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从关注双基到关注四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新课标把双基改成了四基,在原来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增加了基本活动经验和基本思想。对于这一变化,很多教师不知该如何应对,课堂上该怎样加入后两基的教学,四基之间又是什么关系,该以谁为主。另外,有老师担心,一节课中,同时关注这么多,能顾得过来吗?每一基的关注又应该投入多少精力呢?其实不仅是一线的老师们,就是教研员,也有这一方面的困惑。
听了吴老师的“搭配问题”一课的教学,使我豁然开朗,如迷失方向的航船一下看到了指航灯一样,让我清楚了由双基向四基过度的方法。
首先,要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是让学生的思维经历探究,思考,推理的过程,而不是有这样的形式。课上,吴老师首先提出,三件上衣和两件下衣,共有多少种不同的穿法。并请同学们自己探究,寻找方法。然后又把这一方法推广到早餐和走路。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学生经历了“单独思考”-“动手操作”-“集体交流”-“修改方案”-“感知方法”-“实际应用”-“形成方法”等环节。从思维上,真正经历了一次洗礼。
在单独思考过程中,课堂是安静的,虽没有同桌的交流,没有小组的互助,但此时学生的学习是有效的。很多教师认为,既然要求小组合作,就应该时时合作,要不然,很不踏实。却不知道,学生还没有思考,并没有自己的想法,这样的讨论,这样的交流,是表面的,是无效的。而吴老师的课堂上,虽然安静,却此时无声胜有声。同学们有画的,有摆的,有数的,有算的。都在用自己的知识和方法在进行问题的解决,都在努力的寻求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是一开始就请同学们小组合作而达不到的效果。
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同学们积极主动,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完全展示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的同学用文字,有的同学用图画,有的同学写算式,有同学只找到2种,3种,有同学找到了4种,也有同学找到了6种。随着答案的不断丰富,同学们逐步理解了应该有6种方法。在这一过程中,许多同学在不断的修改自己的做法,完善自己想法。并且,在这一过程中,同学们理解了符号的好处,知道了解决问题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培养了学生有序思维。学会了分类研究。同时渗透了模型思想。
然后,吴老师巧妙地把衣服的搭配,拓展到食品的搭配和道路的搭配。从课上的教学看,这是很有必要的,虽然我们的学生学生经历了刚刚的学习过程,也感知了丰富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但大家能够运用这样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了吗?也就是说,同学们形成技能了吗?从课上的情况可以知道,没有。在数道路时,依然有同学数错,3条的有,6条的有,9条的也有,所以,巩固方法,是很有必要的。也就是说,我们照顾了思想方法的渗透,关注了学习过程的教学,那么另外两基的教学,千万不能丢了。
通过三个实例的学习,同学们基本上掌握了方法,学会了运用。一节课下来,有方法上的学习,有技能的训练,有思想方法的渗透,也有学习过程的经历,真正是一节关注四基的教学。“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学生学会学习数学”、“让学生养成学习的好习惯”,这些不正是我苦苦追寻的教育理想吗?不是对我们常说的让学生“乐学”、“善学”、“会学”的最好解释吗?数学教师不只是要传授知识与技能给学生,更应把启迪学生智慧、完善学生人格作为我们教师的重要责任来看待。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是夯实知识基础的教师,要与时俱进地看待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能根据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数学知识连成“知识链”、构建“知识网”,形成立体“知识模块”,避免对数学知识的肤浅化、形式化。一个优秀的数学教师还应该是能教出数学味道的教师,要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严整、推理与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有机会真正经历“数学化”获得数学思想和方法。
听完吴老师的课,我有一个感觉,这样的课堂,更高效,不仅教会了学生知识,而且教会了学生方法。这样的课堂,有后劲,是为以后学习铺路的教学。这样的课堂,是我们以后追求的课堂,教师轻松,学生喜欢。当然,这样的课堂需要更多的功夫,就像吴老师说的,“借鸡下蛋”、“设置陷阱”、“搭脚手架”……这样的教学技巧,这样的教学功夫,是需要老师们学习的,提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