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船王 何小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洲东直街20号――这是珠江之友的广州大本营所在地。两艘退役的旧皮划艇立直捆绑在粤式砖楼的二楼阳台上。时不时有各样“怪异”的男女豪客,从这里扛艇下珠江。
这一切的缘起都离不开一个人:何小军。
“其实我大学念的是化工机械专业”,本该进化工企业的他,却在2003年到了国内最早攀岩者老铁的公司里,做了三年的攀岩及户外拓展。
十多年里,何小军又陆续放弃了攀岩和其他陆上运动。而今,他发起的“珠江之友独木舟俱乐部”,是广州惟一的皮划艇俱乐部,拥有600多名会员。
最早接触皮划艇、橡皮艇的时间是2003年左右,但一直到了2009年他才开始真正入迷。一向走“技术流”线路的小军,干脆去香木舟总会学习培训,往返广州香港二十多趟,通过了严格考试,拿到了香木舟总会的一级教练员资格,他也是目前大陆惟一的资质获得者。
对小军来说,个人皮划艇生涯中,最重要的几个经历是风雪金沙江的漂流、2013年的黄河漂流、2013-2014年连续两年的怒江花式皮艇活动。从2012到2013年,他多次从珠江的多个上游,不间歇长途划行100公里抵达广州,可谓是超极限水上马拉松。
从静水皮划艇到白水激流舟,最早的充气皮划艇到后来海洋舟硬艇,到白水激流花式艇,再到帆船帆板、橹桨赛艇和龙舟(他是第一批拿到国际龙舟协会裁判员和教练员证书的中国大陆人)……他是国内最早一批的拓荒者和尝鲜者。而且,他都坚持了下来。
2005年至今,何小军的个人职业是他自己的拓展公司,这是他的生存基础。而他的事业则是“珠江之友”。
“非要讲一个引以为傲的所谓成绩的话,那就是发起和创建‘珠江之友’,尤其是尝试和发展一个成熟的体系,做‘青苗独木舟培养计划’。我们的学员有北京、山东、福建等全国各地的,至少我们把一个让大家觉得很难很陌生的运动,在广州做到了某种程度的推广。”
“珠江之友”定期在流溪河开展初级爱好者的入门培训,也派出会员参与红十字会的急救学习、香木舟总会的环岛拉力、海上定向、厦门环岛赛等高级别赛事,也会派出会员参与独木舟水上救援和高级课程学习交流。更多时候,何小军也担任策划,发起、组织活动赛事,“珠江之友”成功举办了广州第一届、第二届独木舟友谊赛,活动吸引了珠三角划艇爱好者关注和参与,范围遍及广州、珠海、深圳、中山、清远和香港。2011年5月,俱乐部组队参与了第六届厦门环岛赛,其中获得两项亚军、一项季军。
何小军习惯做事先行,不事张扬和宣传。实际上,正如各地皮划艇爱好者称呼“珠江之友”为水上黄埔军校,他及俱乐部在国内开了诸多先河:2013年的百艇嘉年华是国内最大的水上皮划艇运动聚会,成立了国内第一支女子皮艇球俱乐部,并在香港拿到亚军和季军;国内最早并带出最多青少年皮划艇爱好者、包揽了浙江富阳的青少年组前三名;多次组织公益皮划艇培训等等。在“珠江之友”的引导下,广州的白水激流爱好者达到30多人,有40多条激流舟,是国内最大的激流舟团队。
“太熟悉了反倒忘记了‘珠江之友’成绩的可贵和珍稀度……”采访者小毛驴说。
某种程度上,何小军或许有点“轴”,做事一板一眼,尤其当他确定水上运动是他所爱,他就专注于这一领域,并按部就班地投入。某种风格上,他及“珠江之友”也承袭了香木舟总会的做事方法和培训体系。
也因此,“珠江之友”的“青苗独木舟培养计划”是非常值得肯定和借鉴的(类似中国登协的攀岩“希望之星”,但后者为官方协会,时间也晚了很多)。这一体系对独木舟爱好者进行技能等级的培训及评估,评估的级别是会员参与不同难度等级活动和旅程的一个参考。
“我个人愿望是,希望能努力地顺其自然,把‘珠江之友’的体系做得更严谨成熟,开放思维、踏实做事,做出‘班夫山地电影节’那样的完整有内容有引导开创精神的方向来。”何小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