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拉萨,世界屋脊第一城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拉萨,世界屋脊第一城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拉萨是一座被称为圣城的城市,不仅是宗教圣地,更因其雄踞世界屋脊之上,处于绝无仅有的严酷的自然环境,显示了人类文明顽强的生命力,堪称人类城市的奇迹。

拉萨位处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中游北岸,海拔3650多米。这里是河谷平原,四面有八瑞相山环抱,城中布达拉山金顶,气势磅礴雄伟。日照时间极长,年日照3000多小时。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很适合农牧业的生产。这里是地区文明发祥地之一。在漫长的岁月中,拉萨虽然经历了沧海桑田的历史变迁,但它一直是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是世界屋脊第一城

大昭寺:山羊所建的神佛之地

民间一直有一个说法——“先有大昭寺,后有拉萨城”。

高原的历史总是与古老的民间传说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独特的口语传承的文化风貌,平添了神秘。

史籍上第一次出现“拉萨”二字,见于公元806年藏王赤松德赞所立《噶琼寺碑》,其中有言:“神圣赞普先祖松赞之世,始行圆觉正法,建拉萨大昭寺。”由此可见,拉萨的城名,已经出现了近1200年了。

大约公元1世纪前后,拉萨河的古名“吉曲”已经出现,现在拉萨所在地,则被人称为“吉雪沃塘”,意为“吉曲河下游的肥沃坝子”。

传说松赞干布征战路过吉雪沃塘时,时值盛夏,风和日丽,只见周围群山四合,秀水中流,地势宽坦,雄伟壮观。同时这里北通青海,南靠山南,西连象雄,东接多康,地处雪域中枢,交通方便,物产丰富。他便做出了迁都吉曲沃塘的重大决策,吐蕃王朝从此风生水起。

关于大昭寺的来历有一段传说。在1300年前,拉萨平原还是一片荒原和湖沼,藏王松赞干布的王后尼泊尔尺尊公主,试图在这里建一座寺庙,供养她从家乡带来的明久多古神像,即释迦佛祖八岁等身像。但寺庙白天建起,夜里倒塌;今天建起,明天倒塌。

正当尺尊公主苦恼和沮丧之时,文成公主从长安来到了这里。尺尊听说文成公主善于堪舆地形,便到文成公主驻地登门求教。

文成公主经过测算,测出地形如一巨大魔女仰天而卧:拉萨城中心是魔女的心脏,卧塘湖(牛奶湖)是魔女的心血汇成,在此处填湖建寺可以镇魔。

史书记载:“为了使仰天躺在地上的女魔四肢受到控制,人们在她身上钉了12根钉子用以固定。”这12根钉子相传就是现今大昭寺主殿内的12根柱子。

要建成供奉释迦牟尼的寺庙,还必须调集lOOO只白山羊,从北郊的果噶拉山驮运土石,把卧塘湖填平,才能完成这样的功德。

松赞干布和尺尊公主采纳了文成公主的主张,征集了许多民夫和1000只白色山羊,开始填湖建寺。一时从湖边工地到果噶拉山麓,驮运土石的白山羊络绎不绝。这段路程实在太远,驮的东西太重,不少山羊倒毙路边,还有更多的腰背磨烂,痛苦万状。

大昭寺开光的时候,松赞干布和他的两位王后,感念白山羊的功德和付出的牺牲,吩咐匠人雕出一只白色山羊,安置在大殿一角,让它和大昭寺其他神祇一样,享受信徒香客的朝拜和祭祀。

今天的拉萨这两个字就是从大昭寺演变而来的。最早拉萨不叫“LASA”,古文书上都是“RASA”,“RA”是山羊,“SA”是土地,意思是山羊建的地方。后来因为修建了这样神圣的纳佛殿,里面供奉了佛祖的像,有佛经、佛塔,还有四面八方的信徒来这里朝圣,大家都认为这个地方是佛地,所以又改“RA”为“LA”,在藏语里是佛的意思。

