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1个儿子和他的680个爹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1个儿子和他的680个爹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黄久生的名字在十里八村的父老乡亲中可谓家喻户晓。可黄久生到底长什么模样,除了他本村的人之外,镇上大多数人还真说不上来。一些村民找到镇政府,希望他们帮忙,让自己和黄久生见上一面。这个黄久生是什么人?为何值得那么多人牵肠挂肚?

黄久生小名叫柱子,是河南省潢川县双柳树镇晏岗村人。6岁那年,母亲去世,留下了他和4岁的妹妹、两岁的弟弟。父亲把两岁的弟弟送给他人抚养,此后便常年走街串巷给别人补锅补盆,一个月难得回家一两天。

父亲不在家,这两个孩子便成了乡亲们共同的牵挂。东家一碗稀饭,西家一块窝头;南家一碟咸菜,北家一双布鞋。这一点一滴的关怀,在黄久生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吕中秀一家7口人,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但吕大妈却对这两个孩子格外关心。有一年大年初一,吕大妈煞费苦心筹到3小块儿面团,包了20多个饺子。这些饺子本来还不够一个人吃的,可她还是留了5个饺子送到柱子家里。还有一年冬天,天气异常寒冷,柱子到吕大妈家烤火取暖。细心的吕大妈发现,柱子的右脚总是藏在左小腿的后面。原来,柱子右脚鞋子上有个大窟窿,他不愿让大妈看到心疼,才把右脚藏了起来。吕大妈心里一阵酸楚,立即给柱子补好了鞋,又熬夜为他做了一双新棉鞋。此后,每到过年,柱子兄妹俩都能收到吕大妈为他们做的新鞋。

像吕大妈一样关心、疼爱柱子兄妹俩的街坊邻居还有很多。为了回报乡亲们,他时常帮着大妈大婶们捡捡柴、挑挑水,这个平时不太爱说话的孩子,把乡亲们朴实的爱都记在了心里。18岁那年,柱子决定走出大山,到外边闯荡,他要干出一番事业,回报家乡的父老乡亲。

1983年春节刚过,黄久生与几个老乡一道,登上了去省城的汽车。在省城,他先是卖大米,后来被介绍到郑州航天建筑公司打零工,一年后,又经熟人介绍到中建七局一公司干活。

起初,他干的是搬砖提灰的活儿,他眼明手快,从不偷懒,而且善于动脑子。闲暇时,他主动帮师傅洗衣服、打饭,而师傅们也乐意将技术教给他;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偷偷跑到工地上练习;他还省吃俭用买了好多建筑方面的书籍,每天下班后就如饥似渴地学习、研究……

就这样,从支模、砌砖到看图纸,黄久生从农民工队伍中脱颖而出,职位也从小杂工到班长、工长、队长……1986年春节前夕,他已是带领40多人的施工队长。

春节将至,离乡3年的黄久生雇了一辆拖拉机,载满礼品,回家探望乡亲们。领到年货的乡亲们激动不已,黄久生也感到高兴和欣慰。可当他看到家乡低矮的房屋、破旧的道路、依旧窘迫的生活时,心情马上沉重起来。经过深思熟虑,春节过后,他从家乡带出了40多名劳务人员,组建了自己的团队。

黄久生的建筑队干活质量好,价格也合理,渐渐被业界公认为技术过硬的精品团队,不但博得了“河南建筑业铁鸟”的称号,他参与建设的工程还分别在1997年和1999年两度荣获国家最高建筑质量奖――“鲁班奖”。

1995年,黄久生再次回到家乡。这次他发现,村里的孤寡老人无人照料,过年买不起年货,甚至连件像样的御寒衣物都没有,他心如刀绞。在镇民政所,他了解到,全镇有680多户需要救助和照顾的特困户和五保老人。这些老人的困境揪扯着黄久生的心,他很想为他们做些什么。

1996年春节还没到,黄久生就把2万元钱送到了双柳树镇党委书记胡国平手里,委托他为镇里680多户孤寡家庭买年货。此后每逢年节,他都会拿出几万元钱帮助镇里的孤寡老人。13年来,黄久生共捐助了100多万元钱,而他收入最高的时候每年也不到20万元。

起初,黄久生叮嘱镇领导不要透露这是他捐赠的。后来,镇党委书记还是“出卖”了他,在每一个礼品盒中装入一张写着“黄久生捐助”的卡片。这时,老人们才知道了从未谋面却一直照顾他们的黄久生。罗永绵老人今年77岁,根本不认识黄久生,甚至连面都没有见过,但是10多年来,他不但每年都能提前收到黄久生为他准备的年货,还会收到黄久生寄给他看病用的200元钱。

13年来接受黄久生的资助却从未见过他的老人还有很多,他们早已把黄久生当成了自己的儿子。而黄久生也被推选为2008年感动中国人物候选人,并被网友评为“2008年网络媒体感动中国人物”。

而黄久生现在却还用着一款过时的、破得掉了漆的手机。有人问他,为什么投入这么多钱来回报社会,却对自己这么苛刻?黄久生笑笑说:“小时候历经的苦难,让我懂得了人活着的艰辛;而小时候乡亲们对我的帮助,也让我愿意帮助更多不幸的人。受到帮助的人如果有了能力也一定愿意去帮助别人,从而把爱心传递给更多人。”

是的,黄久生那颗感恩的心,还有他那不灭的信念让人肃然起敬,也让我们领略到了来自人类灵魂深处高贵的温暖和力量。

(桓学然摘自《蓝盾》欣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