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针灸治疗失眠症60例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针灸治疗失眠症60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失眠症;针刺;艾灸;百会

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睡眠的维持发生障碍。长期失眠则会产生一系列精神及躯体症状,如伴有抑郁或焦虑状态等,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影响。2011年6月至2011年12月,作者在中医辨证前提下运用针灸治疗失眠症60例,获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60例中,男37例,女43例;年龄20~70岁,平均38岁;病程1个月-7年,平均2年;中医辨证分型:心脾亏虚型13例,心肾不交型11例,心胆气虚型10例,肝阳上扰型16例,脾胃不和型10例。临床主要表现为:①心脾亏虚型:心悸健忘,头晕目眩,纳差倦怠,面色无华,易汗出,舌淡,苔薄,脉细弱。②心肾不交型: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遗精盗汗,舌红,脉细数。③心胆气虚型:心悸多梦,善惊恐,多疑善虑,舌淡,脉细弦。④肝阳上扰型:急躁易怒,头晕头痛,胸胁胀闷,舌红,脉弦。⑤脾胃不和型:胸闷嗳气,嗳腐吞酸,心烦口苦,苔厚腻,脉滑数。

12 治疗方法 主穴:百会、神门、三阴交、四神聪、安眠。配穴:①心脾亏虚型:心俞、脾俞、内关、中脘、足三里。②心肾不交型:心俞、肾俞、内关、太溪、郄门、大陵。③心胆气虚型:心俞、胆俞、内关、大陵、丘墟。④肝阳上扰型:太冲、侠溪、足窍阴、风池。⑤脾胃不和型:脾俞、胃俞、血海、肝俞。操作方法:用75%乙醇作局部穴位常规消毒后,用30号1.5寸毫针针刺相应穴位,根据病证虚实采用相应的补泻手法,虚实夹杂用平补平泻法。针刺时间:每日下午或傍晚。得气后留针30 min,其间行针1~2次,1次/d。艾灸方法:嘱患者家属于每晚睡前用艾条在患者百会穴上悬灸10~15 min,一般在灸后5~15 min即可入睡,个别患者1~2 h后才能入睡。以上两种疗法结合使用,10 d为1个疗程,间隔2~3 d行下1个疗程。

13 疗效标准 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 h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力充沛;显效:睡眠明显好转,睡眠时间增加3 h以上,睡眠深度增加(睡眠时间增加至6 h,有时不足6 h,但自觉症状减轻);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 h;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反加重。

2 结果

经3个疗程治疗后评定疗效,治愈20例,显效24例,有效9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88.34%。

3 讨论

中医学认为,失眠基本病机为阳盛阴亏,阴阳失交,病位在心神脑窍。如《灵枢・大惑论》云:“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矣。”故阴阳失交,不能相互维系是失眠的根本原因,调和阴阳、镇静安神应为本病的主要治疗方法。《灵枢・根结》篇曰:“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

针灸治疗失眠时,首先要通过四诊合参、辨证,了解患者的阴阳气血盛衰,对患者失眠的证型做出明确地判断,针对不同证型选用相应的穴位和针灸手法施治,以达到调整患者机体的阴阳失衡状态,即“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督脉“入络于脑”,而“脑为元神之府”;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旁开1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醒脑益智。失眠的病位在心,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故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两穴可补心气、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心脾、益肝肾、养血安神。安眠穴为经外奇穴,具有镇静安神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认为,针刺安眠穴可调节颅内外血管和神经机能,还能促进脑内源性内啡肽等介质的分泌和释放。睡眠所涉及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γ氨基丁酸等,有研究表明,γ氨基丁酸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有报道,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γ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灸法具有鼓振阳气、化生阴血、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功能,明代《针灸大成》云:“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诸穴合用,相辅相成,以达到调和阴阳、镇静安神之功效,使机体阴阳平衡,心神安定,而能正常睡眠。

综上所述,运用针刺结合艾灸辨证治疗失眠症,安全、无不良反应。如果能在治疗中加以睡眠卫生教育,再配合心理疗法,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可进一步缩短疗程,提高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皮敏,杜少辉,张宜针刺治疗失眠及其对γ氨基丁酸影响的研究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0,12(4):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