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打死不写错别字(节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打死不写错别字(节选)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生活中每个人都避免不了偶尔会读错、写错字的情形。从古至今,上自国家元首下到普通百姓,读错、写错字的情况都存在。2007年9月,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在为某杂志题词时将“风华正茂”错写作“风华正茂”一事闹得沸沸扬扬(笔者注:《康熙字典》收录了“茂”字,音述。莪茂,药名,见《本草》),很多人觉得出现这一错误简直不可思议。事实上,作家不一定是语言文字专家,偶尔出现个把错别字很正常,只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错了有勇气承认,人们也不要为尊者讳就好。

2007年9月,中央电视台第十套《百科探秘》栏目在播放《阿房宫消失之谜》这档节目时,将“阿房宫”念成“ā fá ng ō ng”也引来众多网民的批评,不少网民指责解说者把音读错了,认为应该读“ē pánggōng”。就“阿房宫”到底读作什么,专家学者都有不同的意见,中央电视台也并未就此事向观众道歉。

2006年2月17日,超级女生××在参加刘仪伟主持的《东方夜谭》节目时,误把“憧憬”读成“撞憬”,同样引来不少网民的炮轰。不少人奉劝说,闯荡娱乐圈的确重要,但学习基本的文化知识同样重要。

此外,人们对错别字的放任自流是错别字泛滥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现代即时通讯工具如QQ、MSN等很发达的今天,我们常有这样的感触:刚开始用这些即时通讯工具和别人聊天时,看见了错别字一定会告诉对方某某字是错别字,可是后来当双方都能理解这些错别字所代表的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时,我们对彼此出现的错别字就不再计较了,彼此都放纵了对文字的要求。久而久之,就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一样,对错别字见怪不怪,写了错别字也并不知道有错别字了。

有人说不懂得汉字,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文化人。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探讨汉字吧。

人可以哀号,但不可豺狼叫

我们在形容一个人悲哀地号哭时,常用“哀号”(āiháo)一词。比如:噩耗传来,原本冷冷清清的小邮局突然挤满了发电报、打电话的拔山人。那些日子,拔山大街上,经常可以听到失去儿女的老人的哀号……但在很多地方,我们也看到有人用“哀嚎”一词。很多人不明就里,认为用错了。事实上,“哀号”也作“哀嚎”,但“哀嚎”与“哀号”的含义又不完全一样,“哀嚎”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悲哀地嚎叫,二是同“哀号”。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两个词的不同点:“哀号”侧重于“号哭”,而“哀嚎”侧重于“嚎叫”又“号哭”。那“号”、“嚎”与“嗥”三个字,都读háo时,又有什么不同呢?

“号”是会意字,“号”的繁体字写作“虢”,从虎,从号。“号”亦兼表读音。“号”是“虢”的古字,上面是“口”,下面代表声音,即号呼的意思。后繁化,变成“虢”,现在简化为“号”,本义是“大声喊叫”的意思。“号”有两个读音:háo和h ào。读作háo时,指拖长声音大声叫唤、大声哭。读作hào时。现主要有名称(如:国号,年号)、指名和字以外另起的别号或名以外另起的字(如: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商店(如:《乔家大院》里乔家的“复盛公”商号)、标志、信号、排字的次第、表示等级(如:五号字,大号的衣服)、切脉搏、号令、军队或乐队里所用的西式喇叭、用号吹出的表示一定意义的声音(如:起床号)等含义。细心分析,我们发现“号”读作这两个音时其含义也是有内在联系的。那就是它从哭喊的含义引申到发声的器具、能让别人记住的名字标记等。

“嚎”是形声字,读作háo。从口,豪声。“嚎”的本义是吼叫、呜叫。现在主要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声叫,二是同“号”(háo)的含义中“大声哭”的意思。

从“号”与“嚎”的本义上来看,两个字的含义是有区别的,但因为都有“大声叫”的含义,这两个字的组词有很多都可以互换。比如“干号”也作“干嚎”(指不落泪地大声哭叫,但“干号”是首选词),“号啕”也作“嚎啕”、“嚎眺”、“号眺”(均读作háotáo,形容大声哭,但“号啕”是首选词)。

“嗥”,读作háo,《说文解字》中说“嗥,咆也”,从口,皋声。“嗥”的本义是猛兽吼叫,到现在“嗥”的含义变化不大,指豺狼等大声叫。有一个词是“嗥叫”,读作háojiào,它的含义就是号叫。这很容易让人把“嗥叫”与“号叫”两个词搞混淆。要分清这两个词,记住一点就行了,那就是“嗥叫”多指豺狼等的叫声,而“号叫”是指大声叫,并没有特指是动物猛兽的叫声。

由此可见,人只能“号叫”,而不能“嗥叫”,否则就成了豺狼虎豹了。

“哺育”“抚育”共成长,长法不一样

一说到母爱,很多人马上就会想到孟郊的五言诗《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世上最伟大的莫过于无私的母爱,因此我们常看到关于母亲的新闻报道。比如:47岁的穆汉成是广西百货公司的一名普通职工,多年来一直在寻找当年哺育自己的乳娘。昨天,他的求助信被辗转送到本报编辑部。这则新闻看了让人感动,但也有让人心酸的。比如:一对夫妇离婚后,随母亲生活的女儿因嫌其父承担的抚育费过低,而将父亲诉上法庭,要求增加抚育费。而其父得知女儿改随母姓后,则要求女儿恢复父姓,否则不愿承担抚育费。细心的人会发现两个例子中,一个用了“哺育”一词,一个用了“抚育”一词。由于意义相近,“哺育”和“抚育”很容易被用错。例如:北京大学这所蜚声海内外的高等学府,由于如画的风景,厚重的人文底蕴,吸引着一代又一代人,也抚育了一代又一代人。上述例句中,“抚育”应该改用“哺育”一词,那么,“哺育”和“抚育”两个词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是读音上,“哺育”读作bǔyù,而“抚育”读作fǔyù。“哺育”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喂养。如:哺育婴儿。二是比喻培养。如:祖国和人民哺育了我们。“抚育”也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照料、教育儿童,使健康地成长。如:抚育孤儿。二是指照管动植物,使很好地生长。如:抚育幼畜。

从两者的含义来看,“哺育”和“抚育”都有照看抚养之意,但“哺育”侧重于“喂养”,还有比喻义,而“抚育”侧重于“照料”,不能用于比喻义。从“哺”和“抚”的偏旁,我们就可以看出这两个词的区别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