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目的 探讨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将6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 观察组采用腋静脉留置针, 对照组选择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 比较两组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的长短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平均留置时间、留置效果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静脉留置针留置的时间长, 并发症发生率低, 适合于长时间输注高渗透压、刺激性药物的早产儿。
【关键词】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
早产儿病情危重变化快, 在临床工作中及时为早产儿开通静脉通道, 是治疗早产儿的先决条件。采用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存在折管、脱管及长时间输入刺激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液大大提高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坏死, 极易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采用PICC置管, 虽然保留时间长, 但技术难度大, 导管价格昂贵又无疑会极大增加患者经济负担, 在临床很难普及, 相比较而言在腋静脉置管则可以有效延长置管时间, 减少反复穿刺, 降低感染率, 提高早产儿的生命质量和护理工作质量, 增加患儿舒适度。因此, 始兴县人民医院急诊科早产儿输液治疗应用腋静脉留置针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此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新生儿科从 2010年 2 月至2012 年 1月60例早产儿, 日龄30分钟至10天, 其中男38例, 女22例;体重0.05)。
1.1.1 解剖部位 腋静脉是锁骨下静脉向外的延续。位置表浅, 表面只有一层锁胸筋膜, 没有神经伴行, 静脉直径粗, 并且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解剖部位相对固定, 不易造成神经损伤、气胸发生。
1.1.2 穿刺方法
1.1.2.1 物品准备 静脉留置针选择美国BD公司生产的24号留置针, 3M透明敷贴。
1.1.2.2 穿刺部位 腋下静脉。
1.2 方法 将早产儿置于红外线辐射台上保暖, 取平卧位, 头偏向穿刺肢体对侧, 对烦躁、哭闹者在病情许可下, 用安慰奶嘴给予非营养性吸吮, 可提高穿刺成功率, 减少痛苦, 在穿刺侧肩胛下垫枕使户抬高20°~30°, 同时使穿刺侧上肢外展110°~145°, 使早产儿腋窝水平暴露, 在上臂内侧近腋窝约0.5~1 cm处可见腋静脉穿刺部位[1], 如暴露不明显可让助手在穿刺点上端3~4 cm处用无菌棉签压迫使其充盈, 以利于穿刺。常规消毒穿刺侧腋窝, 操作者左手固定早产儿皮肤, 右手持留置针与皮肤呈15°~20°, 在腋窝中点下方1 cm处进针, 见回血后进针角度稍降低再进0.1 ~0.2 cm后退出针芯少许, 再将留置针逐步全部深入腋下静脉内, 连接生理盐水注射器, 抽回血畅后再注入生理盐水, 确定留置针通畅后用3M胶布敷贴固定好, 将早产儿手臂恢复自然位置, 并注明穿刺时间。操作时因早产儿皮下脂肪少, 腋静脉相对比较浅进针角度不宜过大进针要慢, 以免刺破静脉后壁引起液体外渗或误入腋下动脉, 动脉血鲜红, 且搏动明显, 液体不滴, 封管后可见局部皮肤苍白, 此时需要立刻拔针, 按压止血。而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穿刺时不需要特殊, 10°~20°为其进针角度, 其它操作基本相同。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早产儿留置针时间及留置期间出现外渗、静脉炎、脱管、穿刺部位感染、血栓形成、肢体血运障碍等并发症的情况。根据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学会规定, 将静脉分为3度:Ⅰ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无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Ⅱ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未触及硬结。Ⅲ度指局部疼痛、红肿或水肿, 静脉条索状改变, 可触及硬结[2]。
