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等职业学校德育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如何让德育课充满活力,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的有机统一,是德育课教学改革面临的主要任务。

一、把握中职德育课特点,明确德育课教学改革导向

中职德育课程不同于其他课程,目标和重点不在于对完整理论体系的逻辑论证,而是以知识的内化及践行,促进学生的道德成长为目标追求。目前,中职德育教学普遍存在重理论教学、轻联系实际,重知识学习、轻情感体验,重教师讲授、轻学生参与,重考试成绩、轻综合评价的倾向和问题,突出表现为课堂说教性强,学生不感兴趣,“知”与“行”脱节等。德育课教学应遵循“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原则,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规律和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实际需要出发,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1.突出育德性

育德并非只是让学生记住抽象、教条的道德规范,而是在融合道德知识与受教育者的生活世界、生活经验的过程中,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地内化规范、体验规范并且践行规范,从而完善人格。

2.突出情感体验

情感是人们心理上对所认识的思想政治道德观念和行为的爱憎、好恶等情感体验,它的把握不能靠学习客观知识所采用的一系列认知操作方式来实现,而是要靠情感的体验和领悟。突出情感体验,必须尊重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真实想法,充分考虑学生的道德需要、道德困惑、思想难题,通过师与生、生与生、自我间的对话与交流达成理解。

3.突出职业性

职业教育是直接为经济社会服务的教育类型,具有职业性、社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特点。中职德育课教学,要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活的内容为主线,把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接通,引导学生与未来职业接轨,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培养目标、从事某种职业必须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技能的要求整合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思想、生活、工作实际有机结合起来。

4.突出中职学生特点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和就业制度、就业形势以及计划生育等外部因素的变化,中等职业学校生源素质与以往相比下降明显,学习上的后进生、品德上的后进生和行为上的后进生成为现阶段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主要成分,与同龄人相比较弱,多数人学习成绩比较差、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易冲动,不自信,自卑,经常感到前途无望,心理问题突出;因其年龄小,认识问题感知事物处于片面性和表面性,自我约束力与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不足,对复杂的社会现实缺乏辨别能力。基于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道德水平与心理特点,要突出细节,培养习惯,对学生的文明礼仪和日常行为规范,从仪容仪表、一言一行,都做出明确要求。要重视养成教育,反复地进行说服教育、行为纠正、心理矫正和德育引导。要善于用爱心和耐心,开启学生的心灵,关心学生、体贴学生、既以理服人,又以情感人。

二、促进德育课教学改革,提升德育课教学效果

1.动脑

激发学生思考。要变传授为启发,在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中,精心设计一系列与课程内容和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如在《哲学与人生》课中,通过情境教学法,设计“人生理想大拍卖”活动,并根据拍卖结果,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的人生理想是值得追求的,并通过讨论激辩,得出科学合理的结论,实现教学目标。

2.动嘴

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教师的关注点不再是自己怎样教,而应是学生怎样学。为此,教师要自觉实现角色的转变,由说教者、灌输者转向学生德行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构建平等、互动、和谐的师生关系。根据课程内容和教学目的,寻求让学生多投入、多参与、具有趣味性的学习形式,例如,课堂演讲、哲学小故事、德育故事会、法律案例讲评或新闻播报等,或通过课堂讨论方式探讨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语言组织能力。

3.动手

教会学生分析。引导学生学会认识问题、分析问题,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思想。动手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课后作业的完成;课堂活动报告;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等。通过动手,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要求学生进行职业发展前景调查,并结合自身条件分析自己的职业发展;《经济与社会》课中要求学生对家庭生活消费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说明家庭生活消费存在的问题,撰写调查报告。

4.动腿

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教师要通过对课程内容的分析和把握,从现实社会生活出发,结合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加强实践教学,特别是职业生涯规划、法律教育等,要引导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了解和思考各种社会现实问题,并以调查报告的形式总结自己的所见、所思、所想。比如,在《职业生涯规划》课中,可以布置学生就专业相关问题对任课教师、专业学科教师、相关行业从业人员进行走访调查;在中职生创业教育方面,要求学生进行创业环境的社会实践调查,撰写调查报告。

5.动情

强化学生心理体验。教师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情感因素,创设情境,转变单向传授的教学方式,使学生通过参与、体验,得到感悟,最终内化。如,讲授《经济与社会》关于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可以要求学生课前自己搜集身边贫困家庭、汶川、玉树地震灾区等的图片、故事制作成课件,说明社会保障制度的作用。通过他们深情地讲述,不仅感动了自己,也感动了其他同学,起到良好的课堂教育效果。

三、改进德育课考核评价体系,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

课程评价是教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手段。中职学校德育课的学习评价,既要考查学习结果,也要考查学习过程;既要考查知识和能力,也要考查学习态度和行为情感。要把学生前后的成绩联系起来,“要把学生的考查成绩同其努力程度联系起来,要把认知同行为联系起来,综合评估学生”。

1.评价目标的科学性与评价内容的综合性相结合

中职德育课的考核评价内容的综合性指德育和智育的统一,包括知(理论知识水平)、情(思想道德觉悟)、行(道德行为表现)三个方面。一个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不是看他的语言,也不只看他的思想观点,更重要的是看他的行为表现。评价内容方面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和内容,着眼于学生的行为表现,重视学生实践的考核评价。

2.评价主体多元性与评价方法多样性相结合

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要体现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的德育观思想,改变单一的德育课教师独立评价的做法。在课堂教学环节,教师是评价主体,同时组织学生开展自我评价、小组评价和班级评价;在校园综合评价环节,要让相关任课老师、班主任、学生管理部门教师参与进来;在学生开展社会实践环节,可以由教师设计详细评价表格,由家长评价、行业单位、甚至相关教师进行评价。

3.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中职学校德育课的考核评价绝不能仅仅局限于以考查知识为主的纸笔测试,这会使得评价过程和教学过程相脱离,测试的结果是学生“知道”什么,而不是学生“能做”什么。要重视学生实践活动和日常表现的形成性评价,课堂表现、实践活动、小测试、日常行为表现等都要进行考核评价。

四、建议

对课程内容的把握与发挥,很大的程度来自于老师的专业内涵和积淀,德育课程日新月异,许多课程教师未参加过专业培训直接上课讲授,严重影响教师的教学热情和教学效果,期待能聆听真正的专家的教诲,学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教育理念,增强教师们的工作信心和工作热情。

(作者单位:烟台船舶工业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