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光”明正“大”圈钱?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光”明正“大”圈钱?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光大证券58倍市盈率发行引起市场争议,相关人士表示如果大盘股继续高价发行,对二级市场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投资者对一些过于离谱的圈钱行为势必要“以脚投票”,否则迟早会沦为受害者。

作为A股历史上第二家IPO上市的证券公司,光大证券8月4日进行了网上申购发行。它是在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继四川成渝、中国建筑发行的又一只大盘股,其网上发行超过58倍的发行市盈率新高让人惊叹。58.56倍的发行市盈率,这是一个令人震撼的数字。它不仅是今年IPO重启以来最高的发行市盈率,同时也是A股历史上第5高的发行市盈率。对此,市场普遍认为光大证券有“圈钱”嫌疑。光大证券“泡沫化发行”

光大证券此次发行确定的价格区间为19元/股-21.08元/股,对应的发行人2008年的市盈率水平最高为58.56倍。单纯从发行市盈率看,光大证券的发行市盈率已经超过了此前颇受争议的超级大盘股――中国建筑,后者上月发行时市盈率也超过50倍达到51.29倍。

光大证券发行价所对应的市盈率水平,相比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也有一定的溢价。按7月30日牧盘价计算,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的平均市盈率为28.65倍,可比上市证券公司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宏源证券按前述口径计算的平均市盈率为4835倍。另外,与A股首只IPO上市券商中信证券相比,光大证券发行价也明显偏高。历史数据显示,2002年12月中信证券上市时的发行市盈率仅为15倍,远低于此次光大证券发行市盈率。

对于光大证券这种发行价创新高、高于行业现状并高于历史发行水平的“三高”现象,上海一位熟悉证券发行的资深研究员对记者表示,此前认为光大证券可能以业内认可的30倍市盈率发行,但没想到却远超出这个水平,甚至高出了此前就已经引起争议的中国建筑。

虽然光大证券此次IPO仅发行5.2亿股新股,规模远小于另一只高价发行的中国建筑,但分析人士认为,不管是5.2亿股还是120亿股,A股新股发行价格已经重新回到“牛市”时的溢价状态。同时,由于流动性充裕并看好后市,掌握市场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新股高价发行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随着光大证券正式启动网上申购,一次规模百亿的“圈钱”行动开始了。58倍的市盈率引起市场争议。有专家分析认为,在光大证券如此高的发行价下,投资者购买其他已上市券商的股票或许为更佳选择。

58.56倍市盈率的解释

光大证券的高价发行在引来普通投资者质疑的同时也受到监管层的关注,证监会要求对其作出解释。对此,光大证券表示,由于证券公司所处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其盈利和股价的较高波动性。一方面,证券市场具有很大的波动性,而证券公司的盈利水平与股票市场涨跌幅、成交量等因素高度相关,波动幅度较大;另一方面,在市场行情的不同阶段,市场给予证券公司的估值水平也会有很大差异。这些盈利波动因素与估值水平波动因素又通常正向叠加,导致证券公司股价波动幅度较高。

光大证券还表示,本次发行价格区间按2008年净利润计算的市盈率水平较可比公司有一定的溢价,主要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宏观经济环境变化等特殊因素影响较大。随着2009年以来宏观经济形势和发行人各项业务环境的回暖,其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恢复正常增长,配售对象参与本次发行申购的热情较高。

光大证券的保荐人东方证券的高管也表示了相同的态度。理由是,从光大证券未来的盈利前景来看,公司拥有良好的发展前景。投资者购买的是未来,即未来的盈利能力和增长。根据这种说法,光大证券的发行市盈率现在看着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公司实现了盈利增长后,市盈率就可以降下来了。这番说辞并无新意,有财经人士表示,现在发行市场上的定价依据已不再是公司既往的盈利情况,而是对未来的展望。但是,哪一个公司在发行新股的时候会把自己的前景描绘得漆黑一团呢?这种对未来的美好展望又拿什么来做保证呢?

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细节是,据有关媒体报道,中金公司管理的全国社保基金710组合在初步询价时报价有效,但在正式申购阶段却并未按规申购,不禁令人心生疑窦,中金公司究竟缘何没有参与此次申购。这也使得普通股民担心光大证券之后会否跌破发行价。机构“扎堆”申购推波助澜

在此次光大证券发行的初步询价阶段,共有499家配售对象提交了初步询价有效报价,对应的累计认购股数达到199.37亿股,是本次网下初始发行规模的127.8倍。

对此,有市场人士认为,掌握新股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如此集中地参与新股发行,势必会形成供给小于需求的局面。在“供不应求”的同时,机构投资者又不得不面临报价不慎便会出局的尴尬境地。上海一家大型券商研究所在此次机构询价前的新股定价报告中认为,对于光大证券的建议询价区间为14.8元-16.6元/股。但数据显示,在参与光大证券初步询价并进行报价的配售对象中,报价的平均值为21.76元/股。

在此基础上,报价低于19元/股下限的配售对象仅有33家,大部分机构选择了高于19元/股的报价。这一方面显示出新股发行体制改革后新股发行的市场化定价机制得到强化,但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得希望申购到新股的机构,不得不提高报价,以避免在初步询价后便无缘网下申购的情况发生。

机构投资者“扎堆”参与新股发行也在一定程度上推高了新股的发行市盈率。

大盘股高价发行催生泡沫

发行价高,并因此导致新股高价上市,这是新股发行屡受指责的重要原因之一。从桂林三金以来的新股发行来看,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并没有改变新股高价发行的弊端,相反,由于片面强调“市场化发行”,反而导致了新股发行价格进一步走高,使“市场化发行”成为发行人的“圈钱最大化”。

财经人士皮海州认为光大证券58.56倍的发行市盈率表明新股发行正成为股市泡沫的加工厂,成为股市的风险源。光大证券的发行市盈率就达到58.56倍,其上市市盈率达到70倍、8 0倍甚至百倍都是有可能发生的事情。这分明就是将新股泡沫推向二级市场,加大二级市场的投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新股高市盈率定位的示范下,那些市盈率被“低估”了的老股,也会奋起直迫,从而为股市带来更多的泡沫,为股市制造更大的投资风险。

如果大盘股继续密集高市盈率发行,肯定会让整个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上升,造成市场整体估值“泡沫化”现象,而且容易引来一刀切式的调控。一方面大盘股IPO市盈率偏高,另一方面垃圾股的市盈率也偏高,直到股市暴跌后,才会使大盘股IPO时的高市盈率跌回到正常水平,但这个代价却需要由二级市场的投资者来承担。

市场人士表示如果大盘股继续高价发行,对二级市场将造成极大的危害,投资者对一些过于离谱的圈钱行为势必要“以脚投票”,否则在高位拿到接力棒,迟早会沦为受害者。但是在目前让新股发行恢复理性,显然是很困难的。因为这些问题更多是畸形的制度规则造成的,只能希望管理层高度重视,不能再对大盘股的高价圈钱熟视无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