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腔隙性脑梗死128例病因及临床症状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分析腔隙性脑梗死(以下简称腔梗)发病原因及临床症状。方法:对128例腔梗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头颅CT进行分析对比。结果:高血压引起腔梗的发生率70.31%,高于其它发病原因,临床症状多种多样,梗死部位多见于基底节。结论:腔梗发病原因多为高血压,临床症状多种多样。
【关键词】腔隙性脑梗死;病因;临床症状
【中图分类号】R74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4-0453-02
腔梗病因多,临床症状复杂多样,无意识障碍,部分病例可无症状。现将我院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门诊及住院病人128例经头颅CT或MRI确诊为腔梗患者,对病因及临床症状分析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128例,男84例;女44例,年龄50-70岁,平均60.8岁。可能原因及危险因素:高血压90例(70.3%),糖尿病45例(35.1%),高脂血症65例(50.7%),冠心病42例(32.8%),烟酒嗜好40例(31.2%)。活动起病32例,睡眠及休息起病50例,起病状态不明30例,正常体检发现16例。
1.2 临床症状:128例腔梗中:上肢运动障碍26例(20.3%),上、下肢运动障碍18例(14.1%),上肢麻木、酸沉12例(9.4%),双下肢麻木6例(4.7%),半侧麻木4例(3.1%),构音障碍12例(3.4%),手持物不稳6例(4.7%),构音障碍并上、下肢运动障碍8例(6.2%),构音障碍并下肢运动障碍4例(3.1%),构音障碍并上、下肢麻木6例(4.7%),构音障碍并下肢麻木4例(3.1%),运动性失语4例(3.1%),假性球麻痹4例(3.1%),无症状16例(12.5%),头晕58例,轻度头痛34例。肌力:0-2级44例,3-4级36例,轻瘫试验阳性20例,痛、触、觉障碍30例,病理征阴性72例,阳性36例。
1.3 分型标准及发病情况:参考Fisher标准:纯运动性偏瘫44例,纯感觉障碍22例,构音障碍-手笨拙综合症18例,构音障碍并中枢性肢瘫或颅神经损害或感觉障碍24例,失语4例,无症状16例。
1.4 梗死部位:基底节64例(50%),内囊24例(18.7%),丘脑8例(6.2%),放射冠13例(10.1%),额叶12例(9.4%),顶叶6例(4.7%),脑干1例(1.5%)。
2.讨论
腔梗是指直径100-200?m的深穿支闭塞后脑组织缺血坏死液化引起的小软化灶,梗死直径一般为0.2-15mm,好发部位在脑深部[1]。临床症状多不严重,无意识障碍。发病原因有高到低依次为高血压70.3%,高脂血症50.7%,糖尿病35.1%,冠心病32.8%,吸烟31.2%。高血压发病明显高于其它原因。在脑血管危险因素中,比较肯定可控制的是高血压,已证实有高血压者脑血管发病率是没有高血压的10倍以上[2],高血压是脑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持续性高血压可引起小血管内皮下层纤维样物质阶段性沉积,使动脉结构破坏,微动脉瘤形成。在慢性阶段,即使血压不高,血管不发生破裂,却可引起小动脉闭塞,形成腔梗[3]。长期高血压引起脑深部白质及脑干穿动脉病变和闭塞,导致缺血性微梗死、缺血、坏死和液化,脑组织由吞噬细胞移走形成腔隙[4]。石雁等[5]报道,腔梗中高血压的发病率46.8%,与本组相近。控制血压可显著降低腔梗发病率。高脂血症,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水平增高,可加速脑动脉硬化进程,增加血粘度,使血流缓慢。糖尿病:研究表明糖尿病是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可引起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加重粥样硬化形成,糖尿病患者红细胞变形能力降低,引起毛细血管闭塞[6],糖尿病弥漫性血管病变,大中血管弹性降低,舒缩功能减退,小血管及毛细血管的增生性病变致血管腔狭窄[7]。冠心病患者缺血脑血管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无冠心病者,其原因是冠心病常并发心房纤颤,致心排出量下降,进而脑血流量减少。诱发缺血脑血管病。多数研究表明长期吸烟可加重动脉硬化,增加血液粘稠度。总之,高血压是本病的直接原因,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也是腔梗的常见发病原因。
本组统计结果表明:好发部位依次为基底节、内囊、放射冠、脑叶、丘脑、脑干等部位。由于病变很小,常位于相对静区,许多病例临床上不能确认[8]。从本组资料得出腔梗症状复杂多样,主要取决于梗死部位。好发于50-70岁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冠心病及吸烟者。症状轻且局限。本病预后好。但个别严重者发展为腔隙状态,最终导致痴呆。
参考文献
[1]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2.
[2] 张保樽.脑血管病的研究进展.新医学,1996,27(5):227.
[3] 赵明伦.脑血管病的抢救与康复.第2版.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147.
[4]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1.
[5] 石雁,等.梗死部位与相关危险因素分析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2004,6:356.
[6] 施群力,等.急性脑血管病发生急性肾功能改变的相关因素.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1997,17(11):651.
[7] 夏惠治,等.糖尿病脑梗塞患者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改变.临床神经病学,1997,10(2):126.
[8] 王维治.神经病学.第5版.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1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