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中作文教学三部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工作的重中之重。新课标要求:学生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要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闻作文而色变,不知道写什么、该怎么写,有时为了应付,就生拉硬扯,胡编乱造。作为一名高中语文教师,我深感高中作文教学工作的艰辛与不易,那么,如何进行作文教学工作,让作文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使学生乐于写作文呢?联系自己的教学经历和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文教学要走进生活
所谓走进生活就是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走向社会,融入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我们很多老师虽然在理论上也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生活的想法,但在实际教学中却有意无意地违背这种思想,课堂上往往是“教师滔滔讲,学生默默听”,甚至完全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周末又给学生布置许多作业。这样一来,学生根本没时间也没机会享受生活中的乐趣:春日郊外的追风戏蝶,夏日河边的游泳垂钓,秋日原野上的金黄灿烂,冬日里堆雪人、打雪仗。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完全没有对生活的感受,没有现实生活激起的丰富情感,怎么能写出文情并茂的好文章呢?由此看来,学生对作文提不起兴趣的原因不是不愿意写,而是没有什么可写。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写作,首先必须拥有素材。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学生要想写好作文,就要从生活中汲取营养。这就要求老师要多花心思,为学生创造走进生活的机会。比如老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进行参观、访问、演讲、猜谜语、成语接龙等形式多样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课内外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生活,感受美,积累生活经验。
作文教学要走进生活,感受生活,抒真情,写真事。要想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要引导学生走出学校的围墙,走出家庭的束缚,走进自然,捕捉生活中令心灵颤动的小浪花。
二、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作文教学要重视素材的积累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的就是写作离不开阅读。要引导学生写出好的作文,就要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学生多读书,读好书,重视积累。那么,如何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呢?我认为主要有两种途径:课本知识的积累和课外知识的拓展。
首先,语文教材中汇集了很多名家名篇,让学生通过课本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感受妙笔生花的奇迹,积累素材。其次,指导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多看一些古今中外的名著,多了解一些其他学科的知识,在阅读的时候,要有意识地吸纳其精华,并内化成自己的素养。如果王安石不曾积累过李白的“东风已绿瀛洲草,紫殿红楼觉春好”,也不曾见过常建的“主人山门绿,小隐湖中花”,我们很难想象他能写出“绿”字运用绝妙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学生看了很多书,积累了一定的素材,是不是就一定能厚积薄发,写出底蕴深厚的佳作呢?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却不能灵活运用,充其量也只是一个两脚的书柜,所以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阅读,还要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不能仅仅关注于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关注文章是怎么写的,为什么这样写;读完一篇好文章,能够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如对人物的评价,对文章观点的看法等,把读和写结合起来。在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让学生明白读与写是一个整体,引导学生在阅读时有所触发,有感而发。
“腹有诗书气自华,人到无求品自高”表现在作文中,就是作文要有文化内涵,要有底蕴,而这底蕴源自深厚的文学修养和丰富的知识背景。
三、 文章不厌千回改,吹尽狂沙始成金——作文教学要重视学生的自主修改
“文章不厌千回改,吹尽狂始成金。”教师让学生明白,无论作文水平有多高,肯定会有毛病,会有不完美的地方,必须反复修改,真正好的文章是改出来的。
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学生只“写”不“改”,总感觉修改是老师的事情。我们要纠正这种偏见,提倡作文以学生修改为主、教师修改为辅,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教师先示范,拿一篇作文进行全班共同修改,先通读全文,看文章内容与作文要求是否一致,条理是否清楚,语言是否生动,语句是否通顺,用词是否恰当等。把修改作文的具体方法即“增”“删”“改”“换”教给学生,然后让学生尝试着对自己的作文进行修改,点名同学朗读自己修改过的作文,让其他同学比较一下修改前后的区别,让学生体会自己修改作文的“妙手回春”的惊人效果。
教师要提醒学生主动修改作文,并为学生创造修改作文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自己修改作文的好习惯。在学生修改的过程中,教师要进行指导,及时发现学生修改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予帮助,有效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总之,作文教学要切合学生的心理,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素材的习惯,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使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作文,让写作不是学生的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