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争议 IA“财务纠结”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争议 IA“财务纠结”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近期,视频网站行业老二被吞并,成为IT界的议论热点,有人扼腕叹息,有人猜测狐疑―行业老二是生存不下去了吗,为什么会是如此决绝的下场?实际上,土豆比优酷更早创立,曾处于领先地位。

有专家指出,无形资产的成本摊销,这个没有绚烂故事、甚至不为大家所熟悉的描述,可能才是土豆被吞并的真正原因所在。与官方表态和江湖传言不同,财务界人士认为,是中国现行的无形资产的成本摊销,拖垮了行业老二―土豆。

而与此同时,乐视网则被质疑利用无形资产的摊销方法,制造无形资产快速膨胀的假象。乐视网近日2011年年报,公司全年净利润1.3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87.05%。财务人士指出,实际上它只是把目前的成本分摊到未来。

在国家提出文化大繁荣战略的背景下,无形资产以及无形资产摊销问题将不可回避。无形资产的“财务纠结”也正成为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包装利润的手段,长此以往,无形资产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个资本市场“大泡泡”的风暴点。

而如何规避风险,让无形资产成本摊销也得遵循公司的价值规律,则更显得重要。

3月25日,财政部新理财研究院与新理财杂志社共同举办的“新财务圆桌会议”在中央财经大学举行,对企业无形资产价值与风险的具体案例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讨论。

现状:利润调节工具?

《新理财》:企业按照现行法律或者会计准则,企业无形资产财务处理上的难点来自哪儿?

于长春:会计准则给予企业一定的会计职业判断的权利。也就是说在无形资产确认与计量方面,研究与开发费用的“研究”和“开发”这个阶段的界限如何划清?只有企业自己说得清楚,别人说不清楚。会计人员不是科学家,不是工程技术人员,他也说不清。但是,我也做过一些调查,也咨询过一些人,他们的回答是:看我今年盈利情况好坏了,如果利润多,就多费用化一点;利润少就少费用化一点。把它当成了利润的调节器。

郎立新:我认为现行会计准则弹性太大。同样一个问题,用同样的准则,理解竟然会不一样。

这其中无形资产的确认问题,特别是通过交易获得的资产,不单单是会计确认问题,还包含了法律问题。比如前一段时间苹果的商标事件,其持有人实际上是一个集团下属的子公司。但当初跟苹果签协议的是一个母公司。那么,表面上看商标就是这个子公司持有。但母公司参与了并购重组,这就涉及到对无形资产商标的确认产生争议

因此,权属的确定,首先是一个法律问题,或者是带有法律性的一个准则问题。在我们实际工作中的反映就是缺乏可操作性。

何松:在这方面,我们遇到一个比较大的问题。我们的科研部门用了很大的人力、物力、财力研发了11个软件,都经过注册、都是有版权的。但是,这部分财产没办法入账,在企业的价值上体现不出来。我们碰到的另一个难题,就是税务不认,包括我们在研发过程当中发生的研发费。所以,如果国家在这方面有比较明确的政策,让这些版权、这些软件能够在计量的时候,能够进行核算,能够在报表上体现,对我们会有很大的帮助,这是我们的困惑。

难题:规范化之殇

《新理财》:为何会计准则会有这么显而易见的滞后现象呢?

于长春:无形资产摊销问题,在无形资产一系列问题中,只是之一,不是全部。摊销的方法,尽管采用使用年限法,其实这不光是会计准则这么规定,税收法规也要求这么做。会计为了减少不必要的麻烦,一般情况下就采用直线法。该方法传统、简单,但是,它有一个缺点,就是你得把这个年限估计准确了,这是最重要的。凡是那些有寿命的无形资产,比如说专利权,有5年、10年、15年。但有些无形资产的寿命却极不确定,你说计算机软件多少年到期?只要没有一个新的计算机软件,即升级版的软件替换它,我就一直用,说明它的寿命就没有结束。但是,哪一天能有新的替代软件出台呢?谁知道?科学技术进步速度也是很快的。像2010年我记得汉王写字书的这种方法很时兴,相当盈利,2011年就亏损了,因为苹果出现了。所以,年限是一个大问题。至于说加速摊销法的运用,我觉得到不是很重要的东西。因为税务机关肯定不同意,如果企业单位会计部门自己决定用了,无疑是自找麻烦。还不如把年限保守一点,缩短一点,同样起作用。

