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太极拳的气与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太极拳的气与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太极拳为武当门的内家拳术,主张以心为主,以气为用,故练法有重意不重形之说。外练筋骨皮,为有形之体,唾手可得;内炼精气神为无形之物,并非所有人一学就会。要达到炼内助外,练外以佐内,提高练功效率,就非一日之功了。目睹一些练功者,仅习惯于动动手脚,虽能比划两下套路,但离太极拳的精要相差甚远。这就需要我们来认真研究探讨太极的入门之路了。

初习太极拳首重摸门。当然,一下子掌握要领难,手脚也显得笨拙僵硬,不协调,这都是正常的。当逐步熟练了完整的动作,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后,就会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练功“角色”。动作出现“自动化”,行如流水,连绵不断,使意念、形体、呼吸浑然一体,既可以收到练太极拳之效益,又可体验气功的精妙。因此,练好太极拳的关键则在于如何练气养功。

何谓“气”,怎样练?太极拳也讲究“气沉丹田”,而且以“调心、调息、调身”为其锻炼原则。注意精气神的锻炼,以内功为主,要求练功者以自己的心理活动去影响生理活动,使内在元气在“意守”的不断作用下逐渐形成,其练功规律大致与气功吻合。通过深、匀、细、长的呼吸,一方面增强了肺活量,促进吐故纳新,加强人体的新陈代谢能力,提高气化功能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气沉丹田”,腹式呼吸的作用,使膈肌不断起伏,起到有规律地按摩“内脏”,促进肠胃蠕动,增强体内“水谷精气”的提炼。要达到炼气,首先强调姿势与呼吸均要顺其自然,不能矫揉造作。在走架时做到头正而起,肩平而顺,胸出而闭,背圆而正,塌腰松胯,开吸合呼,蓄吸松呼,吸气到中脘,呼气沉丹田。肢体由屈而伸时,内气由丹田向外发至回梢;肢体由伸而屈时,内气由手足回梢收至丹田。这种一呼一吸,一缩一伸,贯串始终,正是太极拳气息锻炼之妙处。久之则能不求自得。《十三势行功歌诀》云:“势势存心揆用意,得来不觉费功夫,刻刻留心在腰间,腹内松静气腾然。”由此可见,习拳时尽可能做到动静结合,意不断、气不乱、形想随,动中求静,静中求通。使呼吸起伏鼓荡,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疏通经络,通利关节,从而达到“空而不空,不空而空,是谓真空;忘形养气,忘气养神,忘神养虚”的较高境界,也就能够达到内补正气,外拒邪气,治病防病,延年益寿的目的。

功有两层含意,一则为借力发劲,以柔走刚,搏击取胜,护身卫己的作用;二则为防治疾病和健身益寿。在开展普及太极拳之际,我认为更多的应以健身益寿为目的。有人说:“功夫等于时间加汗水加窍门”,此话不假。古人云:“练拳不练功,到一场空。”这种功就是精气神有机的结合。知拳理,明法度,只有这样,方能达到“自我调整,自我修复和自我建设”的养生之功。常言道:“练气得知气路,练功得需火候(以足度为好),练太极拳到一定程度后,功夫也会随之长进。”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力功合二为一,达到内气外用,外气内用。用以防身可化险为夷,用以健身可有病治病,无病防病。如果要达到功效,首先太极拳的一招一式须严格要求,不可马虎。从左到右,由局部到整体,一张一弛,一蓄一发,按部就班步步到趟,肌体保持正稳,动作不可僵硬呆板,要刚柔相济,眼随手走,身随步法做到圆,运动速度快而不乱,慢而不散做到匀,功蕴内而不形于外,看起来外虚内实。一般人认为太极拳无多大意思,而有心练太极者可获数功,这正是太极拳与其他体育项目不同的绝妙之处。正如古人所说的那样:“气之在人也,周行五脏六腑,百骸九窍之间,导而行之,小可治病,大可延年”。初练太极拳者,如真能花时间把太极拳功夫学到家,那么,即可谓是陶冶情操,丰富生活内容的一种方式,又是锻炼身体的好方法。不难看出,太极拳不管从技击防身,还是防治疾病上,确实是势势有招,招招有法,法法有用。

练拳必求实效,要多动脑筋,用“心”去练,从每一细节上去“悟”它。练拳不练功,结果会事与愿违,难入太极之门径.。应多在“功”上做文章,气与功结合,炼养并举,重修善养。不应过于追求高超的技击之法,而要多熟练掌握太极养气之功,使之炼内助外,练外又佐内,尽量依法行之,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