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画笔•画心•画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画笔•画心•画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蒋兆和的《流民图》是中国国画史上塑造群体艺术形象的典范之作,内蕴着深厚的艺术文化价值。本文从“画笔”“画心”“画魂”三个角度入手对该画的艺术文化生境展开了探讨。通过对这幅画的分析,也更加深了人们对这个“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的新认识。

[关键词]蒋兆和 流民图 画心 画魂

[中图分类号]J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0)04-0085-01

蒋兆和的《流民图》作为中国群像绘画史上承前启后的宏幅巨制,堪称是神来之作。画家蒋兆和以敏锐的时代洞察力、执着的艺术探索精神、沉敛凝重的技巧手法和悲天悯人的人道主义精神,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苦,完成了这卷长27米,宽2米的大作。蒋兆和站在“人本位”的艺术理想上创作的《流民图》,足以超越同时代的其他画家,俯瞰着过去、现在和将来。

一、画笔:直面惨淡现实的写实笔触

与任何时代的长卷人物画相比,《流民图》都算得上是现实主义风格的扛鼎之作。蒋兆和将中国传统绘画重视的“意境”与西方绘画所擅长的“典型”有机地融为一体,整幅画卷充满动态的悲剧气息和真实的震撼力。画家秉持严谨的写实主义法则,大胆选取苦难深渊里的一批难民为“模特”来展开情节,用绘画来讲述一段不忍直视的凄惨经历。该卷作品大气磅礴、气势雄浑,宏大的历史背景中的“流民”们被塑造得惟妙惟肖,虽然他们形态各异,却都在战火和死亡的险恶的生存环境里相依,尖恐的悲鸣和死亡的沉默形成了极大的反差。整幅画卷最大的体会莫过于给人以持续动荡的危机感,平衡不断地被打破、梦想不断地被打碎、生命不断的夭折。现实的残酷、战争的残忍、流民的凄惨令人悲泣不已。源于现实的悲怆和人世的苍凉以及画笔上印染出的死亡体验使得《流民图》更加特立独行于那个时代,就像一座山峰耸峙于攀爬者的心间。同时,也因为蒋兆和对现实世界的凝重检视和忘我陈述,反而给画家本人带来了厄运,《流民图》在当时的展览一度被禁,作品也离散失落了很长时间。而蒋兆和与他的《流民图》最终玉汝于成,在最该呐喊的时代留下了永久的回音。

二、画心:艺术家的良心在哪里安放

面对着刻骨铭心的战争经历,蒋兆和义无反顾地拒绝了浮华逍遥和颂德遁世,带着一个画家最宝贵的仁爱之心用画卷召唤起公众对苦难者的同情,从而进一步激发起大众的抗争意识。他把自己对受难人群空前的同情和对施暴者的不妥协的愤怒彻底地记写在画卷上,用自己的艺术警醒着世人。蒋兆和“冲破了时间的禁锢和自我意识束缚的枷锁”,他的创作孤独“不仅意味着对时代局限的敏锐感受、深省与超越,而且更蕴涵着一种人生与艺术理想的升华”对人世悲剧入骨三分的体察和揭示、对人性本善的不懈倡导和求索、对美的艺术世界的创造是一个画家良心美的所在,这才应该成为每一个艺术家所要追求的“艺术理想”。

三、画魂:一个民族的迁徙长歌

《流民图》最壮美的艺术魅力就是让观众切身体悟到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血与火的磨砺中所遭受的屈辱、牺牲、挣扎的崎岖和徒步迁徙的悲壮。正是在无数次漫长的迁徙记忆中,一个民族不断地化悲痛为力量,在死亡的阴霾中成长起来。可以说,《流民图》用103个特色各异的人物形象联结起了中华民族漫长的迁徙史和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史,是一幅展示中华民族命运起伏的浩气长歌。

《流民图》不是塑造一个人,而是在塑造一个群体,不是在塑造才子佳人和王侯将相,而是在塑造底层的小人物和弱势群体。这种关乎人性的宏大视角无疑超脱于那个时代,即使在现在,也还有其超前性。在个人化创作和、暴力谱系袭扰绘画界的当下,《流民图》无疑有着超群脱俗的文本意义,并让当下的一些画家重新省视自己媚俗的创作。当然,蒋兆和并没有因为塑造普遍的群体而丢弃对个体特性的塑造。其实,对于每一个人物形象,画家都移入了极大的感情,作家敏锐地捕捉到了最能打动人心灵的每一个瞬间,并如实地将这一瞬间描摹下来,娴熟有序地塑造出了一个个“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恩格斯语)。整幅作品既庄重大气又个性鲜活,不以沉郁淹没灵性,不以仇恨掩埋崇高,而是让观众在凝视苦难的审美体验中,检索到了面对明天的力量。《流民图》上交织着的艺术世界的“力”与“美”也恰恰是中华民族岿然不倒的精气所在。

《流民图》这幅作品本质上唱响的乃是一个民族不朽的迁徙长歌。观看画卷的人无不被这段迁徙的悲烈所感染,无不为民族的不屈不挠而震撼,《流民图》冷在画上,暖在心里。画卷上无论生者还是死者,都是光彩夺目的“民族魂”,这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个体共同构织出了在血与火的洗礼中强壮起来的民族体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一个民族在生与死的命运场中岿然不倒,或许正因为《流民图》提炼出了这一深层的哲学价值才显得更加尊贵。

【参考文献】

[1]画坛巨匠蒋兆和:感动了一个世纪的画家.中国新闻网(新闻中心).www.省略/kong/news/2009/10-16/1915099.shtml,2009年10月16日.原文见《海内与海外》.

[2]百度百科词条:流民图,baike.省略/view/1123453.htm?fr=ala0_1.

[3]丁亚平.艺术文化学.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