其实还有一种方法,也是会计准则设定的合理的摊销方法,就是像固定资产按照产量折旧的方法―工作量法。可是这种方法有一个很大的难点,这就是会计估计,就是你的这些无形资产能够在它的寿命期内给你提供多少数量的服务。一项技术,能够帮助企业生产多少产品?这没法估计,不像固定资产,有一个物质磨损。

郎立新:文化创意产业是一个无形资产密集型的行业。国家自从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出台以后,作为律师,不管是做尽职调查也好,并购也好,在实际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僵局。

我们经常会涉及到无形资产的计量问题,比如企业估值,就不可避免地涉及摊销问题。摊销在会计准则上是一个非常抽象的表述,让会计人员来进行会计处理方式的确认,压力很大,因为,这跟商业模式有很大关系。一个商业模式,光有会计确认是不行的,在实际工作当中,会计人员只能是以事实为依据,以财税部门为准则。

姜军:国家提倡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在这个背景下,这个问题更加重要。从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的年报可以看到,华谊兄弟、华策影视的无形资产为零。它们不确认无形资产,而是把他们划分为存货。他应该是无形资产,却划为存货,到底是为什么?

文化创意产业,是否应该有无形资产。如果有,那么会有一系列的问题:无形资产在这个领域是什么,如何确认?不懂怎么确认,是有规则限制,还是因为税务问题?现在的问题可能是,会计政策上允许,但是现实过程中,税务上不好协调,或者沟通成本太高。

何松:即便这些软件真正地计入了无形资产,那么摊销的问题又体现在时间上。是5年,还是10年?这个应该有一个权威机构给予界定,不然的话,企业自己弄,可能比较麻烦。

这实际上是费用化的问题。无形资产的价值真正发挥,寿命的问题、时间年限的问题是摊销基础。但是怎么去确认?可能也是未来无形资产的政策,应该解决的问题。

风险:潜在的泡沫

《新理财》: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背景下,有些企业已经利用摊销问题制造利润泡沫。无形资产的确认、摊销如果不能理清,背后是否会存在潜在风险?

姜军:“十二五”期间文化创意产业占北京GDP的30%,应该是一个大发展时期。但有一个问题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驱动因素到底是什么?如果现在这个问题回答不出来,现在华谊兄弟、华策影视他们的价值是怎么出来的?它跟一个普通的制造业,有什么区别。这个问题如果解决不了,价值就没法体现。

萧枭:我认为如果不能创造价值,就不应该成为资产,这是核心。无形资产,如果不能创造价值,那就不成为资产。这不是会计自己能解决的,需要从国家的安全体系来看。否则,我们的资产都是泡沫的时候,我们拿到的最终是什么?一旦泡沫破灭之后,导致的可能是很多年的经济倒退。

所以,我们今天谈的好象是一个点,实际上,它真是一个很大的事儿。我觉得在无形资产方面,尤其在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这个泡沫涨得过快,非常令人担心。

李兴伟:我觉得无形资产最初是一个财务问题,但现在逐渐上升到国家产业层面,我们就应该跳出财务的视野看问题。我举一个例子来分析这个问题。乐视网,作为版权分销内容的高端整合商,依靠的是买断生产内容再分到各个小网站或者电视台的版权分销模式运作。我认为这个商业模式有五个缺陷:

第一、无形资产快速膨胀。你只要做版权分销商的老大,只要市场上出现了好的影视剧,你就得买断,否则你的分销龙头地位就会受到挑战。这好象一辆车,开到高速公路上以后下不去了。

第二、结构缺陷。这个企业的财务结构也存在明显缺陷。我查看了乐视网2007〜2011年3月31号的数据,他在2007年版权有587万元左右,到2011年是8.55亿元,这是一个几何级的增长。而且版权占整个无形资产的比例,从1%多到现在增长到90%多。网络视频产业本身的资产结构里面,无形资产多。但是从过去五年的平均数来看,乐视网的无形资产占总资产的85%左右。这样的资产结构对一个企业来说是一个畸形。

