并在演完后及时地下面的学生评一评,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评委”,往往特别兴奋,注意力特别集中。因而,这一过程对他们来说是一种很好的学习过程教育。

2、家长评价多参与,发展环境优。家长是最关注孩子成长的群体,理应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孩子的评价活动中来。课程改革以来,许多家长也和孩子一起走进了新课程,成为了课程改革的支持者、实施者、开发者。为了他们更多地关注孩子的成长,了解孩子学习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和不足,及时对自己的孩子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设定了一类辅评价――家长的评价。家长参与评价,家长了解教与学的互动过程,旨在使我们的家长不但能变成孩子发展的积极参与者,为学生的发展创造最优良的环境,同时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一定的社会信息。

作者单位:南京市琅小分校汉江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