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略谈我国早涝的成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略谈我国早涝的成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气是一厚层紧紧地包裹着大地的空气,自然界的一切生物生活在这层大气的底部。大气给人类以生存的条件,有时也给人类带来不幸的灾难,一切旱涝灾害都和大气的变化有密切关系。

从历史上看,我国发生的水旱灾害是比较多的。据记载,从公元初至十九世纪期间,水旱灾害共达一千六百七十多次。从二十世纪以来的雨量资料统计,仅大范围的旱灾就出现了二十六、七次;长江流域大范围的涝灾就在十次以上。

造成旱涝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是相当复杂的。这里只就气象方面谈谈旱涝的成因问题。

大气环流的反常是发生旱涝的主要原因

我国地处亚洲大陆东部,东濒太平洋,地区辽阔,自然条件复杂,大部分地区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就是说由于四季盛行风向不同,构成了它的气候特点:冬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在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之下,盛行西北风,寒冷而干燥,降水稀少;夏季,在热带海洋暖气团控制之下,盛行偏南风,水汽充沛,雨量丰富。春秋两季,则是过渡时期。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都集中在夏季,冬季降水少,而且这种雨量集中在夏季的趋势,愈往北愈为明显。例如广州的降水夏季占47%,各季占9%;而北京的降水75%都在夏季,冬季只占2%。虽然热带海洋气团是我国水汽的主要来源,但是如果没有使水汽凝结的条件,也很难造成降水。一般来讲,冷暖空气的交锋所产生的抬升作用是使水汽凝结的有利条件。每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与南方暖温空气的北上相遇,在交锋的地带,因暖空气较轻就被迫爬行在冷空气之上,造成了强烈的上升运动,使水汽变冷凝结,形成大规模的降水。此外,大气中的各种旋涡运动(如台风)、大气在运动中遇到不同的地形(如山坡),以及暖湿空气内部的热力不稳定等也都可以产生上升运动,使水汽凝结,造成雨、雪。

我国的降水大部分与冷暖空气的交锋有关。因此,冷暖空气在某一地区交锋的迟早、持续的时间和相持的强烈程度,也就决定了这一地区雨季开始的迟早、持续时间的长短、雨量的大小和雨下得猛烈的程度。每年在立夏前后,由于太阳高度角逐渐增大,冬季控制我国的西伯利亚冷空气逐渐减弱,这时热带海洋的暖空气慢慢北上,冷暖空气相持在东南丘陵地和南岭山地一带,造成了我国华南一带大范围的降水,开始了华南一带的季风雨。芒种(6月上旬)以后,随着冷空气的不断北退,冷暖空气的交锋地带移到长江流域一带,原来在华南的雨带也就随着往北推移,形成了长江中下游及淮河以南地区的季风雨。这时,正是梅子成熟的时候,所以也叫做“梅雨”。到了七月份以后,西伯利亚冷空气被迫退到了黄河以北,长江流域的雨带也就随着移到了华北一带,开始了华北的雨季。这时,热带的暖湿空气在我国大陆达到了极盛时期,除了华北、东北地区受暖湿空气影响造成大量降水外,在我国西南及两广地区又受着从印度洋和南方来的更加暖湿的空气的影响,又引起了这个地区的大量降水。沿海一带又因台风的影响也带来了大量的降水。但这时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正为太平洋高压所控制,晴天少雨。到了九月以后,热带暖湿空气开始减弱,西伯利亚冷空气又逐渐增强南下,冷暖空气交锋所形成的雨带这时也随着南撤。入秋以后,冬季风增强很快,冷空气爆发往往一泻千里,弥漫着整个大陆东半部,所以,雨带南撤的也就很快。冷空气往往受到南岭山地的影响,移动逐渐缓慢,这就在南岭以北、长江以南地区造成了阴雨。

从我国东半部看来,热带暖湿空气控制华南最久,平均达六个月;在长江流域,平均达四个月;在华北的时期最短,平均只有两个月(七、八月)。

在一般情况下,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自春到夏不断北退,由冷暖空气交锋所形成的雨带也就自南向北逐渐推移。如果某一年由于大气环流(整个地球上空气流动的总的规律)有些反常变化,冷暖空气的交锋不正常,这就可能出现一定范围或一定程度的旱涝现象。如1954年夏季长江流域的多雨,就是由于西伯利亚冷空气比较强,冷暖空气不断在江淮地区交锋,相持达三月之久(比常年长了两个多月),使暖湿空气迟迟不能北上,从而形成了二十世纪以来江淮流域的特大洪水和严重的水涝灾害。而1959年则由于暖湿空气特别强,冷暖空气的交锋带由南岭一跃而到黄河以北,而长江流域一带则受到副热带太平洋高压长期稳定的控制,使江淮流域的梅雨天气表现得非常

不明显,因而造成了历史上少有的干旱。同时在黄河以北的华北地区,又因雨水过多,成了涝灾。

由于季风气候的这种特点,每年各地雨季的迟早差异就很大。如长江中下游的雨季一般开始于六月上旬,但1954年就提早到五月上旬,而1957年就推迟到七月上旬,竞差到两个多月。在有些年份雨季甚至不明显。今年长江中、下游一带的梅雨6月7日前后开始,但已于6月14日提前结束,比多年平均结束日期提早了13-15天。由于我国大部份地区的雨量都集中在雨季,因此,雨季中雨期的长短、迟早和雨量的多少对于农作物有密切的关系。而每年季风的进退强度以及彼此交锋时期的长短、迟早等不正常情况,是引起我国夏季大范围水旱失调的主要原因。

为什么我国经常是南涝北早,特别是华北几省的旱情比较严重呢?

由于造成我国大规模降雨的水汽主要来自东南海洋,而我国北方由于纬度较高,距东南海洋较远,当南方的暖湿空气越过半个中国广阔的土地,长途跋涉一路洒雨到达北方以后,水汽消耗殆尽。所以,我国北方的水汽含量远较南方为少。全年的降水量还不到南方的一半。另一方面,我国各地不论是气候干旱的西北或湿润的江南,全年雨量都相对地集中在夏季。由于雨量过于集中,雨时易涝,不雨时水分又嫌不足。例如华北几省全年的雨量平均在500—600毫米之间,如按理想的情况分配,勉强可以满足农作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份,但是由于降水量在一年中的分配极不均匀,一年之中有60—80%的降水量都集中在7—9月,而在冬小表返青到抽穗以及开花到收获两个主要阶段的降水量却往往不到15%,再加上春季气温渐高,蒸发量增大,土壤水份消耗量大于降水量,土壤含水量很小,这就出现了旱象。

但是,在我国的南方,由于所处纬度较低,离海较近,为热带海洋气团伸入我国内陆必经之地,受暖湿空气控制的时间比较长,水汽最为丰富。华西山地及江南丘陵一带,山岭建绵,地形崎岖,冷暖空气交界面常徘徊在这一带,有利于造成大量降水。此外,在低纬度地带,特别是两广、闽浙在夏秋之间多台风活动,每年由台风带来的降水,比例很大。台风活动带来的暴雨常造成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