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间的信息不对称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在学术期刊编辑出版过程中,会出现编辑与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的现象,给编辑工作造成一些负面影响。文章研究在编辑过程中存在的编辑与作者之间信息不对称现象的表现、原因及危害,提出消除负面影响的对策,使编辑和作者的信息服从于学术期刊编辑出版活动的需要。
[中图分类号] G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5853 (2013) 04-0042-03
[Abstract] Asymmetric information between academic journal editors and authors is an objective reality, and it can bring some harmful effects.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henomena, causes and damages of asymmetric information in the editing work of academic journal,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to eliminate the impact of the asymmetric information and be subject to the needs of editorial activities.
[Key words] Academic journal Editor Author Asymmetric information
经济行为人之间的信息占有不同,信息在各自之间分布不对称、不均匀,称为经济学理论中的信息不对称,并由此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编辑与作者是相互依存的合作关系,是学术期刊涉及的各种关系中最基本的、最重要的关系。由于他们在收集和掌握有关信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信息不对称。编辑与作者间的信息不对称会给编辑工作造成一些不良影响,研究其表现、原因、危害与对策,使编辑和作者的信息服从于学术期刊编辑活动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学术期刊事业的发展。
1 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1.1 专业知识不对称
编辑与作者之间专业知识不对称是两者信息不对称的突出表现。学术期刊的作者对相关专业的学术问题有深层次的认识和研究,编辑相对而言处于信息劣势。尽管编辑具有丰富的知识,但要面对更为专业的作者群体,容易显露其专业知识的局限性。作者是作品的创造者,作者对其所研究的问题表现在某些具体知识点上,注重学术性、专业性和研究深度;编辑的主要任务是编辑加工、完善提高作者的论文,在宏观层面上拥有的信息更充分,关注层次性、逻辑性和严谨性。在稿件涉及的学科专业领域内,编辑可能不如作者掌握得那么全面、具体、深入、细致,缺少作者的“专和深”,但是编辑“广和全”,有可能是超越作者认知的“杂家”。编辑对于学术期刊的策划重点、审稿标准等问题考虑得更多。在编校过程中,假如编辑对投稿内容的认识和理解仅仅停留于文字表面,将无法有效辨别论文信息的真伪,无法完全理解和掌握稿件的信息内容,在审稿或加工整理时较易出现偏差。
1.2 作者署名上的信息不对称
作者署名是一种荣誉,反映作者和作品之间的内在联系,表示作者对作品所做贡献的大小和在研究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对文章内容肩负的责任。署名权只能为真正的作者和作品的创作者所有。学术论文的发表中,第一作者署名的争议并不少见。有些作者无视科学研究的职业道德,为提高的可能性,突出论文的高质量和权威性,将从未参加其研究的著名专家、学者的名字署上,这不仅不符合作者署名的规范标准,没有遵循诚实信用的原则,而且,在作品上署非创作者的名字,难以保证科学研究的真实性。
1.3 投稿中的信息不对称
对于学术期刊的办刊风格、办刊宗旨、选题标准、稿件刊发的重点和稿件的具体要求等信息,在编辑与作者间不对称、有差异。如果缺乏流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就会造成编辑和作者之间的相互不理解甚至误解,导致投稿命中率低,选稿出现偏差,影响稿件质量,对学术科研和编辑出版都将产生不利的影响。有的作者为了提高稿件被录用的可能性,加快速度,忽视著作权法及相关规定,不遵守学术刊物与作者的约定,在法定或约定的禁投期内一稿两投甚至多投,造成一稿两登或多登。编辑无法预料这种行为,造成同质稿件重复刊登,甚至引起版权纠纷。这种行为不但占用刊物的版面,而且使刊物的声誉受到损害,导致资源浪费,是信息不对称中道德风险问题的具体表现。
2 信息不对称的负面影响
选题策划是沟通作者与读者消费需求之间的桥梁,是期刊编辑的关键环节。选题策划是期刊的生命力所在,稿源是期刊的生命之源。编辑应广泛地收集相关学科的学术发展动态和前沿研究成果信息,对信息进行筛选和选择利用,开发出版资源,设计选题,彰显期刊的风格和特点。但由于编辑不可能充分了解作者的专业学术水平、知识结构及科研活动情况,不可能完全掌握相关学科研究前沿信息,就可能使选题缺乏前瞻性和创新性,组织不到优秀稿件,造成既定的选题策划目标无法落实。这是学术期刊编辑出版面临的第一大风险。这类风险如果控制不好,就会给学术期刊造成重大损失。
2.2 导致编辑对投稿学术质量的评判出现误差
学术期刊编辑必须严把审稿关,才能有效控制学术期刊的质量。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并且知识更新换代异常迅速,学科有越来越细化的趋势,学科间也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学术期刊编辑不可能完全掌握相关学科的所有知识信息。因此,编辑在审稿过程中对投稿的学术性、独创性和内容真伪的评价就难免产生误差。这类误差表现在两方面:一是过高地评价投稿的学术质量,导致一些以剽窃、抄袭、伪造数据等手段炮制的虚假、伪科学论文及质量低劣的论文被刊登;一是低估投稿的学术质量,没有及时发表真正有学术价值的论文,甚至埋没了一些学术质量高的重大创新科研成果。长此以往,稿源质量每况愈下,造成科研论文投稿的逆向选择,出现“劣币驱逐良币”。
2.3 诱发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