第三、无形资产版权来源的成本不可控。乐视网在2008年、2009年平均每集电视剧是20万元左右,现在到80万元甚至100万元。

第四、现金流冲击。这个行业就是一个比赛烧钱的游戏,谁烧到最后,没有成为烈士,但不一定你就成为英雄。

第五、制度模糊的缺陷。我们认为无形资产进入到报表、进入到某个科目是可操作的;但是到税务局、财政局可能会不承认,这是制度上的一个模糊。

郎立新:税务部门说无形资产摊销10年,现实中像版权等无形资产3年过后,基本上没有价值。但它表面上还是资产,在财务报表里还是一大堆资产,这并不仅仅是会计确认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商业模型的一个经济表述问题。

刘俊勇:当年日本开始走向经济低谷的时候有很多信号,这些信号目前在中国也正在出现。比如当年他们能把梵高的一幅“向日葵”画炒到1亿美元的;日本当年的房地产炒得很高,就把美国的洛克菲勒广场收购了,中国现在也开始出现要去国外买地的了。

我觉得,这和当年的特征是一样的,这件事确实值得警惕。2008年的金融危机来自于国外,尤其是美国的金融创新,把这个泡泡整得很大,以至于后来要G20出面解决这个问题,甚至从会计规范上来想办法。

中国搞文化大繁荣,也可能整出一个大泡泡。现在的迹象表明,在会计方面有盲区。如果在会计、政策方面应用不适当,将来也可能出现这样的问题。

郎立新:资产实际上是存放货币的一个载体。特别是在现在货币泛滥的情况下,民间货币也泛滥,那么就是说,这些资产变成了存放货币的一个场所。那么,这个资产的价值取决于今后这些货币的流向,但是这些资产的盲动性很大。一旦泡沫破裂,原来存放在资产里的货币就要逃跑。

萧枭:我觉得在无形资产方面,尤其在中国目前仍然处在一个高速发展的阶段,如果这个泡沫涨得过快,一样令人担心。

大家都知道日本有过一段时间的低潮,这种低潮持续时间很长,想马上翻过来很难。我们的资产都是泡沫的时候,我们拿到的最终是什么?一旦泡沫破灭之后,导致的可能是很多年的经济倒退。

建议:多方协调

《新理财》:在国家明确提出要文化大发展的背景下,无形资产确认以及摊销等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姜军:我有如下三个层次的协调建议:第一、税法和会计准则的协同。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恐怕会计准则和税务税法之间要有一个协同,存在互相认可的需要。例如,于长春教授刚才谈到。到目前为止,税法是不认可会计上的各种资产减值准备的。

第二、操作层面的协调,券商发行人,CPA、CPV,可能还有律师,这一块的中介机构和发行主体,可能需要具体企业的具体产品和商务模式,讨论具体的适合的税务,或者是会计处理方式,例如对无形资产的折旧、摊销方法。CPA只有先有一个可靠的商务模型,才能根据商务模型提出具体的适合的会计处理方式,包括此类资产入账,是不是还要入存货,能不能体现无形资产,或者研发费用资本化这一类的东西。 第三、促进有关政策的协调。

李兴伟:中国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未来的驱动力已经聚焦到无形资产。这是我们国家或者未来任何一个产业都无法回避的。

我认为,应借鉴台湾的模式,就是把住两头,规范中间。一头就是入口,我们需要一个细分的入口,让无形资产能够进入资产报表;二是出口,能有一个价值评估,使无形资产的价值得以体现,甚至是进一步资本化运营。

要做好这个模型,首先要有一个顶层设计,由相关部委,包括会计师事务所等协同。

萧枭:从国家政策层面来讲,我觉得还是应该鼓励,或者强化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

我更倾向于一方面允许你超额,但是同时应该是允许你资本化;对自己的资产价值的判定,应该定期确认他的价值,不是一劳永逸的直线法摊十年,这不够科学。

于长春:因为我前两年做过财政部的一个课题,是会计职业判断方面的,我们认为,准则不能这么有弹性,会计人员不是技术人员、不是科学家,每个企业单位在每一方面都应该请单位的工程技术管理部门出具意见,你认为哪个是研究,哪个是开发,而且形成一定的文件或程序,或者是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