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用奋斗追寻梦想:新生代打工者的“中国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用奋斗追寻梦想:新生代打工者的“中国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有人说他们游走在城市边缘,他们却说“我们渴望融入城市”;有人说他们不再像父辈们那样勤恳踏实,他们却说“我们有更多的自我追求和精神需求”。当身上再次被刻上时代的烙印,中国80后、90后新生代打工者用执着的信念、坚实的步伐追逐着自己心中的“中国梦”。

王朗:回不去的老家,融不进的城市

“我把自己所有的青春都毫无保留地给了这座城市,我希望北京能接纳我,虽然我不是那么高精尖的人才。”

――王朗

来北京6年了,王朗最大的梦想是开一家属于自己的美发店。

白色条纹衫、蓝色九分裤、黄色帆布鞋,智能手机里不时传来微信叮咚的铃音,耳边飘来Lady Gaga的动感节奏。在北京CBD地区一家美发店里,王朗开始了一天的工作。

王朗,23岁,来自河北邯郸的一个普通农村。6年前,他高一辍学后到北京打工,先后换过6家理发店,从冬天站着给客人洗头洗到手指开裂的学徒,干到如今月薪5000元的发型师。

去年,他和同乡一位姑娘相识并结婚。过了春节,双方父母都希望他能留在家里,他还是踏上了回北京的路。因为“老家已经回不去了”,他说,自己现在已无法适应老家的工作和生活。

对他来说,一把理发剪,几乎就是6年生活的全部。只有回到这里,他才能延续熟悉的生活:做发型、网购、微博、电影、KTV,还有店里的WiFi。

现在,王朗剪一次头发38元。他还清楚地记得,从学徒转为助理后,拿到第一个月的工资是65元,那年他18岁。

他还记得,有好多夜晚,自己缩在宿舍窄窄的床铺上,抱着模特头练习卷发杠到凌晨两点,自己刻苦卷发杠的时候,他的高中同学们正在冲刺高考。

“那时不知道累,很亢奋。挣得少,没有关系,睡得少,也没有关系。因为能够在应该学习的时段学习到新的东西,而且有人愿意教你。从那之后,我就一步一个台阶往上走了。”

正在说话间,一位顾客走进门,他点名要找的发型师刚好不在。王朗笑着迎上去,利索地为客人披上罩衣。“大哥,今天我来剪,准备剪个什么发型?”

一番交流,手起剪落,半个小时后,这位顾客起身作别,笑对着镜子理理头发,原先的疑虑一扫而光。

“北京6年,让我学到了很多东西,除了剪发的手艺,还有与人交流的技巧、为人处世的原则。”送客人出门,王朗认真地说。他以前很胆怯,不爱说话,现在完全不会了,主要是见得多了,经历得多了。

认可,王朗说,他对这两个字的渴望程度,可能是很多人都难以理解的。

“有了认可,我对生活才有预期。”王朗说,“说实话,烫染一个头发,可能比我站着剪一整天头发挣得还多。可是,我不会随便向顾客推荐。一方面是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更重要的是一种认可。否则,即使这个月我挣了1万元钱,下个月没有顾客来找我了,怎么办呢?”

“你知道我对北京的感觉吗?喜欢,但是谈不上爱。北京很好,这儿的人好,有文化底蕴,都比较有素质。不过,北京总让我很失落,找不到家的感觉。”

“可能跟我从事的行业有关,没有医保,也没有参加过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我所得到的帮助几乎都是来自于私人关系,老乡、同事,生了病不敢进医院,都是自己买点儿药解决。去派出所办暂住证的时候,心里不好受。”说起这些,面前这个开朗、阳光的小伙子有些沉默了。

休息时,王朗喜欢随便搭乘一趟公交车,看看沿途的风景,想在哪儿下了,就下车走走。“我特别喜欢陌生人找我问路,只有这个时候,我才感觉自己属于这个城市。”

2009年,他从报纸上看到演出信息,跑到国家大剧院花300元买了一张音乐会的票。

“那感觉太美好了,心灵的自由。”他说,一个人坐在那里,听得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我的梦想就是在北京开一家美发店,七八十平方米,雇三五个人,小而精。今年的计划是好好工作积攒客人,培养自己开店缺少的能力,筹备团队和资金。”

王朗说,他也不知道自己能在北京坚持多久。不过,他决定先把媳妇从老家接过来。

“城区房租太贵,我考察好了,在五环边上有一个城中村,房租便宜,10平方米,一个月900元。每个房间都有防盗门,绝对安全!”