学术期刊编辑部之间很少沟通交换有关当期或近期的组稿信息情况,基本上是相对独立地完成各自的编辑出版活动。一些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有关单位对科研人员科研任务的考核过于注重数量,在职称评定时有科研论文“硬杠杠”要求,产生“论文崇拜”现象。在这种“指挥棒”的诱导下,有些科研人员一稿多投,或者是论文主体内容不变、改头换面后又转投其他刊物,无非就是为了完成科研考核的论文任务和达到职称晋升的论文标准,使得一些一稿多投或内容相近的论文被刊发,造成学术期刊的版面资源和社会资源的浪费,也助长了个别作者对发表权的滥用。
2.4 造成学术期刊出版的腐败和“垃圾化”现象
在巨大的学术需求和有限的期刊版面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一些学术期刊编辑部只重视短期经济收益而忽略社会效益,没有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故意隐藏真实信息,甚至制造虚假信息,比如将优质稿件评判为一般稿件,谎称期刊栏目设置限制、刊物版面紧张等,造成论文不易发表的假象,借机向作者收取高额、离谱的版面费,出现“道德风险”。此外,信息不对称易使编辑部工作缺乏透明性,使得编辑部的权力异化,以致编辑工作脱离社会监督,人情稿、关系稿、内部稿、金钱稿屡禁不止,直接导致部分学术期刊的“垃圾化”,严重影响学术刊物的质量。“论文垃圾”贻害学术界和社会。
3 破解编辑与作者间信息不对称难题的对策
信息时代要求学术期刊编辑必须具备一定的信息素质,以应对由于信息网络技术对编辑方式、学科范围的不断扩大而对编辑知识素质等方面提出的挑战。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素质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和信息能力三个方面。提高学术期刊编辑信息素质的途径有:博学广识,不断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基本素质;强化和培养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提升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认知能力;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技能;营造有利于提高编辑信息素质的环境。
3.2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
建立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能够保证信息真实、顺畅传递,增加信息的透明度,有助于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提高组稿环节的便捷性和交互性,充分利用期刊自办网站实现编辑和作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信息化时代,可以灵活地选择各种联络方式,加强编辑与作者的交流,如定期走访和交流,定期召开编委会和作者座谈会,建立信息反馈、信息披露机制,让作者更加了解编辑的选题策划和学术期刊的撰稿要求,同时编辑也可以在沟通中获取有关学科进展、作者研究状况等重要科研信息,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写作进度和写作感受,把握作者的写作方向,及时调整作者的创作思路。编辑与作者互动沟通时,逐步实现编辑与作者了解彼此的意图,达到信息的平衡,保证稿源质量。编辑与作者平等沟通、及时互动,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可以吸引和团结作者,丰富稿源,而且可为学术期刊选题策划提供科学依据,从而避免选题的盲目性或选题落空,更有利于编辑与作者未来的长期合作。
具有一定学术性质的专业期刊,要时刻将学术质量放在首位,更需要学者型编辑队伍。学者型的编辑具有广泛获取本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或者发展动态的渠道,这样,学术期刊的编辑策划才能够满足期刊特定的读者群的要求,提供最新、优秀、科学、真实的学术成果。创新是精品期刊的必要条件。学者型编辑本身也从事科研工作,科研工作最注重的恰恰也是创新能力,其自身的创新能力对期刊编辑工作尤为重要,因此可以说,学者不一定是编辑,但编辑一定要是期刊所定位学科的学者。这样,才能发挥编辑的专业特长,与作者进行学术上的对话,才能实现编辑与作者之间的良好沟通,减少编辑与作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保证期刊的学术价值。精品期刊的高水准需要学者型编辑。质量是学术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学术要有创新,编校要有质量。打造精品学术期刊需要以“精品”去要求每一篇文章,这就要求学术期刊的编辑成为学者型编辑。
3.4 建立专家匿名审稿制度
专家匿名审稿是国际通行的审稿制度,是学术规范化的标志。专家匿名审稿是学术论文把关的重要一环,是保证稿件高质量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刊物学术质量的保障,能弥补编辑对来稿学术质量评价偏差的不足。审稿人对作者保密,作者对审稿人也保密,因此匿名审稿能在比较公平的条件下筛选出质量较高的稿件,将低质量的关系稿拒之门外,有利于提高学术刊物的质量。编辑部应该选择在学科领域有真才实学、活跃且热心的专家学者为审稿的主要力量,建立一个稳定、高效的审稿专家队伍。
参考文献
[1]邓丽琼,刘建滔.科技期刊编辑工作中的信息不对称[J].编辑学报,2004(2):79-81
[2]常廷文,韩云涛.作者的编辑意识与编辑的作者意识[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03 (3):313-315
[3]赖君荣,李利军.信息不对称情况下如何提升审稿质量[J].科技与出版,2008(11):31-33
[4]王春林.科技期刊专家审稿中的不对称信息[J].编辑学报,2006(2):100-102
[5]葛赵青,赵大良.论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间的博弈[J].编辑学报,2009(2):168-170
(收稿日期:2013-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