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运用与设计浅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提问”的运用与设计浅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536.42 【文章标识码】A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3-0092-02

在新课程理念下,地理课堂教学应体现“一个中心,两个为主,三种方式”的基本思路。一个中心即以问题为中心;两个为主即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三种方式即学习方式应体现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因此,新课程下,地理课堂教学中师生都围绕着“一个中心”来合作完成的。学起于思,思源与疑。没有问题的教学不能称其为教学。因此,教学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要经常设问,即“提问”。

教学提问是一种古老而常用的教学手段,历来为教育者所重视。从古至今,教育成功者无不从中获得收益。如门生三千的孔子,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叩其两端”,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方面去探究知识;《学记》中有这样的论述:“善待问者如撞钟,扣之以小者则小鸣,扣之以大者则大鸣”,这就是说:教师既要善于向学生提出问题,又要善于回答和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以生成共鸣。因此,说明教学“提问”在课堂教学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功能,它既是课堂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刺激学生思维和学习的一种基本教学方法。“提问”如果设计科学,运用得当,必然会引起师生共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教学“提问”运用得当与否,必然关系到是否有利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形成。

兴趣是学习自觉性的起点,是智慧、灵感的源泉。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知者。”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由“被动学”转为“主动学”,实现学生“要我学”到“我要学”转变的新课程理念,兴趣至为关键。而科学地设计好“提问”,就能够起到这一奇效。记得每一届文理分班后,我都会遇到同学们向我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如何才能学好地理?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以反问的方式给他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要学好地理,你们首先要掌握好地理学习的“五W”的原则,你们知道“五W”原则的内容吗?学生们相互询望,满脸木然,犹如坠入云海不知所以然,这时我在黑板上板书出地理思维“五W”原则,即:What――什么,这里泛指地理事物,When――地理事物发生的时间,Where――发生地点或地域分布,Why――地理事物的成因,How――解决措施。然后,我以一个实例给学生们讲解,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地震为例给学生们讲解“五W”原则在地理学习上的应用。首先,What――指汶川地震,When――发生时间,5月12日,Where――四川汶川,Why――板块碰撞,岩层断裂,地球内能释放,How――我们今后如何解决地震带来的困难以及救助措施。学生们很快就懂得了“五W”原则,同时也消除了地理学科难学的思想障碍,起到了激励的作用。同时,为了巩固既得成果,我又在黑板上给同学们设计了一个填充式问题:要真正地学好地理,大家要把黑板上的空填充合理,从中感悟真谛即可。书山有路“ ”为径,学海无涯“ ”作舟;地理无疆“ ”为桥,师生有情“ ”为伴。同学们既有即兴回答的,也有用俗语套填的,还有一头雾水望着我不知所言的,托额凝思的,但两分钟过后,班级还是静下来了,他们用期盼的目光看着、等待着答案,我笑了一笑说,其实这是一道很开放的试题,你们的答案在某个角度上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以我的理解,可以填上乐、趣、图、探四个字。即读书要快乐,学习要有兴趣,地理离不开图,师生合作离不开探究。只要我们能悟得其中道理,地理自然能好。学生们掌声热烈,从而真正起到了激发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作用。那么,我们如何能实现科学合理的设计“提问”,运用提问与地理课堂教学之中呢?下面将本人多年来的一些尝试诉表于各位同仁,敬恭批评。

一、科学合理地设计“提问”

应该具备三个基本条件:一是“提问”的内容要紧扣本堂的课堂教学重点;二是问题表述要言简意赅;三是具有启迪思考价值。如:我在讲述气旋、反气旋一节内容时设计了这样的两个“提问”:

1、赤道附近海域为什么没有台风的形成?

2、《三国演义》中有诸葛亮巧借东风之事,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是季风气候,冬季诸葛亮是如何借得东风的呢?

二、科学合理地设计“提问”,要把握好“提问”的数量和“提问”的时间

“提问”的数量即不易过多,也不易过少。过多,会出现“满堂问”现象,既会打击学生求学的积极性,还会造成教学过程被割散。过少,给学生的思维刺激偏少,思维强度不够,学生易出现“思维溜号”现象。那么,如何把握呢?这要看我们的单节课时间长度而设计。我们学校现在一节课的时间为40分钟,那么,在这40分钟之内,学生一般会出现3――4个低兴奋点时段,第一个最早出现在上课后8――10分钟时段内,第二个出现在17――18分钟时段内,第三个出现在25――30分钟时段内,第四个出现在下课前的4――5分钟时段内。因此,设计提问的时间应把握在低兴奋点出现之前,以刺激其思维,所以,平均约3――5分钟可提出一个问题。

三、科学合理地设计“提问”,“提问”的内容要有系统性、层次感

层层设问与追问,形成逻辑性较强的“问题链”,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围绕在问题的探究上。《学记》中有这样一句话:“善问者如攻坚木,先其易者,后其节目”。说的就是这样一个道理。我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组“提问”:

1、晴朗的夏天飘来一朵白云,我们为什么会感到短暂的惬意?

