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网络环境下的初中语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现在的社会已经是网络时代,在这个时代,如何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来获取信息,进行自主学习是本文分析的重点。文章同时指出,在网络时代,老师为了适应这种局面,必须注重师生角色的改变、教学模式的变化、学习内容的突破。

关键词:网络环境 师生角色 教学模式 学习内容

正如蒸汽机的发明和应用改变了整个世界一样,网络时代的到来,是人类又一场意义深远的革命。如何让学生利用网络更快更好地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用电脑作为认知和加工信息的工具,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交互式学习探讨,已然成为初中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在教学过程中,丰富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广阔的知识大仓库。丰富的文本、语音、图形等多媒体的教学协助,使学生对所学课文内容有了更为透彻的理解。这样的学习效果是以往教学所无法达到的。就拿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来说,这单元主要反映对自然世界进行科学探索的内容,涉及到生物、地理、物理等学科知识,单纯的语言描述有时学生是不甚了解的。但是有了网络这个辅助工具,教起来就得心应手。如《看云识天气》一文,文中对各种云彩的分类描绘虽然生动形象,但学生还是难以把它们区分开来。我发动学生从网络上去寻找出各种云彩的图片,然后相互交流,学生感知就具体形象、浅显易懂。学生很快就发现作者遣词造句打比方极为准确、生动。教学《绿色蝈蝈》一文时,我先展示蝈蝈的图片、声音及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形成感性认识,又通过与介绍性的一般文章比较阅读,从中体会文章生动传神的语言,丰富学生的自然科学知识,教学中学生对蝈蝈是否就是蛐蛐提出疑问,我让他们自己上网寻找答案,学生不仅自己解决了问题,进而还发现了法布尔在描述蝈蝈的外表特征、食物特性上与资料略有差别。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就不知不觉被激发起来了。教《月亮上的足迹》时,我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自己探索,或者与邻近的同学互相交流,理清登月先后过程,感受登月的伟大意义,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对科学的浓厚兴趣。然后上网查找更多与月亮相关的科学文字、神话传说、民风民俗、优美诗文、图片资料,大大丰富了学生的科学知识。就教学较为深奥难懂的文言文《山市》一文,我从网络上获取的大量与“海市蜃楼”相关的图片与文字资料,有助于帮助学生理解山市所描绘的景观,大大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他们对蒲松龄描绘的幻景不再感到抽象难懂。

网络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提供具体形象的图文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内涵外,还有利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情感兴趣。皮亚杰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的作用。”丰富的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学习重点,有选择地进行阅读,这种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个性和特长的培养与发挥,可以真正实现学生的自主性阅读,大大拓宽了“大语文”教育的天地。如学习《看云识天气》一课,学生查找图片的同时,还查找到许多关于云与天气的相关资料,如云彩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看云可以识天气,看云识天气的谚语等,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学习《斑羚飞渡》一文,网上众多的关于猎杀野生动物的故事和报导,可以更有效的激发学生关注我们的生存环境、关爱野生动物的情感意识,有利于在学习中培养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网络时代的到来,也给语文教学带来一场实质性的“学习革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师生角色的转变

上海著名特级教师于涟老师说过:“课堂不是老师演讲的地方,而是学生学习的地方,教师指导、点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正是充分体现了这种新型的课堂特点。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师生间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学生由原来单纯听讲,被动接受灌输的地位,转化为主动参与和积极探索的地位。这种语文学习新途径有利于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去探索、发现和解决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教师也由“讲解者”自然转化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和评价者。从根本上说,这种新型师生关系,有效地扭转课堂上学生“厌学”的情绪、“对立”的情绪,很大程度上发挥了学习的非智力因素的能动性,唤醒了学生的主动意识,使他们释放出潜在的能量,感受到生命的价值,学生“我要学”“我能学好”的潜意识自然而然就激发出来。

2、教学模式的变化

网络教学将教师、学生、教材、网上资源四者高度统一起来,将传统的讲解教学方式转变为自主的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它通过利用网络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具体可感的教学情景,通过师―生、生―生的讨论交流,使学生参与操作,发现知识、理解知识,并通过建构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从而获得新知识,掌握新知识,在“发现”的过程中形成语文能力。这种教学流程使课堂上较多地出现师生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场面,学生学习方式也开始逐步呈现多样化,学生更乐于探究,主动参与。有效地推进了学生自主性学习、合作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气氛。

3、学习内容的突破

丰富的网络信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阅读对象,学校垄断知识的地位已被打破,老师不再是唯一的信息源,语言教学也不再拘泥于课本,受制于教参,而是打破了传统的以纲为纲、以本为本的教学模式,真正成了面向社会的“大语文”,充分体现了由此及彼、以点带面的扩散性思维特点。人教版七―九年级语文教材非常重视语文学习的新途径,练习中经常出现“网络”一词,还为学生提供了相关的网址,引导有条件的学生合理利用网络资源,关注网上阅读这一信息时代新的阅读形式。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写作-口语交际”向学生推荐了三个网站;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邓稼先》一文课后练习三要求:“从图书馆查找、从网络上检索关于邓稼先等我国‘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资料,分别给他们写小传,然后全班出一期题为“星光闪耀”的墙报”。第四单元“综合性学习 ・写作・口语交际”推荐网站:咚咚――中华戏曲网。第五单元《真正的英雄》课后练习三要求“上图书馆或利用互联网查资料,了解‘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的一些情况,与同学交流……”。这些都充分说明,当代语文教育,不仅重视课本这一基本的文本教材,还对语文学习方式做了尝试,把语文由原来的“以本为本”扩展为“大语文”“社会语文”,试图通过网络这个特殊的途径实现学校内外、课堂内外和书本内外的沟通,努力促使语文与火热的社会生活接轨。

教学领域的运用实践证明,语文网络教学有着方便沟通又能有效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拓展思维的独特性,其在教育教学中使用,必能形成一种独特的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虽然目前网络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对它的使用现在也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我们去研究解决,但相信电脑走进千家万户,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充分利用网络进行辅助教学将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语文网络教学的前景是无限美好的。

吴美辉,福建清流县实验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