从此,拉萨成了红尘中的“神佛之地”。

大昭寺至今还保存着文成公主进藏图、大昭寺修建图、白山羊驮土图等,这些都成为大昭寺壁画里的珍品。

八廓街:桑烟弥漫的转经道

在古城拉萨中心,有一条特殊的街道。它以环状姿态守护着大昭寺,划分着旧时拉萨与外面的界限。它虽然只有短短1000多米,却是无数人心中的神圣之路,它用宽广的胸怀调和着古老的传统与现代的时尚,它像磁石一样吸引着虔诚的信徒来此聆听佛陀的声音,也吸引着各地的游人来此感受它的特殊气场。

这就是八廓街,一条藏民族的千年转经路。一条融合了宗教、建筑、商业与爱情的神奇之路。

八廓街又名八角街,位于拉萨东郊的老城区。在拉萨,无论是游客还是朝圣者,甚至是那些没有到过拉萨的人们,几乎没有人不知道八角街的。但当地人还是爱称呼它“八廓街”,八廓街会成为八角街,这里面还有个趣谈:据说的近邻四川人在拉萨占很大比例,而在四川话中,“廓”与“角”的发音相近,所以,就把八廓街误读成“八角街”了。后来,望文生义,许多人甚至以为八角街是因为环形街道有八个角了。误读虽让人产生了迷惑,但却让更多的人认识了它、记住了它。

公元7世纪,藏王松赞干布下令在卧塘湖修建大昭寺,以供奉尺尊公主和亲带来的释迦摩尼8岁等身像。大昭寺建成后,引来了众多朝圣者朝拜,日久逐渐踏出环绕大昭寺的一条小径,这就是最初的八廓街。15世纪后,随着大昭寺逐渐成为藏传佛教传播的中心,其周围相继出现僧人宿舍、宗教学校、小寺庙建筑,众多信佛者迁居大昭寺周围生活,八廓街上逐渐出现了大量民居、店铺、旅馆、手工作坊等设施,并最终发展成为如今的规模。

每天清晨,随着两旁店铺开门营业,临时摊位也陆续摆放上了琳琅满目的物品。这里到处可见千姿百态的铜制佛像、做工精细的银制酥油灯、小巧玲珑的手摇经筒、古色古香的印经木板,以及色彩缤纷的唐卡、经幡。也有闪亮夺目的绿松石及各类饰品。不论东西的真假,质量的好坏,在那里买到的东西本就沾染着佛的气息,以它们送给亲人朋友,那种意义已不是金钱可以估量的。

无数佛教信徒转动着经筒,念诵着经文,在这条以大昭寺为中心的环形道上顶礼膜拜,他们随便从某一个点切入,也可以随便在哪一个点上离去,一切顺其自然。

行走在八廓街的青石板路上,除了被充满民族风情的商品吸引,被虔诚的信徒感动,让人陶醉的还有两旁那些古老的藏式建筑。在五色经幡和蓝天白云的映衬下,它们古朴厚重的墙体布满历史尘埃,大小不一的石材恰到好处地衔接成型,变成一座座坚固的房屋。室内梁枋及家具以红、黄、绿、蓝原色绘制艳丽彩画,聚合成热烈的色调,恰如藏民族淳朴、热情的性格,房屋门、窗上小下大的边框边饰都使用黑色,寓意为“牛角”,传说能给人带来吉祥。这种装饰不分建筑等级,普遍应用,是统一藏式建筑风格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与建筑整个儿上小下大的结构相呼应,增强了建筑造型的稳重、庄严感,颇有独到之处。但也有专家分析,说寒冷,而黑色聚热,因此门窗边框用黑色能使房屋更温暖。

八廓街最著名的建筑要算黄房子“玛吉阿米”了。这栋小楼之所以能使用黄色,因为这里曾是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秘宫,是仓央嘉措与情人幽会的地方。“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仓央嘉措的情诗记录了一位高僧和俗世女子的爱情传奇。

靠窗坐下,一边喝着醇香的奶茶,一边把店里专为客人提供的精美藏纸笔记本铺开在厚重的黑色木制桌上,写下自己对爱情的期许和对未来的祈愿,那一刻,时光会穿越红尘,仿佛听见仓央嘉措吟诵的诗句——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布达拉宫:只有灵魂可以触摸的高度

