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走出思维定势,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走出思维定势,提高问题解决能力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思维定势是人们用一种固定的思路和习惯去思考、解决问题,表现为思维的一种倾向性和专注性;其基本特征是将新问题归结为旧问题,或扩大已有经验的应用范围。思维定势有积极的一面,但处理不当就走向了消极的一面,在解思品题时易形成机械模仿,重技巧轻能力,套模式,被动记忆,盲目抄答案等,直接导致思维的懒惰性、依赖性和呆板性。

一、形成思维定势的原因

1. 教师诱导,形成思维定势

例:“90后”常有如下表现:升旗时嬉闹,还嘲笑唱国歌的同学;学习和生活用品非名牌不用;学习生活怕苦畏难,作业抄袭、考试作弊;不参加或不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和公益活动等。作为90后的你,请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打算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平时教师归纳了这种题型的答题套路:分层次;找有效信息;对应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等。答本题时,大部分学生根据这种套路写了答案。事实上,本题要解决的问题、主线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只要能结合材料就行。而学生们受思维定势影响,做出了错误的答案。

2. 疏于推理,相信直觉

学生练习时,往往总结了一些局限性的规律;复习基础知识时,对原理、概念理解不透彻,对课本内容断章取义,有时把课本某句话摘录下来作为答题的依据,遇到新问题不加以分析,不能按照事物或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科学地推理在条件和结论之间建立正确的关系,而是凭直觉或想象作判断,特别是遇到那些“似曾相识”又不完全相同的题目时,学生就自信地从大脑“题库”或书本中取出答案,其结论的正确性必然大打折扣。

3. 单一思维造成的失误

例:《惠州日报》家长来信:我是一位初三学生的母亲,现在遇到一个难题,我的儿子就想当作家,上课应付,成天就是“创作”。我说:“就算当作家,也要先打好基础,再说中国有几个韩寒?”可他回答:“你怎知道我成不了下一个韩寒?我要抓紧写作,尽快成为一名作家。”这两次模考,他考得一塌糊涂。问题是他的小说也写得很幼稚。结合材料,请你对这位初三学生想当作家的行为进行评析。

解答本题时,不少学生由于只有一种思维方式——并列思维,导致给出这样的答案:该同学没有正确对待父母的关爱教育;该同学没有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没有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该同学没有脚踏实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该同学没有正确认识自己。习惯了并列思维的学生没有运用辩证思维去分析解答,更不去抓本题的主线。

4. 追求答案“完美无缺”而滥加发挥

有些学生不管题目是否有要求,都大量增补内容,有的甚至脱离基础知识滥加发挥,这实质是知识掌握不熟不透,缺乏归纳、提炼和应变能力的表现,求全防漏的思维定势导致只注重要点的完整性而忽视内容的针对性,结果是画蛇添足。

5. 试题“似曾相识”,造成偏离题旨的轻率答题心理

学生在考前都接触和练习过不少题目,考试时一旦发现有的试题“似曾相识”,暗暗庆幸“运气好”,迫不及待将考前已熟识的答案全盘照搬,唯恐迟一下就会遗忘,哪里还顾得上认真审题、缜密思维。结果是要点不全、丢三落四、浅尝辄止,甚至不切题意,答非所问。

二、如何走出思维定势的阴影

1. 概念教学

通过准确掌握概念,提高问题解决能力。教师应指导学生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适当的整理归纳,正确理解常用相关概念的含义及区别联系。为此可以编写一些与概念紧密联系的思考题,其中应包括概念的对比识记、知识之间的对立比较、对照比较、从多角度加以分析比较、易混知识比较;还应包括同类知识相同点的提炼、概念内涵和外延、结构特点等的联系。

2. 审题训练

从总体上看,要读懂材料,把握材料的层次角度。然后重点分析,要善于把握材料的主要信息、关键词语、中心问题,把握主线或主旨,领悟命题的意图,根据题意运用不同的思维方法进行分析,从而确定答题的方向,并与有关联的知识点相结合。

3. 教师也要突破思维定势

在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展示师生思维的全过程,注意引导学生经常进行多种思维活动,在解决现实生活的问题中,引导学生学会运用归纳、演绎推理等方法,注意变换问题的设计角度和表达方式,进行必要的变式训练,多设计有利于学生运用多种思维得出答案的问题。

4. 建立“病理”档案

在教学中教师应及时抓住学生的思维误区,为学生撰写思维“病历”,建立思维“病理档案”,并对此进行分析诊断,对症下药,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降低因思维而出现的错误率。同时也要求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