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综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综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语文教师专业化建设需要加深对本学科专业知识的研究。本文将《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和《中国语文教育史纲》比较分析,突出《简编》的研究成果并分析成果成因。从“语言的个性化”、“科学的历史分期”、“实践性较强”三大特点进行评析。并着重分析其“强调构建本学科自身特点”的立足点。提示当今语文教育应以史为鉴,在教育实践过程中丰富教师专业化建设的理论。

关键词:《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研究成果;成果成因;以史为鉴

中图分类号:G52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32-0146-03

为了更深刻地理解《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所承载的知识,研究其理论成果,加强教师专业化知识现对其进行综述。本文主要采取类比研究法,即与《中国语文教育史纲》进行比较分析,更深刻地挖掘出《简编》的个性特征、体现语文科特点等优秀成果。《中国语文教育史纲》为“语文教学法的学科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在此之后相继出现了众多本学科同类书目。《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则是其一。在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找出本学科的特点,寻找进步方向,更有利于本学科的今后发展。从《史纲》至《简编》经历了十几年之久,通过对二者的比较,得出《中国语文教育史简编》的研究成果主要是“突出语文科自身特点”的结论。本文对“个性化语言”、“独特的历史分期”以及“实践性强”三大成果进行论述,并试分析个性成果形成的原因。

一、例举研究成果

(一)语言的个性化

《简编》语言的个性化主要体现在:整体叙述上简洁明了、详略得当;“语文味“的语言频繁出现两方面。

1.简洁明了、详略得当。《简编》的语言上的简洁,各部分内容的“点到为止”是很容易发现的。尤其是与《史纲》对比分析后,这一特点体现的更加明显。相对于《史纲》的“面面俱到”,《简编》的各部分内容是“缩减版”。犹如《名著导读》。用简洁的话语高度概括各部分内容。例如:同样是介绍《墨子》里的教育思想,《史纲》用了1000多字,而《简编》就用了300多字。对待众所周知的内容一笔带过,对待重点问题则比较详细。如《简编》对黑山北关小学语文教改经验的介绍中,对整个事件发展的介绍几乎没有,而对总结出的经验则介绍的详细。比较而言《史纲》对整个事件的发展各阶段、出现背景细致的叙述,对总结的经验没有单独列出,而是掺杂在各阶段的叙述里。《简编》的叙述更有针对性,将最有营养的“精华”陈列读者面前。

2.语言的“语文味”。《简编》的语言生动活泼,“语文味”颇浓。更体现语文学科自身特点。如其中每一章下的脉络“轨迹”、“基本内容”、“基本经验”。在《史纲》中则“思想”、“内容”、“方法”。其他书目比较泛滥的时期定名:古代、近代、现代,《简编》在其下标注自身理解即:“前语文”、“始语文”和“今语文”。又如三大历史分期下,还有更多的个性名称,如:言文教育为“潜”语文,古文教育为“准语文”此外还有“初语文”、“续语文”、“新语文”、“泛语文”和“大语文”等个性命名。这些生动的贴切的语言,和《史纲》中严谨的学术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二)科学的历史分期

如果说体例如本书框架骨骼,那么“历史分期”这一部分就是本书“心脏”。什么样的心脏决定全身如何运行循环。同样,本书的“分期”的个性决定了本书整体的个性。这一问题集中在本书的《导论》部分,起到了总领的作用。

1.四个原则。本书博采众长,在“自身规律”、“社会关联”、“注重特征”和“远粗近细”(又名:便利教学)四个原则下进行分期。“自身规律“原则是核心原则,其根本要求是符合本学科自身特点,从而把握事物的本质。如《史纲》等书目的分期只有古代、近代、现代。这并不十分符合我们语文科的自身特点,语文教育隶属于社会发展史但不等同于社会发展史。因此分期时以语文独立社科为分水岭,体现了语文教育的自身个性。也是“注重特征”原则的前提。“社会关联“原则要求分期时,在整个社会的宏观发展中找寻自身特殊性。要求符合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注重特征“原则要求抓住各时期的相对独立性。找到区别于其他时期的真正特性。“社会关联”原则是强调共性问题,“自身规律”和“注重特征”原则则是强调本学科的个性问题。“远粗近细“原则是史学里的通用原则。有利于避免产生烦琐哲学倾向,是从实际出发进行分期的体现。

2.分期比较图。《简编》采取列图表的方式将类似文献综述的广阔内容,简洁清楚地呈现给作者。《简编》对叶苍岑、陈必祥、陈学法、顾黄初、张隆华、曹洪顺、冯守仲几位教育专家分期意见经行综述并且形成比较图。最终分期方法,大方向上仍是以“古代、近代、现代“为线索,在其基础上又有自己的独特分期,创意十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其根本方法。这一部分为本书最精彩部分。将语文本学科的“本”体现的淋漓极致。《附表:中国语文教育发展史分期比较》图,以时间为横轴,以本书分期、历史时期、各位教育家的代表书目为纵轴。直观地表达本书的分期理论依据。

无论是分期的原则还是分期的具体方法都是《简编》科学性的体现。

(三)实践性较强

《简编》的第三个成果就是实践性很强。它相对《史纲》这类的详细理论著作而言,其更倾向于总结教学实践并指导教学实践。主要可以从两方面看出它的实践性:体例上的“教材化”特征;成书过程的实践性。

1.体例上的“教材化”。“教材化”是指整体的体例是为本学科进行课程服务的。《简编》也确实是为培养教师专业化素质而出版的。与《史纲》这种以论述为主的著作不同,本书体例上有很大的实践性,《史纲》的有效利用价值和针对性远远不如《简编》。本书共分三编,分别为古代语文教育期,近代语文教育期,现代语文教育期。在每一编下,又分为不同章节。在每一编下,该编的第一章前,都会有类似总括的“小论”。这一小段文字是每一编的总括。它有“先入为主”的作用。帮助学习者形成总体的认识。这和教材中的“单元目标”类似。接下来,每一章下和该章第一节前,会有[思考]部分。一般是由几个问句组成。这一部分文字能够帮助学习者带着问题学习,有针对性的学习,也和教师手中教案的“重点、难点”相类似。每一章中,几节主要有该时期教育的“轨迹”、“基本内容”、和“基本经验”组成。这三部分也是排列的层次分明。有利于学习者由浅入深的理解。每一节后面还有[练习]部分,目的是巩固和加深印象。这些体例上的特点,能更好的帮助学习者整体把握本书的知识。使读者在阅读时像有老师引领一样。这就决定了本书在实践上的可行性。读者以学生的身份快速的学习书中的知识,它的实践性虽然不是显而易见的但是是毋庸置疑的。

2.成书过程的实践性。在本书首页可以发现参与编书的人非常多,并且是师范类高校的学者。在序言中也得知,《简编》邀集40多所高师院校和科研学位的50多位语文教育工作者共同编审而成。经过教学实践,和各高校学术相互交流,以及筛选、审编的浩大工作,得出本书“建设”的成果。在本书末页,列出了丰富的参考文献。其中不仅有“传统教育”、“史纲”这一类的范式书目,还有更多的各个教育家的“论集”、关于教材的书目、“教学论史”、“课程论史”、“教学改革史”等各方面有益于为本学科进步的各种书目。《简编》的《后记》中写道“本教材酝酿于1993年,其基本框架和内容作为讲义已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是集各方面建设成果为一身的优秀成果,是在长期的实践基础上形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