2、日出前的黎明和日落后的黄昏天空为什么是明亮的?

3、霜冻为什么常出现在深秋晴朗的夜晚?

4、农民为什么用熏烟的方法防治霜冻?

5、四川盆地为什么是我国太阳辐射最低的地区?

6、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能最丰富的地区,但也是我国年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为什么?

7、请你用所学的地理原理阐述温室产生的原理。

这组提问由浅入深,由单一知识点作答到多个知识点作答,由封闭性到开放性,由理论到生产、生活实际,即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同时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四、科学合理的教学“提问”设计,要充分体现“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学习终身有用的地理”这一新课程理念,因此,“提问”设计时应贴近生产、生活实际,使地理课堂教学更真、更实、更活、更广。例如:在讲地球运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提问:结合“神七”和“嫦娥”发射,请同学们分析卫星发射基地为什么多设置在纬度位置较低的地方或地势较高的地方?在大气的受热过程中:结合《闯关东》中朱开山利用熏烟救治豆子的片段设计“提问”:当地农民为什么可以用熏烟法防治霜冻?在天气系统中设计了这样的“提问”:

1、为什么我国北方地区冬春季节多沙尘暴天气?

2、我国夏季午后的雷阵雨天气是如何形成的?在讲农业区位变化时,我以长春市周边郊区蔬菜种植的种类和规模设计了一个提问:20世纪80年代,周边郊区主要种植萝卜、大葱、土豆、大白菜,规模大;现在,不仅规模小了,而且多以温室生产的方式出现,造成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因此,通过合作探究,学生很快就掌握了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而且更深地了解了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知识。“生活化”的地理课堂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真实化”的地理课堂利于让学生体现知识的价值,“广泛化”的地理课堂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五、科学合理地教学“提问”设计,要突出新奇,有创意,让学生既耳目一新,又思维不离主题

有奇必有思,以奇引疑,以奇促思。我在讲岩石的类型及成因时,我准备了两块“石头”,一块是洁白的大理石,另一块是土质的石灰岩,给学生们介绍这两块“石头”从物质成分上基本相同,但一个是大理石,一个是石灰岩,请同学们针对这两块石头,提出一个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学生们提出了很多不同的问题,课堂气氛也十分活跃,学生的思维都集中到这一兴趣上来了,也很快从不同的角度生成了答案;因此,可以看出,学生情绪高涨和愉快时,探究问题往往是知识内化和深化之时,而这一收益,就得益于“提问”的设计。

六、科学合理的教学“提问”设计应以突出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生主体性地位的新课程理念为原则

“提问”首先应面临全体学生,使每一名学生充分体会到公平、平等,形成平和、舒畅的学习氛围,但也要考虑到班级学生的不同状况,因此,设计提问时,应将一些相对比较简单的问题分配给比较内向、不够主动积极交流的学生,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让他们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对于一些思维深度较大、拓展性较强的为题分配给那些思维活跃、乐于表现的同学,既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又可活跃课堂;对于一些开放性的提问,可由小组探究来完成,让他们体会生成答案时的胜利享受。

七、科学合理的教学“提问”设计,要给学生一个科学理答评价

如,对于回答很好的同学,我常常这样评价:你的观点,你的看法很全面,你的解答很有新意等。从而起到继续激励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如果回答不正确的同学,我往往是这样评价的:你的回答我不太理解,我们可以课下再商榷,我还想听一听其他同学的看法。这样可以充分地保护这部分同学的自尊心,也能留给了他们继续学习的信心。对于回答不全面的同学,我常常这样评价:你的回答相对较好,但我还想听一听有没有其他同学的补充建议。这样即对学生们回答正确的给与肯定,又使学生生成了完善的答案,有效的完成了教学过程。

教学是一门艺术,艺术需要创新,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有创新突破点。只要我们经常总结反思,就必将使教学的各个环节称为艺术的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