在王朗最近的一条微博上,他这样写道:“今年的计划完成了多少?今年的梦想还在实现的路上吗?”

北京会给王朗的中国梦一个安身立命之所吗?

秦海龙:“城市梦”不再迷惘

簇新但简单的家饰,几个家常菜,秦海龙端着酒杯的手却略略有些抖,“我们在合肥有了自己的家,自己的房子,第一次在新房过节!”这个已近而立的安徽寿县汉子和妻子、孩子围坐在桌前,多年奋斗换来的这套80平方米的房子,终于让这一家的城市梦更加清晰起来。

从18岁开始,秦海龙就开始跟着叔叔在合肥学习贴壁纸等装修技术,这个80后的年轻农村小伙子从此就在心中埋藏了深深的“城市梦”。

“以前是羡慕城里人,觉得人家命好。后来我想,虽然文化低点,但我不怕吃苦,定个目标好好干,将来肯定能在合肥买套房子,落住脚。”秦海龙回想起刚来合肥的那段时间,声音略有哽咽。

于是,秦海龙抱着他的“买房梦”不断奋斗。酷热的夏天在不能开窗的房间里挥汗如雨地贴壁纸,寒冷的冬天手上糊满冰冷的胶水,赶工的路上骑摩托车遭遇车祸而骨折……他从没放弃。

今年4月26号,是秦海龙一生都难以忘记的日子,他和家人一起搬进了由他亲手装修的合肥的新房,他打工10年的城市因此而不再是“他乡”。

秦海龙说,在打工者的眼中,同工同酬,享受城市福利,有城市住房是实现“城市梦”的基本标准。落下脚的他已经很幸运了。接下来,让儿子进入一所好的学校读书,再开一家属于自己的装修公司,是他继续努力的方向。

刘成:回乡创业让梦想照进现实

在安徽省凤台县钱庙村,一群80后的青年农民工选择回到家乡实践自己的梦想。淝水湾休闲农庄的项目部经理刘成,带领一群平均年龄不到26岁的年轻人,将乡村旅游业发展得有声有色。

“淝水湾休闲农庄是村里投资,村民以地和水面的经营权入股的股份制经营,分为农事体验、农业观光、休闲渔业等区域,把传统农业和旅游结合起来。”刘成说。

农庄的经营已经初具规模,刘成这批年轻人依然忘不了他们起步时的艰难。“刚开始干的时候没有路、不通电,天天吃泡面,自己拉电、修路。”刘成说,“那时工资一个月只有600块钱,收入比进城打工低多了,开始大家都有点动摇,但是想到村子的未来我们坚持了下来。”

刘成笑称,别人做的是“城市梦”,自己却有着“乡村梦”。“国家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大伙儿住进了小洋楼,村里建起了活动室,医疗卫生条件大大改善,老百姓除了种菜挣钱,还经常到活动室里看书、打球,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自在。”

如今,刘成等人在家乡用行动和信念诠释着梦想的意义。“我们80后的农民工也有社会责任感,一个人的富不是富,大家都富了才是真正的富。”刘成说。

80后、90后新生代打工者重释“中国梦”

国家统计局今年2月公布的《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全国农民工总量为26261万人,并以每年近千万人的速度增长,新生代农民工开始成为主体。

大多数老一代打工者进入城市是谋求温饱,80后、90后新生代打工者则是谋求发展,实现自我价值,得到社会认同。他们接受了更高的文化教育、追求着更高的职业期望和生活理想,更愿意创新、更具有个性。

《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2》显示,就业流动人口在流入地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和住房公积金(“五险一金”)的参加比重均不超过30%;平均每周工作54.6小时,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每周40小时的工作时间;仅有51.3%的流动人口签订有固定期限劳动合同;72%的流动人口家庭通过租房居住。

他们期待的融入,不是简单意义上在城市生活,而是真正的享受城市生活的权利,比如城市户口、住房、医疗保障、职业发展、权利诉求等,然而这一切依然离他们还是很遥远。部分农民工群体存在群体性焦虑问题,因此加快社会政策、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建设刻不容缓。

“新一代农民的‘中国梦’不是一蹴而就的,并不是所有的农民工都到城市来才是真正的发展。真正的发展是贫富差距缩小、城乡差距缩小。‘中国梦’不仅是城市梦,还是乡村梦,更是整个国家发展的目标。”长期关注农民工群体生存状况的安徽省社科院研究员王开玉说。

而对于许许多多的王朗、秦海龙们和刘成们来说,每一个小我的梦想都在为一个大的“中国梦”努力做着诠释,他们是“中国梦”的基石。(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