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穿越地震带,悲伤从此驻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穿越地震带,悲伤从此驻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最有效的心理援助,就是让当事人恢复往日的生活规律。经过一场灾难,他们学会了把平凡的日子过得更有希望。

灾后的他们

第一幅照片中的男子是四川绵竹市富新镇青年教师李拥兵,去年“5・12”地震,他结婚不到两年的妻子不幸去世,留给他一个不到5个月大的孩子。但时隔一年,从这幅父子图中,我们看不到眼泪和悲伤,看到的只是生命与希望。

第二幅照片上的小英雄林浩,大家都认识,清明节回到老家祭奠了死去的老师和同学。由他出演的以自己为原型的电视剧《爱心小天使》已经杀青,将于5月12日在国内某卫视首播。

“我回来读书,是因为我离不开他们!”第三幅照片上的是什邡市蓥华中学的14岁女孩邓清清,她忘不了魂牵梦萦的母校,毅然放弃了在成都名校读书的机会,回到山区学校。说起自己的梦想,她对老师充满了敬意与向往。“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回到家乡教山里的孩子!”邓清清的第二梦想是当医生,“如果当不上老师,我就会选择当医生,因为我从小就喜欢白衣天使,可以在危难时用最快的速度救人。”

如果没有“5・12大地震”,他们可能至今还没有走出汶川。来自汶川阿坝师专的28名同学,在“全国大众健美操万人大赛总决赛”中一鸣惊人,177秒的演出,掌声不绝。“加油”的呐喊声,由兴奋变成抽泣。他们以自创的音乐、歌曲和精彩的动作造型征服全场,同时夺得大赛一等奖和特别贡献奖。

让我们继续把视角转向生活中一如既往的他们――

图片中的理发店,是一对情侣开的。从帐篷美发店的招牌来看,没有挥不去的阴影。与其沉浸在困难中,不如从困难起步。

小型婚纱影楼更让人感到温暖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结婚嫁娶、生儿育女是非常庄重的世俗生活庆典,洛水废墟街道的尽头,婚纱影楼在冷清的街道上显得格外瞩目。浪漫才是天长地久,地震又算什么呢?

第7张照片上这位质朴的女人叫张显珍,是映秀镇“洞子口饭店”的老板。该饭店是当地老字号,地震前就经营了10年。“5・12”地震中,她的丈夫不幸遇难,店面也变成了废墟,张显珍曾一度陷入绝望。去年12月,映秀镇在板房区修建综合市场,张显珍在政府鼓励下,带着几位亲戚重开“洞子口饭店”,因为员工都是女性,她们也被称为“娘子军”。“生意肯定会越来越好,生活有盼头了!”张显珍对许多人说。

第8张照片上的舞者叫廖智,2008年5月12日,突如其来的大地震瞬间夺去了她深爱的女儿和跳舞的双腿,23岁的她在痛苦中选择了坚强面对。她编排演出的舞蹈《鼓舞》,用残缺的肢体在鼓上演绎着力与美。

2008年5月14日的北川,一幅照片定格在全国人民的记忆中。抗震救灾的军营里,年轻的战士抱起被救出的婴儿,相对而视露出“最柔情”的微笑。2009年4月14日,一年快过去了,经过艰难的寻找,照片中的小精灵终于被找到。“最柔情微笑战士”和曾经怀抱过的小宝贝终于在成都相聚,重现那最柔情的一幕。

一切灾难和痛苦终将渐行渐远,在这场突发灾难中与巨大的生命损失和经济损失一样,灾区同胞所受的心理冲击和伤害,同样巨大而深远。

但是一年之后,2009年5月的汶川,不再哀伤低回。在四川绵竹、德阳的活动板房中,灾区群众总会微笑地告诉你:“地震过去了,我们慢慢好起来了,只是需要时间。”

为自己打开心结

人类是在灾难中生存和发展起来的,灾难是对人心理素质的考验。面对灾难,我们更应该学会心理“自助”与“他助”。

心理“自助”是在遭受巨大心理打击的情况下,通过自己的心理调适、心理暗示,尽快摆脱灾害和刺激在心目中造成的强烈恐惧感和心理创伤。

有关专家表示,西方的心理干预方式并不适合于东方人,东方人更注重群体、家庭、亲密小群体的整体性,所以心理干预也要从群体人手。

自助方案一:打麻将也是心理干预

地震后不久,麻将桌似乎是很“不合时宜”地出现在板房区内。但是,麻将是四川的特色,让灾区群众打打麻将,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地震以后,生活虽然有改变,但往昔的一切仍可重演。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对他们打开心结也是一种帮助。玩儿,是最容易使人快乐的方式。

自助方案二:利用学习充实生活

板房区的居民,每天要做的事情不多,时间比较宽裕。利用这些时间去学习一些简单的技能,丰富一下自己的生活,既有意义,也有利于重建自信并得到一定的满足感。

35岁的张志生现在和同一板房区的靳老爷子学起木匠,两人成了一对忘年交。小张已经可以亲手打出一把椅子或简单的小茶几,不仅美观而且实用。老靳也和小张学习起简单的汉字,每当又学会一些字的时候乐的开怀大笑。

甚至有的男人向女人们学起了刺绣和编织。而女人们则养起一排排鲜艳的野花把板房区点缀的美丽而富有活力。这些事情做起来不难,可以让人体会到生活原来可以快乐的很简单,也有了念想。