关于布达拉宫,我喜欢用我的一位诗人朋友的话来形容——堆在天上的积木。他说人间的词汇无法形容。

布达拉宫建在玛布日山上,成了玛布日的顶,或者说玛布日就是布达拉宫的基脚。玛布日默默地承载着一座圣殿,在众目睽睽之下隐藏着自己。可它终究因布宫的大名而在多如牛毛的群山中拥有了至高地位。玛布日在汉语里的意思是:红山。我猜想不出是它质具红色还是因为布宫年年粉刷宫墙的红色颜料浸染了山体。

布达拉宫背面有一片水清林幽的所在,古柳蟠生,碧波清澈。高原凛冽的寒风和绚烂的阳光把古柳雕刻得富于张力、苍劲不凡,看惯了江南垂柳的千娇百媚,绝不会想象出世间还有这种形态的柳树。这就是拉萨著名的园林——宗角禄康。里面的龙王潭是布达拉宫附近最著名的水域,水中倒影的布达拉宫别具风情。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都喜欢那些老树和安静的湖泊,似乎在那样的地方走走,高原反应也瞬间减轻了许多。

布达拉宫始建于公元7世纪。公元641年,对于文化来说,是极为重要的一年。这一年,头顶天生一个阿弥陀佛像的吐蕃王松赞干布迎娶唐朝文成公主,汉唐王朝的先进文化也被带入了高原。史书记载文成公主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李雪雁。16岁的花季少女李雪雁奉命进藏,到拉萨时已是年满19的大姑娘,路上三年经历过的艰难险阻,光是想象一下,你都会对这个奇女子钦佩不已。

松赞干布把整个红山都当作了地基,为文成公主建成了布达拉宫。建成后请人一数,恰好999间宫室,便下令再在红山顶上筑起一间凑足千数。这一间叫法王洞,供奉着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及一干近臣妃嫔的塑像。后来因战乱失火,布达拉宫几成废墟,但一千多年来保存得最好的,就是这间法王洞。所以,布达拉宫只有法王洞是初建时的产物。公元1645年,五世达赖喇嘛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他主要修建了白宫部分,他圆寂后,第巴?桑杰嘉措主持修建了红宫。政教合一的体制安排在白宫议政,在红宫进行宗教活动。历经相当长时期,布达拉宫才有现在的规模。

从平措堆朗大门到白宫大门,是一条窄窄的廊道,没有窗户,右侧有好几个深邃的墙洞,这些墙洞既能通风借光,又能保持廊道的幽凉,还能让人对厚达数米的宫墙一目了然。

站在白宫门口,返身南望,远山祥云缭绕,拉萨河如衣带飘过,城市尽收眼底。布达拉宫不仅是政治与宗教文化的中心,也是历代达赖喇嘛的冬宫。现在红宫里最可看的便是历代达赖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尤以重建布宫的五世达赖灵塔殿最为壮观。五世达赖1652年曾带3000僧俗官员前往北京,得到清顺治帝敕封的金册、金印,他将此金印作为自己执掌政权的主要标志。他也是仅次于松赞干布,第二位对藏族统一作出卓越贡献的人物。

布达拉宫的壁画通过十多年修正护理已逐步恢复原貌。壁画十分精美,内容多为佛教故事,宣扬佛法和佛祖的无量功德,仅西大殿二楼就有壁画698幅,取材涉及历史人物、宗教神话、佛经故事等,还有民俗、体育、建筑等方面,有的以单幅表现,有的以横卷形式将画面相连缀。

300余年来,布达拉宫收藏和保存的大量的历史文物,有佛塔、塑像、唐卡、经文典籍,还有表明历史上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关系的明清两代皇帝封赐达赖喇嘛的金册、玉册、金印以及金银器、玉器、瓷器、珐琅和工艺珍玩等。

玛布日山脚下,也就是布达拉宫脚下,有个洞穴甜茶馆。那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山洞,里面没有任何装饰,原原本本的山石岩体就突兀在你眼前,恍惚间,你似乎远离了城市……此时再回望布达拉宫,想必你也会产生这样的神秘观感:发现它已不是一座建筑,而是湛蓝天空下盛开的一朵圣洁的莲花,红宫则是莲花的花蕊。