1. 4 统计学方法 全部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处理数据, 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 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在留置时间、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留置时间(6.7±1.9)d, 对照组(3.5±1.4)d, 观察组并发症(10.0%)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83.3%), 腋静脉留置组留置针效果明显优于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护理
2.2.1 严格无菌操作 (1)操作前常规消毒, 消毒范围为8 cm×8 cm。操作成功后应再次消毒局部及进针处皮肤后, 贴无菌敷贴。(2)留置针最长留置时间一般为7 d, 3 d应更换无菌敷贴一次。(3)需连续输液时24 h更换连接管头皮针, 接头皮针前肝素帽常规消毒。
2.2. 2 预防不良反应 密切观察, 重点交接。
2.2.2.1 液体渗漏 每班设立观察卡, 每0.5小时观察1次并签名。各班重点交接并做记录密切观察局部有无渗液、脱管, 静脉炎, 堵管。腋静脉位置相对隐蔽, 腋窝组织松软, 少量渗液时不易发现, 因此要经常对比, 触摸两侧腋窝、腋下至腰际间范围的质感, 以便及时发现漏液, 如有渗漏, 立即拔管, 选择重新穿刺。应经常观察局部组织有无肿胀, 触摸两侧腋下至腰际范围的质感。
2.2.2.2 正压封管 封管是留置成功的关键, 方法得当, 可延长置管时间, 防止置管的并发症的发生。采用输液泵以5 ml/kg/d匀速输入静脉营养液, 输液完毕用(5 U/ml)肝素盐水3ml~5 ml正压封管[3]。封管时把针头斜面留置针内, 封管液均匀推入, 则负压封管的情况不会发生, 可延长留置时间。应用肝素封管时应严格掌握浓度、剂量, 以免过量引起出血倾向[4]。如导管堵塞, 不可挤压套管或加大输液压力将凝固部分的血液压回血管内, 以防造成栓塞。
3 讨论
早产儿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和超低出生体重儿是近来新生儿科极为关注的问题。早期营养缺乏对中枢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有不良影响, 尤其是脑发育时期, 营养缺乏可致长期不可逆的神经损害[5], 但由于早产儿吸吮困难、生活能力差、经口喂养不能满足其热卡的需要等, 常需要持续静脉营养才能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早产儿由于细小的血管管腔, 加之肢体活动的影响, 血管壁经常被留置针体刺激, 导致静脉损伤的情况经常发生, 又由于相对较慢的血流速度, 经常造成机械性损伤血管壁[6], 时间长了, 早产儿行四肢、头皮静脉留置针极易造成静脉炎发生率及局部皮肤硬结、坏死, 导致不必要的医疗纠纷。因此, 要维持稳定的输液通道, 在选择一种良好的输液途径, 显得十分重要, 这就对我们选血管及穿刺技术上提出了高要求。由于腋静脉管腔粗大, 血流量大, 持续输入静脉高营养液可迅速降低液体渗透压, 保持了血管的完整性, 药液不易外渗以及腋下静脉穿刺点在腋下, 位置比较隐蔽, 受尿液和血液污染少, 也不易被患儿自行拔除, 腋静脉留置时间较长, 感染率低。腋静脉留置针是早产儿静脉输液的适宜方法。腋静脉留置操作简单, 成功率高, 不受胎龄、体重和时间的限制, 具备较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的护士即可操作。
腋静脉留置针的费用和普通留置针相同, 而且在住院期间穿刺次数减少, 留置时间长, 便于观察, 减少了护士工作量。腋静脉留置针为需要输液时间长、输注刺激性药物及静脉高渗透压营养液的早产儿开辟一条方便、安全、稳定的液路。
综上所述, 早产儿腋静脉留置针既可以保证静脉留置针的有效使用, 还可以减少患儿因反复静脉穿刺所造成的痛苦, 又能充分发挥静脉留置针的优点, 保证了急、危重早产儿临床用药、静脉营养液的补充和抢救的有效静脉通道, 从而提高护理质量。此操作方法简单、经济、实用、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王啸.腋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 8:201-202.
[2] 滕林海, 贺芬萍, 李 璐, 等.股静脉留置针在超低出生体重儿输液中的应用.当代护士:学术版, 2009, 14(9):92-93.
[3] 蔡文莉, 腋静脉留置针在早产儿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体护理, 2011, 1674-4748.
[4] 王啸.腋静脉穿刺的应用解剖学.四川解剖学杂志, 2000, 8:201-202.
[5] 吴圣楣, 蔡威, 等.新生儿营养学.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3:302.
[6] 饶庆华.小儿静脉留置针封管效果的观察.中华护理杂志, 2007, 35(1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