自助方案三:重组家庭利于抚平创伤

2名妇女来到医生面前,她们都是在地震中失去孩子,后来又怀孕的母亲。也许有人认为,地震后很快又结婚生子是无情的表现,但重组家庭和孕育第二个生命,是对心理创伤最好的修复。家庭能给人带来归宿感,有依靠,而孕育第二胎是让失去孩子的女人恢复母亲角色的唯一方式。再次怀上孩子,原本的生活状态又回来了,心理创伤自然会降低。

自助方案四:相互倾听交流,互为心理医生

只有宣泄出恐惧,在交流中与他人找到共鸣、关爱,才不会感觉无助和孤独,才有勇气面对未来。这时候,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心理治疗师,倾听对方的倾诉,安抚对方的情绪。需要注意的是,在和对方谈论灾难时,语气要平和安静,并要回应他们的宣泄。比如不断回答“哦,原来是这样……我也感到很难过……”之类的话,这样倾诉者会觉得自己被理解、接纳了,更有利于宣泄出心中的痛苦。

自助方案五:注意观察细节,3岁孩子也有创伤记忆

在医疗点,居民燕子把自己3岁的女儿丹丹抱到心理专家的面前咨询:“地震后,娃娃脾气暴躁了,不爱和小朋友要,响动大点儿就把自己关在房间里。”

地震后情绪、性格发生变化的儿童不是少数。专家说,丹丹虽然才3岁,但也是有记忆的,只要悲伤和恐惧的记忆依然存在,就必须干预和处理。否则就是一颗定时炸弹,对孩子终生造成不利影响。

震后的人们会更关心个人基本生存问题,如环境是否安全、健康是否有保障等;会担心自己及所关心的人;会不自觉地表现出惊慌、无助、逃避、退化、恐惧等行为;渴望生活能够尽快安定,恢复正常;希望得到他人情感的理解与支持等等。

专家的疏导建议

心理专家指出,灾区心理干预需要持续进行,受灾群众很难在短时间内脱离梦魇,回归正常状态。短期心理辅导干预只是暂时性的,长期的心理治疗需要多方力量参与,提供综合解决方案。

帮助受灾者愈合心灵上的创伤,是一个漫长和艰难的过程。

究竟怎样才能更好地进行灾后健康心理重建呢?

平时要加强风险意识,提高应急能力

心理上的突然袭击不仅对心理自身是一个很大的损害,还有可能会因此令人失去正常的判断和处理能力,使本来可控的局面变得非常糟糕。紧张、焦虑、绝望、无助、缺乏安全感、行为退化、精神异常,这些状况都有可能出现。在这方面,加强自我培训尤为重要。

风险意识是观念层面的思想形态,可通过平时关注书报、电视等途径获得,还需要学会自我总结,对遭遇过的突发事件尽量做详细深入的分析,思考下次更为完善的处理方法。

另外,还要靠平时多留意周围人的应对经验。两方面结合积累有效知识,遭遇危机时才不至于那么慌张。

想办法走出悲伤的困扰,可选择尽快接受心理咨询

面对突发灾难的时候,虽然我们悲痛不已,但必须正视灾难本身。如果始终徘徊在悲痛、压抑的情绪里面走不出去,不利于自己的心理重建。

所以,如果感到有心理障碍的时候,应该尽快去接受专业心理咨询,接受现代的心理咨询工具,比如潜意识沟通、意象对话催眠以及养身工具、简快疗法、行走疗法等等。没有心理障碍的人也可以去接受心理咨询,主动防御,保护自己的心理健康。

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也是不错的选择

去关怀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比如伤者家庭、孤儿,让自己忙碌起来,带动周围与自己同样挣扎的人走出来。你可以告诉幸存者“相信我,这里很安全”,话不需要说太多,但语气一定要坚定有力,就像父母抚慰婴儿一样,给予对方安全感,可以通过拥抱和

你还可以组织幸存者聚集在一起,相互支持和鼓励。首先让大家作自我介绍,形成安全的氛围,然后每个人发言讲述灾难发生时的状况,但也不要强求幸存者,这样的回忆也是痛苦的,但就像化脓的伤口必须去脓,不让幸存者们表达出来,这些情绪将来很可能会转向抑郁、内向和沉默。组织幸存者们进行追思,了却他们的心结,也是不错的办法。

合理宣泄情绪,尽量使自己保持忙碌状态

以领导管理与人际沟通闻名于世的卡内基,帮助过许多人走出低潮,克服忧虑。卡内基的第一个方法就是:保持忙碌。忙碌,会使人不再有忧虑的空间。

休闲时也可以多安排一些活动,特别是户外的爬山、运动或打球,尽量让身体动起来,让脑子停下来。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压力下,意外,如车祸更容易发生。一定要有充足睡眠与休息,无论人类曾经面临过多么巨大的灾难,请坚信:“太阳还会照常升起,明天又是新的一天!”

缓解情绪与缓和身体症状的方法

面对如此大的冲击,在灾变发生后,尽快让我们回复日常的生活状态是最重要的。首先要尝试接受现实,抚平情绪的伤痛以及缓和身体上的不适。以下一些简便的方式让我们可以用来帮助自己。

交流

不要隐藏感觉,试着把情绪说出来,并且让家人与孩子一同分担悲痛。

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逃避和别人谈论的机会,要让别人了解自己。

别忘记家人和孩子都有相同的经历和感受,试着与他们谈谈。

休息

一定要有充足的睡眠与休息,与家人和朋友聚在一起。

如果有任何的需要,一定要向亲友及相关单位表达。

在伤痛及伤害过去之后,要尽力使自己的生活作息恢复正常。

工作及开车要特别小心,因为在重大压力下,意外更容易发生。

让时间抚平创伤

不要勉强自己去遗忘。伤痛会停留是正常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