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侯宝石 悠游在历史的墙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侯宝石 悠游在历史的墙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物名片】侯宝石 1977年生人,处女座。重庆建筑师。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2001级硕士毕业。对西南地区民居有深厚研究。已完成作品有南岸区学府大道“天景雨山前”会所、“山院里”会所、两路口“新干线”大厦外部设计。

初见侯宝石,有些疑惑于他的年龄。一头花白发,却长着活力而年轻的脸。忍住立刻询问他年龄的冲动,微笑、握手、坐下。几句寒暄后,一口普通话的侯宝石开始娓娓道来他的建筑人生。

这个毕业于重庆大学建筑城市规划学院的70后,说起自己是处女座总是自嘲:这是个纠结的星座。往好了说是追求完美,往坏了说就是纠缠于细节。可看着侯宝石画得漂亮精致的设计手稿、看着已经建成使用被业主称赞的建筑实体,看着因为建筑设计而获得的一个又一个奖项,让我们不由感叹:他的成就又何尝不是因为纠缠细节、追求完美的结果呢?

绘画+ 历史=建筑历史与理论

1996年,19岁的侯宝石面临中国孩子都会面对的,人生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选择:高考。喜欢绘画的他第一次认真地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

侯宝石生于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60年代中国科技大学第一届学员,母亲则是60年代包头工业学院的第一届学员,父母亲当年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位于四川乐山西南核物理研究所。虽然父母忙于工作并没有时间来管他,但老式知识分子家庭对孩子传统而严格的教育还是让他成为家里和学校的“乖”孩子。在这个理工科家庭孩子身上惟一的例外就是,他喜欢画画。

现在,他需要为自己的人生选择一个方向。选择绘画作为专业?骨子里流淌着父母理科血液的他其实并不喜欢艺术家那种天马行空的创作方式,那种靠天赋、靠灵感、靠艺术冲动才能呈现的作品,让他觉得心里悬吊吊的。那放弃绘画选择专业?这又让他觉得舍不得。人生,向左还是向右?侯宝石纠结万分。

还是年长他九岁的哥哥为他提供了一个万全的方案:那就考建筑专业吧,这个专业需要绘画功底。

于是,侯宝石在他19岁的时候确定了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后侯宝石顺利考入重庆建筑大学(现为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学习“建筑学”专业。行内人都知道,重庆建筑大学是全国建筑行业的“老八校”,在国内建筑类大学中颇有名气和地位,侯宝石从一开始就站在了国内建筑行业的高起点。

四年的建筑学学习,让侯宝石尝到了在建筑设计中游弋的快乐。都说兴趣是学习的最大动力,找到了自己兴趣点的侯宝石以出色的学习成绩完成了大学本科的学业,同时因为成绩优异被保送直升研究生。在选择研究生专业时,侯宝石又满足了自己另一个兴趣——历史。出于爱好,他喜欢去探究历史的根源。在自己的专业上可以领略历史遗留的魅力,侯宝石觉得这一切太完美了。当绘画和历史相结合,“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成了他必然的选择。

现在侯宝石说起当年的选择觉得很是庆幸:能做一份自己喜欢的工作,是一种幸福。我恰恰享受到了这种幸福。

理论+实践=建筑设计师

2001年,侯宝石成了建院院长(后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院长)张兴国老师的研究生。侯宝石说,张兴国老师是个非常注重实践的名师。他对传统民居、地域性民居有相当的研究,在国内也是赫赫有名的“名师”。在研究生学习时,他参与了张兴国老师主持的湖广会馆测绘工作、磁器口古镇测绘工作等。这样的工作并没有我们想象的轻松和浪漫。侯宝石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为了避免对古建筑造成人为破坏,测绘时需要穿着厚厚的蓝色工作服,带上眼镜和大口罩,同学们互相打趣说,就像是生化部队古建筑别动小分队。哪怕是在酷暑和高温下,也需要这样全副武装。

