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又到一年立秋时保健养生需全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又到一年立秋时保健养生需全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立秋预示着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立秋后虽然暑气一时难消,并且会有“秋老虎”的余威,但总的趋势是天气逐渐变得凉爽起来。

由于全国各地气候不同,秋季开始时间也不一致。立秋以后,我国中部地区早稻收割、晚稻移栽,大秋作物进入重要生长发育时期。立秋的意思是暑去凉来、秋天开始。古人把立秋当作夏秋之交的重要时刻,一直很重视这个节气。

大暑之后,时序到了立秋。历书日:“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这时太阳黄经为135度,从这一天开始,天高气爽,月明风清,气温由热逐渐下降,正如谚语所说:“立秋之日凉风至。”

不过,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幅员广大,实际上是不可能在立秋这一天同时进入凉爽秋季的。气象资料表明,在很多地方,夏季炎热的气候往往要延续到九月的中下旬。

立秋日对于农民朋友显得尤为重要,故有农谚说“雷打秋,冬半收”、“立秋晴一日,农夫不用力”。这是说,立秋日如果听到雷声,冬季时农作物就会歉收;如果立秋日天气晴朗,必定可以风调雨顺的过日子,农事不会有旱涝之忧。此外还有“七月秋样样收,六月秋样样丢”、“秋前北风秋后雨,秋后北风干河底”的说法。这就是说,农历七月立秋,五谷可望丰收,如果立秋日在农历六月,则五谷不熟还必致歉收;立秋前刮起北风,立秋后必会下雨,如果立秋后刮北风,则本年冬天可能会发生干旱。

《管子》日:“秋者阴气始下,故万物收。”关于秋季养生,《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此乃古人对四时调摄之宗旨,是在告诫人们:顺应四时养生要知道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自然规律,要想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就要顺应之、遵循之。

整个自然界的变化是循循渐进的过程,立秋的气候是由热转凉的交接节气,是万物成熟收获的季节,也是人体阴阳代谢出现阳消阴长的过渡时期。因此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养收为原则。具体地讲,把中医理论中对事物属性的五行(木、火、土、金、水)分类归纳:自然界的五音(角、征、宫、商、羽);五味(酸、苦、甘、辛、咸);五色(青、赤、黄、白、黑);五化(生、长、化、收、藏);五气(风、暑、湿、燥、寒);五方(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人体中的五脏(肝、心、脾、肺、肾);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五官(目、舌、口、鼻、耳);五种形体(筋、脉、肉、皮毛、骨);五情(怒、喜、思、悲、恐);五声(呼、笑、歌、哭、呻)等。

由上可见,秋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忧),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应遵循古人之纲要“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一、精神调养:要做到内心宁静,神志安宁,心情舒畅,切忌悲忧伤感,即使遇到伤感的事,也应主动予以排解,以避肃杀之气,同时还应收敛神气,以适应秋天容平之气。

二、起居调养:立秋之后应开始“早卧早起,与鸡具兴”。早卧以顺应阳气之收敛,早起为使肺气得以舒展,且防收敛太过。立秋乃初秋之季,暑热未尽,虽有凉风时至,但天气变化无常,即使在同一地区也会出现“一天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情况,因而着衣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机体对气候转冷的适应能力,易受凉感冒。

三、饮食调养:

《素问・脏气法时论》说:“肺主秋……肺收敛,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可见酸味收敛肺气,辛味发散泻肺,秋天宜收不宜散,所以要尽量少吃葱、姜等辛味之品,适当多食酸味果蔬。秋时肺金当令,肺金太旺则克肝木,故《金匮要略》又有“秋不食肺”之说。秋季燥气当令,易伤津液,故而饮食应以滋阴润肺为宜。《饮膳正要》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禁寒饮。”更有主张入秋宜食生地粥以滋阴润燥的观点。总之,秋季时节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

四、运动调养:进入秋季,是开展各种运动锻炼的大好时机,每人可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选择不同的锻炼项目。这里给大家介绍一种秋季养生功,即《道臧・玉轴经》所载“秋季吐纳健身法”,具体做法为:清晨洗漱后,于室内闭目静坐,先叩齿36次,再用舌在口中搅动,待口里液满,漱练几遍,分三次咽下,并意送至丹田,稍停片刻,缓缓做腹式深呼吸。吸气时,舌舔上腭,用鼻吸气,用意送至丹田,再将气慢慢从口中呼出。如此反复30次,秋季坚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