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与对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问题与对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生命教育是全民的教育。但在我国,生命教育只在中小学得到切实推行,大学却处于“真空地带”。大学生命教育必须走出忽视师生生命教育、用心理健康教育代替生命教育的误区,在教育理念上、生命教育内容及路径选择上,遵循生命教育的目标要求,更新理念,彰显人本精神,促进大学生的生命历程走向和谐发展。文章通过分析目前我国大学生命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适合我国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生命教育道路。

关键词:大学生 生命教育 问题 路径

生命教育就是教会学生接受与认识生命的意义,尊重与珍惜生命的价值,热爱与发展每个人独特的生命,并将自己的生命融入社会之中,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生命观。与“大学前”生命教育渐次完善和“大学后”生命教育缺失相比较,目前的大学生命教育还处于空白地带,这就需要高校进一步加强对生命教育的研究。

一、大学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要想切实有效地开展生命教育活动,学校需要对当今的生命教育开展状况进行整体分析,以便正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命观,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的生命教育提供依据。但从当前我国开展的针对大学生的生命教育来看,状况并不尽如人意。

(一)教学资源匮乏

高校生命教育无论是课程开设还是专业师资方面都非常落后,在我国大陆高校中,只有很少的医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但面向全体学生的生命教育课程还处于空白状态,完备的教学资源更是无从谈起。

(二)生命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界线不明

我国的生命教育起步晚,对生命教育的理论认识还不够深入,通常用心理健康教育替代生命教育或者把生命教育的责任委托给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侧重研究人们的心理问题,促进个体身心全面发展。而生命教育侧重研究人们的生命意识,开发生命潜能,提升生命质量。由此可见,生命教育比心理健康教育具有更宽泛的内容。

生命教育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需要把它融入到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全部内容之中去,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活动中,但高校教师却认为生命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事,和自己无关,因此,常常把生命教育的责任委托给思想政治教育。

(三)生命教育的氛围淡薄

生命教育是个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的协调配合,但由于受到功利主义的影响以及知识、科技的僭越,家庭和社会对生命教育的忽视,当前社会生命教育的氛围依然淡薄。

首先在家庭中,家长更为关注孩子的成绩,忽视孩子价值观的培养。其次在学校中,学校以分数为重,大部分学生也只关注学习,忽视身外的世界,形成错误的人生价值观,生命教育更无从谈起。而社会对学校推行的生命教育支持有限,甚至充斥着漠视生命的现象。可以说,社会大环境中生命教育氛围的淡薄导致青少年不珍爱生命的事件频发。

二、大学生生命教育路径选择

马克思曾经说过:“任何人类历史的第一前提无疑是有生命的个人的存在。”生命教育不应在高校出现空白点,高校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实际,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教育,与中小学生生命教育形成无缝对接,增加大学生生命教育的有效性。生命教育的实施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组织有效的生命教育师资培训

任何教育实践都离不开教师的参与。在台湾地区,生命教育的师资培训进行得如火如荼,每年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大专院校都会组织各类研讨会、训练营,针对一线教师以及行政人员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先培训一些专门从事生命教育的师资队伍,使其充分理解生命教育的内涵,掌握开展生命教育的方法,然后由这些专门的教师再培训一些业余的生命教育工作者,扩大生命教育师资队伍,以此为大学生命教育提供合格的师资。

(二)注重课堂教学

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在高校开设专门的课程。课程教学是生命教育的主渠道,国外高校在开设生命教育课程方面已经相当成熟。但在中国,仅仅是停留在理论层次上,还没有投入到实践中,因此,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课程经验,融合我国高校的特色,合理有效地开展课程教学。

我们可以通过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以及课程渗透来开展生命教育。在开设独立的生命教育课程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台湾地区的做法,台湾地区的高中从2006年开始就选开一至两门生命教育课程,并保证一定的课时比例,通过这种正式课程的建立,增强学生对生命的认识。

所谓课程渗透,就是在其他学科中分别渗透相关的内容。采取课程渗透的教学方式,可以使教育对象在潜移默化中接受生命教育,自觉接受生命教育知识,更为有效地吸收掌握教学中隐性的生命教育信息。

(三)开展专题教育活动

我们可以引进西方一些国家的死亡体验教育,例如,教学工作人员可以带领学生观看生命教育纪录片,参加救助工作,组织学生到殡仪馆参加葬礼等等,让学生深刻体验到生死之间的关系,学会爱惜生命,实现自我价值。通过专题活动,可以让学生切身认识到生命的重要性。

同时,我们还可以采取教学渗透和适时的专题教育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生命教育。这样既能保证学生感受到生命的关怀和熏陶,又可以通过专题教育,使学生从不同的专业角度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掌握生命发展的技能方法。

(四)社会、学校、家庭各尽其责,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全方面合作的生命教育体系,强化生命教育效果

生命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教育,它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活动,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生命教育是贯穿整个人生的,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在港台地区,福利基金会、博物馆、政府等已初步形成了一套合作机制,以积极的姿态共同推进生命教育。我国大陆地区的生命教育刚刚起步,社会力量的参与还很少,积极性还没有很好地调动起来,我们应该积极调动各种社会资源,形成关爱大学生的良好氛围和有效机制,共同推进生命教育的开展。

实施生命教育,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来进行,整体规划生命教育内容,使生命的教育内容在各个认知阶段有效衔接。我们要争取家庭、学校、社会的相互配合,共同推进生命教育。只有当三者共同发挥作用的时候,生命教育才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开展,才可能达到珍爱生命、提升生命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陈黎东.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7).

[2]王北生等.生命的畅想――生命教育视阈拓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12).

[3]刘长明.教育的革命[J]. 济南大学学报,2004(3).

[4]欧巧云.当代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9.

[5]赵允玉.试论大学生生命教育的理论与实践[J].教育研究,2006(10).

[6]冯建军.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实施[J].思想理论教育,2006(11).

(责编 张亚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