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民族歌剧教学优化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民族歌剧教学优化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民族歌剧教学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和人物对白为主的戏剧形式。我国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了歌剧的雏形。中国民族歌剧随着西方音乐观念的深入逐渐西化的同时,根据我国国情加入了新的元素,充满丰富的民族气息。民族歌剧的现代化也对艺术院校的人才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民族歌剧教学应与时俱进,在强调基础教育的同时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质的提高,使民族歌剧教学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二、民族歌剧教学模式优化探讨

民族歌剧教学模式优化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的特色,从课程设置的针对性、社会要求的实用性、内外结合的统一性及教学过程中的渐进性和连续性出发。

(一)课程设置的针对性

民族歌剧作为一门融声乐演唱、舞台表演、舞蹈和台词对白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对表演者的综合素质有较高要求。各高等院校或专业院校作为民族歌剧教学的主要阵地,在培养歌剧表演人才方面应肩负起责任。我国高等院校或专业院校的民族歌剧教学起步较晚,发展缓慢,课程的安排和设置也是在西方歌剧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以简单的模仿。民族歌剧教学中存在着“一手抓”的现象,各学科间课程设置的针对性不强。因此,在民族歌剧教学中应根据教育改革的要求,课程设置突出“实际、实用、实践”原则,加强对学生专业艺术修养的培养。笔者认为,在民族歌剧教学优化课程设置中,应做出以下改进:1.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集音乐、诗歌和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戏剧表演,歌剧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悠久。中国宋、元时期的戏曲中就已存在民族歌剧的雏形,由此可见民族歌剧历史之悠久,与其有关的理论知识也是歌剧艺术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民族歌剧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歌剧表演技巧的同时熟悉我国民族歌剧的魅力和发展史,为更好地掌握表演技巧和角色提供理论支持。2.针对民族歌剧的跨学科性特点,教师在民族歌剧的教学过程中应有针对性地教学,贯彻声乐练习、表演课程、舞蹈形体、实践演习等为一体,让学生将所学、所练运用到实践中,用各种有声语言和静态动作展现民族歌剧的魅力。

(二)教学模式的实用性

民族歌剧是一门实用性极强的学科,学习的目的在于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技巧运用到实际歌剧表演之中,愉悦观众的同时也使自己得到艺术享受。因此,在民族歌剧教学中应秉承以讲为辅、以练为主的教学模式,突出歌剧教学的实用性。首先,在民族歌剧学习的入门阶段,教师应通过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将学生带入歌剧的世界;其次,学生对歌剧历史、基本声乐演唱、表演技巧和身段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后,应加大基础训练,让学生通过高强度的练习感受到民族歌剧的魅力,体会歌剧的特点等。因此,在民族歌剧教学中,教师应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社会对歌剧表演人才的要求,从实用性出发,优化教学课程设置。

(三)优化内外结合的统一性教学模式

传统民族歌剧教学中存在专业课程与基础理论脱节的现象,即在以往的练习过程中,过分重视对歌剧中角色特征等的训练,忽略对歌剧中角色外部特性的创造,学生在练习中也过分依赖教师在知识传授中的作用,填鸭式地接受有关声乐、台词、形体等方面的知识,没有对这些知识引起重视,更没有将所学知识和表演技巧运用到歌剧人物角色中。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在声乐课上得满分的学生,上台面临新的表演课题却手足无措。因此,在民族歌剧的表演和训练中,应做到内部感觉和外部体现并重,做到“喜形于色而情动于衷”。因此,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首先就要培养学生的反应能力和感悟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内部体验和外部体现相

结合。

在民族歌剧的教学中,教师还应注重对学生想象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因为歌剧表演既可以说是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艺术创作,也可以说是对历史现象或文学题材的另一种艺术体现,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都要加上自己对角色的领悟和想象力。而想象力是指在艺术创作中根据已有的表象记忆,艺术家对人物角色的感悟创造出新的形象。因此,教师在民族歌剧的教学过程中应创造条件,调动学生的想象力,鼓励学生创新,启发学生分析剧本环境和角色设置,用学生丰富的思维来完善剧本的不足或使剧本充满“人性”,使剧中人物鲜明。

(四)教学过程中的渐进性和连续性相结合

民族歌剧教学连续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无止境的,尤其是民族歌剧这历史悠久的国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断地教授与之相关的专业知识,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在民族歌剧教学过程中的渐进性则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要求。因此,在民族歌剧教学课堂上,教师应不拘泥于常规的教学模式,将学生带出课堂,给学生多一些练习表演机会,使专业课程在实践中得以体现和深化。比如,学校与演艺机构合作,为学生提供校外实践训练基地和表演的舞台。此外,教学中还应注重对多元化人才的培养,根据国家教育政策和自身办学条件,确定教学方针,培养有特色的民族歌剧表演人才。

结语

民族歌剧教学应与时俱进,教学模式优化改革中应做到课程设置的针对性、教学模式的实用性、优化内外结合的统一性与教学过程中的渐进性和连续性相统一,从而促进民族歌剧教学的优化和歌剧表演人才的全面培养。

参考文献:

[1]付翠屏.民族歌剧经典曲目《恨似高山仇似海》教学心得[J].戏剧之家,2010(2)。

[2]姜有为.湘版高中音乐鉴赏:音乐与歌剧教学设计[J].教育资源库,2001(4).

[3]吴建华.培养民族歌剧表演人才的思考[J].思考与研究,2009(5).

[4]刘海燕.民族声乐表演教学中戏曲身段课程的设置及应用原则——兼论高等艺术院校声乐表演课教学模式的改革[J].艺术探讨,2010(5).

作者单位:河南艺术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