三大寺:擎起那一缕温暖的佛光

如果说,拉萨是一把理解的钥匙,那么,寺庙和喇嘛则是一把理解拉萨的钥匙。因此,要触及拉萨的灵魂,必须首先要走进拉萨的寺庙,走近缥缈的梵音和修行的喇嘛。

西出拉萨10公里,当路旁的山坡上那个仿佛白色米堆般的白色建筑映入眼帘时,哲蚌寺便近在咫尺了。在拉萨,哲蚌寺是座身世显赫的寺庙——它不仅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三大寺庙之一,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寺庙。在藏语里“哲蚌”意为堆积大米。

哲蚌寺位于根培乌孜山南坡,占地面积约20万平方米。抵达后,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画在岩石上的三尊佛画像。画像一大两小,俗称“师徒三尊像”。离画像不远处,可以看到一年一度雪顿节展佛用的大铁架。

从哲蚌寺山门外,朝上望去,这个容纳过万名僧人的所在,建筑群沿山势逐层而建,气势恢宏,鳞次栉比。进入山门是按顺时针方向行进——不变的朝圣之路、转经之路。

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的弟子降央曲吉?扎西班丹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哲蚌寺建成后,很快发展为格鲁派寺院中实力最雄厚的寺院。哲蚌寺的建筑很多,出名的除了“甘丹颇章”、“措钦大殿”,就是四大“扎仓”和所属康村等。

能赶上雪顿节上哲蚌寺无疑是最幸运的,能够亲见展佛的一幕:喇嘛们抬着几吨重、卷成柱形的刺绣唐卡佛像往展佛台方向走,那些旁边的人流都希望自己也能沾一沾佛的恩泽,纷纷上前帮忙抬举,但有的人个子很小,肩膀够不着佛像,于是就双手紧紧抱着唐卡布卷,让自己全身悬空起来,这时没人呵斥他们——谁都想以自己的方式亲近佛。

色拉寺与哲蚌寺齐名,寺在拉萨北郊的色拉山上,在拉萨三大寺中是最后修建的一座,传说山下原长满了色拉(野玫瑰),因而得名。色拉寺创建于公元1419年,是宗喀巴的弟子释迦益协受宗喀巴委派主持修建的。

色拉寺的主要建筑有措钦大殿、麦巴扎仓、结巴扎仓(二扎仓属显宗)、阿巴扎仓(属密宗)及三十二个康村。

色拉寺以辩经最为出名。除了周日,每天下午三点在各个辩经院都举行辩经,这种活动并不是一种表演而是僧人们日常的功课,他们通过辩经不断提高自己的学问地位。僧人们辩经时机智敏捷,神气活现。说到得意处,“啪”地一个搓掌,右手斜插下去,俨然对方观点不堪一击。

三大寺院中,相较于其他两寺的大气磅礴,色拉寺无疑是最灵秀的。那些山崖间的树木、山涧的水流、光滑的山石,像极了国画,意境优雅而深远。如果你喜欢登山,那里可是拉萨人最喜欢的登山处。许多人会奋力爬上去,再从那面光滑、倾斜的山壁上滑下来,一时间,大人孩子都如同到了游乐园,欢笑不断。累了,去树林歇会儿,渴了,就掬一口山泉。那种人间的欢愉与尽在咫尺的佛像庄严丝毫也不冲突。

甘丹寺位于拉萨达孜县境内拉萨河南岸海拔3800米的旺波日山上,是黄教六大寺中地位最特殊的一座寺庙,它是由藏传佛教格鲁派的创始人宗喀巴及其两个弟子于1409年亲手创建的,可以说是格鲁教派的祖寺。

甘丹寺修建在高山之巅,崇山峻岭中,汽车沿着之字形土路盘旋,从山下上到寺院约10公里。甘丹寺是格鲁派六大寺院之首,而且是最早的一座。它与哲蚌寺、色拉寺合称“三大寺”,全盛时期有近4000僧侣。

