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糜蛋白酶联合异丙托溴铵对74例创伤性湿肺的疗效研究与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糜蛋白酶联合异丙托溴铵对74例创伤性湿肺的疗效研究与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急性创伤性湿肺是指在急性胸部外伤后发生呼吸困难的病理过程,多由创伤、应激和误吸或误服有毒气体或液体引起,主要病理改变为肺泡和毛细血管损伤并有间质和肺泡内血液渗出以及间质性肺水肿,使肺实质含气减少而血管外含水量增加,导致通气和换气功能障碍、肺动脉压和肺循环阻力增加[1]。上述病理变化在创伤后12~24 h内呈进行性发展,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从而不得不使用、甚至依赖有创通气,最终延长患者的住院时间并会降低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74例创伤性湿肺患者中包括车祸外伤58例、高处坠落伤9例、刀刺伤5例、服毒1例和胸部挤压伤1例,按性别、年龄以及《危重患者评分(APPCHI II)》评分均数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7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59.8岁;对照组37例,其中男性21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60.2岁。患者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低氧血症,其中14例因肋骨骨折而存在反常呼吸,但两组患者在生命体征等相关临床指标上无显著差异,且都无立即使用有创呼吸机的必要。

1.2治疗方法

对所有治疗患者均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和常规生化等检查、计算氧合指数、测定《APPCHI II》评分。常规治疗包括:保持气道通畅、加强抗感染治疗、抑制全身炎症反应、肠内/肠外营养支持、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治疗组患者每8小时加用1次糜蛋白酶(上海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生产,4 000 U/支)8 000 U和异丙托溴铵500 μg雾化吸入治疗[2]。治疗1周后,再进行血气分析以及血常规(白细胞计数)、电解质水平等检查,比较疗效。

1.3统计学方法

对检测结果以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采用x2检验。所有统计学分析均使用SPSS 10.0软件完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氧合指数指标比较

治疗1周后,治疗组中有24例(64.86%)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好转,4例(10.81%)患者无明显变化,8例(21.63%)患者下降,其中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进行有创通气者2例(5.4%);对照组中有17例(45.95%)患者的氧合指数较治疗前好转,7例(18.91%)患者无明显变化,13例(35.14%)患者下降,其中进展为ARDS并进行有创通气者5例(13.51%)。两组差异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2.2白细胞计数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因创伤应激反应,多数存在急性炎症反应,平均白细胞计数均高于正常值,其中治疗组平均为14.3×109/L、对照组平均为14.9×109/L。治疗后,治疗组中白细胞计数下降患者有35例(94.6%)、对照组中白细胞计数下降者有28例(75.67%),具体见表1。这可能与患者呼吸功能改善后全身炎症反应减轻有关。

2.3其它相关指标比较

其它相关指标包括电解质指标、肝和肾功能指标、心衰指数以及住院天数。治疗后统计发现,治疗组中25例上述指标改善或稳定,占67.6%;对照组中19例上述指标改善或稳定,占51.4%。两组比较,P均<0.05,有统计学意义。

2.4药物不良反应

在治疗组37例患者中,有2例出现口干、1例出现口腔溃疡,其他患者无药物不良反应。心率增快似与异丙托溴铵抑制迷走神经有关,停用后症状消失。

3讨论

创伤性湿肺是急性创伤后的常见并发症之一,其症状程度不一,但严重者可在较短时间内进展为ARDS,从而危害患者生命并增加患者的医疗负担。目前,对创伤性湿肺的治疗方案还很多样化,没有统一的标准[3]。例如,临床上一度认为,加强对全身炎症反应的控制、使用激素类药物能够延迟或消除创伤性湿肺的发生,而有创呼吸机的使用对重症创伤性湿肺治疗具有重要意义[4]。

不过,从我院对创伤性湿肺患者的治疗结果看,加强局部气道护理及雾化吸入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创伤性湿肺的危害性[5]。作为雾化吸入的一线用药,糜蛋白酶具有肽链内切酶作用、能切断蛋白质大分子的肽链,同时还有脂酶作用、能水解某些脂,故有稀释和溶解痰液、减少肺间质渗出的作用,在创伤性湿肺发作初期能有效阻断疾病的发展进程[6]。肺部炎症渗出物的减少也有助于肺的有效呼吸膜面积增大、气-血交换情况得到改善。异丙托溴铵是迷走神经抑制剂并兼具舒张小气道的作用,对创伤性湿肺时的高迷走反射有很好的抑制作用,而小气道痉挛状况的改善也能使患者的氧合情况好转。此外,采用雾化吸入的方式能使药物与受损气道和肺组织有更大的接触面,从而起到很好的治疗效果。

总之,对创伤性湿肺治疗,全身性治疗当然不可或缺,但在全身治疗的同时加强对局部气道的治疗有助于患者渡过前1周的危险期,对医患双方都有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 李智明, 李晓兵, 李智梅, 等. 痰热清对创伤性湿肺治疗效果的临床对照研究[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0, 14(3): 48-49.

[2] 徐圣葆, 刘丹丹, 梅晓东, 等. 雾化吸入疗法在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治疗中的评价[J].中国药房, 2009, 20(26): 2051-2053.

[3] 王祥瑞. 急性肺损伤――基础与临床[M].北京: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5: 75-78.

[4] 秦雪冰, 俞森洋. 热休克蛋白70保护呼吸机所致肺损伤[J]. 国际呼吸杂志, 2006, 26(3): 206-208.

[5] 沈洪, 于学忠, 刘中民, 等. 急诊医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 192-205.

[6] 国家药典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化学药和生物制品卷[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887-1888.

(收稿日期:2012-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