不过也有乐趣。侯宝石在测绘湖广会馆时,大家都兴致勃勃地寻找传说中藏在屋梁的黄金。最后,黄金没有找到。可这种如同“盗墓笔记”般的探险正是测绘中的小彩蛋。

真正让侯宝石在受益匪浅的,是毕业时做的毕业考察。在这次毕业考察中,侯宝石花了三个月的时间跑遍了川南彝寨。给他印象最深的是那些平均海拔上千米的大山,明明下一座寨子就在眼前,可要到达那里却往往需要步行一天的时间。至于交通工具常常就是拖拉机,抛锚是经常的事情。那就随遇而安吧,随便找个农家住上一晚然后再上路。

现在已经被工作占用了所有时间的侯宝石说,其实自己很怀念那个时候,自由自在、近似漂泊的“苦行僧”经历,是作建筑人心里的一种“浪漫”吧。

研究生毕业后,侯宝石留校当了老师,教授山地地域建筑设计。这是重庆大学城市规划学院很独特的一门课程。侯宝石说,国内的山地地域建筑标准就是以重庆作为标准的。

此时的侯宝石,生活稳定、事业顺利、前途光明。似乎,应该很满足了。可侯宝石却好像并不满足。他需要作为建筑设计师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需要将自己的理念、思路化作实体的建筑物。于是,他于2007年辞去了重庆大学教师的工作,到了博建建筑有限公司成为专业的建筑设计师。

创作+妥协=不断升级的重庆设计

到博建之后的侯宝石很快有了自己比较满意的作品——“天景雨山前”。“坡屋顶”、“八字门”等传统民居设计融合在现代会所中,让客户非常满足。接下来就有了第二次合作。这次叫“山院里”。

当侯宝石带着我行走在“山院里”,还不等他解释设计理念,我就感觉到了强烈的“匣中玉”的设计感。穿正门的院子进入,这是溯源于中国传统戏台的设计,回身看,是既传统又现代的“戏台”。屋檐化繁而简,采用“椽子”的造型取代传统中的雕花。四周仍然是青砖垒砌的“挑砖”工艺,可色彩表现却是运用了蒙特里安的平面构成概念。这是“山院里”的“匣”,匣中的“玉”,则是传统木屋,借鉴于宋代《营造法式》的标准施工方案,是“山院里”致敬历史的“玉”。

侯宝石说,客户的述求是让住在这里的住户能闲坐“玉”中,感受中国文化传统的魅力。但侯宝石在设计时却不赞成完全的“复古”。他认为,只是复古的赝品古建筑,没有历史渊源作为支撑,这样的赝品只会让人耻笑,这不是建筑师的所谓设计。于是,“山院里”既有传统又更现代。

这个设计作品,不仅客户满足,也得到了业内的肯定。“山院里”获得了重庆市“詹天佑大奖”金奖设计项目奖。侯宝石说,这是一种承认,对他设计理念的承认。这让他坚定了自己的理想,同时也明白作为建筑设计师应有的坚持和话语权。

今年,侯宝石设计的“新干线大厦”已经完工。当他开着车带我绕着两路口单行道一遍又一遍欣赏这座有着“塔”设计理念的两路口新地标,讲解着这座大厦外型设计理念时,我想,侯宝石已经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这个已经是重庆女婿的建筑设计师,一定会在将来为重庆这座城竖起更多的标志性建筑。

人物面对面

Q:为什么会选择建筑作为你的职业?

A:从小我就喜欢画画,但对画家那种太追求精神层面的创作方式不感兴趣。我希望我的设计能落地,能看到由设计变成实体的整个过程,这让我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Q:您对重庆现在提出建“抗战民居”、“民国民居”有什么看法?

A:我不同意“抗战民居”、“民国民居”这样的提法。这是从时间层面来划分建筑,而不是建筑形式上的划分。这种划分方式看不到重庆的本土特色。所谓“抗战民居”、“民国民居”其实全国都有,就是民国时期西方建筑和中国建筑的一些结合。我觉得,重庆需要的是符合本地地形特色的建筑,这才是“重庆的 ”。

Q:对于教师和建筑师的身份你更喜欢哪个?

A:哈哈,我都喜欢。我很享受当老师时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我也喜欢作为建筑师让自己的作品长时间被矗立、被使用、被欣赏的。如果可能,我想我愿意同时拥有这两个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