或许是因为甘丹寺相对来说离拉萨市区距离更远,而且历来更注重佛教理论的研究,所以,甘丹寺并不像哲蚌寺、色拉寺那么声名远扬,到这里来的游客也相对较少。

“赤多康”是甘丹寺最早修建的佛堂之一,也是宗喀巴和历任法台的卧室,1720年索朗多吉进行了扩建,到18世纪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时期加盖了金顶。由于殿内保存有宗喀巴和历任法台的衣物,所以又叫存衣殿,是宗喀巴大师当年生活之地,也是他圆寂之处。

寺内还保存着历代甘丹赤巴的遗体灵塔九十余座,并藏有许多明代以来的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工艺品,其中有1757年清代乾隆皇帝赐予该寺镶满金银珠宝、书有汉满蒙藏四种文字的盔甲,国家特级文物、纯金汗书写而成的藏文《大藏经》中的整套《甘珠尔》佛经,由十六罗汉和四大天王等组成的整套二十四幅的缂丝唐卡“唐绣”。这些文物难得一见,除非在特定的节日。比如该寺一年一度规模盛大的“甘丹绣唐节”。

时光荏苒,三大寺驻守着拉萨,与她一道聆听着岁月的呼吸,为她擎起那一缕温暖的佛光。

异乡客:沉浸在拉萨的阳光里

初到拉萨的人,会为这里炽烈的阳光所沉醉。这阳光是透明、摄人心魄的,阳光下的一切也是耀眼夺目的。

一些异乡客沉浸在拉萨的阳光里,就再也不舍得离去。八廓街里、拉萨河畔遍布着许多很有情趣的小酒吧,小餐馆,它们的主人都曾是游客,却被这里迷惑,就把自己漂在了这里,成了拉萨的半个主人,他们大部分绝不是为了生计,只是为了享受这世外桃源般的悠闲,也为了以这里为起点,选择不同的季节,邀朋约友一起去看林芝桃花满山,去看纳木错湖水清透湛蓝,去看藏北草原绿草茵茵,去看珠峰白雪皑皑……

四处转悠时不要忘记三件宝:太阳帽、墨镜、风衣,这些装扮很实用,也会让你瞬间洒脱不羁,与高原阳光的炽烈相得益彰。

在拉萨,你该去那些藏漂们的酒吧、餐吧坐一坐,你可以听到很多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你也可以住藏式家庭旅馆,享受地道的藏家生活;还可以去朗玛厅消遣,观摩原生态的民族歌舞;最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去个老字号的甜茶馆喝杯香浓的甜茶,吃一碗滋味浓郁的以牦牛骨汤制作的牛肉面,体会一番拉萨人日常的最爱;还可以去专门的藏餐馆吃一份糌粑团、生牛肉沾辣酱、血肠等,配酥油茶、青稞酒或本地产的啤酒都是不错的选择。

购买特色纪念品可以去八廓街的迷踪小巷转转,不管小路条条,你只管往一个方向走,基本能找到出路。即使迷路,也不打紧,拉萨每个街口都有便民服务站,问问他们,是既清楚又可靠的。那些街道里面,到处都镶嵌着商铺店面,有热闹的、有寂寞的,指不定哪个里面就有你中意的宝贝,许多货品来自尼泊尔、印度,很具异域风情。手工制品也不少,基本没有统一标价,所以有时间还是要多走两家、多做比较。累了,可以随便钻进一个小餐馆,点一份咖喱牛肉饭、酸奶、甜茶、藏面、藏饺等,这些食物都很清淡好吃,而且不贵。也可以去专卖店购买藏香、藏药、唐卡、寺院开光的饰品等。

当你把佛珠送给了父母,绿松石送给了情侣,金刚杵送给了朋友,你已经把一个美好的愿望许给了自己,已经与圣城拉萨结了一个缘。

异乡客的观念里,人生就是一场旅行,不必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在路上”代表自由、理想、爱。你与他们萍水相逢不必谈过往、不必问家事,只需共同沐浴在这座阳光古城的温暖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