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楚俗大观园》发展构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楚俗大观园》发展构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武汉市政府明确提出,要将东湖作为武汉市旅游开发的龙头和支撑点来培育。武汉市启动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工作,为东湖制定新的长期发展方向,修编的规划期限为2007―2020年,规划工作范围总面积超过100平方公里,总体规划修编将针对资源保护、景区布局、居民安置、交通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空间安排。此规划明文规定,要充分体现东湖旅游资源特色和地域特色,充分展示源远流长的楚文化和地方民俗文化,以文化吸引游客,以环境感化游客。因此,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产品规划及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均应围绕生态旅游和楚文化旅游这两大主题进行。

笔者针对东湖风景区以楚文化为主题的运营方向,对东湖发展楚文化主题公园提出建议,加大对落雁景区的楚国民风民俗文化开发力度,在落雁景区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基础上整体规划,着力打造一个生机勃勃的展示楚风楚俗的大型主题公园――《楚俗大观园》,让楚文化“鲜活”起来,以此带动东湖风景区的特色旅游,使东湖真正成为湖北省楚文化主题公园的龙头。

东湖风景区是全国城市中自然湖泊面积最大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现在的东湖风景区由三大部分组成:磨山景区,听涛景区,落雁岛景区。

磨山风景区的基调以楚文化为主题,已经建成的景点有:楚城、楚市、楚天台、楚才园、离骚碑、祝融观星等景点,加上每天定时表演编钟乐舞、独具楚韵的楚王开城迎宾仪式、大批楚国出土的文物复仿制品展出,使楚风浓郁的磨山景区有着比较稳定的客源和客流量。

听涛景区是以屈原为主题的文化景区,从20世纪50年代起,一系列纪念屈原的景点,行吟阁、屈原纪念馆等相继建成,屈原文化成为景区核心内容。

落雁景区是东湖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北依白马景区,南与磨山景区隔湖相望,东临王青公路,规划用地总面积10.24平方公里,其中陆地5.92平方公里,水域4.32平方公里,它是继听涛景区、磨山景区后东湖第三个对外开放的景区。目前,东湖落雁景区建成的自然生态园总面积为345亩,由四个伸向水中的半岛组成,该园植被茂盛、植被覆盖率超过85%,每年数万只候鸟在此栖息、繁衍,这里有出类拔萃的生态环境。景区于1997年开始开发,前期投入8000多万元,2005年2月正式对外开放以来,游客寥寥无几。

正在建设中的落雁景区是以自然生态与乡土民俗风情为特色,在人造景观及旅游活动安排上,主要表现湖北乡土建筑、传统农业生产、渔业生产活动和乡村民间文化艺术,展现了楚地乡土民俗文化。除已建成的景观及一座自然生态园外,落雁景区规划中乡村旅游产品系列的主要项目有:渔夫村、渔文化馆、落雁钓鱼台、走人棋鸟岛、百鸟亭、珍稀名木园、水乡渔猎园、蔬菜百果园、乡村俱乐部、沙滩草场等,落雁景区计划总投资6080万元。对于主题公园的投资,国外多在10亿美元左右,国内的主题公园投资一般在4至5亿元人民币。落雁景区侧重楚地乡土民俗文化的主题无疑是很好的定位,但面对10.24平方公里庞大的开发面积,6080万元的投资计划显得十分薄弱。

落雁景区对外开放几年来,一直没能吸引大量游客,其主要的原因之一是交通不便。专家认为,主题公园要考虑选址在主要公路干道旁,第一是节省道路投资,第二是易于利用社会交通运输能力,第三是主要公路干道视野开阔,主题公园可以向经过公路干道的旅客展示标志性景点,不断强化旅游形象,吸引游客。交通不便是主题公园的大忌,因此应尽快改善落雁景区陆上交通线路和水上交通系统,按规划打通磨山、落雁两区间的陆上道路,在听涛、磨山及落雁三景区建旅游码头,形成区间水上连线。

城市公共交通状况是主题公园发展好坏的重要因素,国内外成功的大型主题公园大都建在交通发达便利的地方,可最大限度的吸引往来游客。武汉作为九省通衢要地,客流量大,近年,随着京广高速铁路线和武汉新火车站的建设、中环线的贯通,东湖已经由近郊型风景区发展成为城中型风景区,最有利的条件是,新修的武汉新火车站紧靠东湖风景区东岸的白马景区和落雁景区,并且贯穿市区的地铁也将在新火车站旁设立出口,这样楚文化主题公园吸引的不仅仅是南来北往的外地游客,武汉市区及其周边的居民将会成为比较稳定的主要客源。

有了好的客源市场,并不意味着游客一定会选择进入你的市场,有好的创意才能成为主题公园的真正卖点。《楚俗大观园》在原落雁景区规划方案上修改、充实,意在使落雁景区成为鲜活的展示楚风楚俗的大型主题公园。最新的《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草案规定,东湖风景区内将禁止设立宾馆、招待所等与风景名胜无关的建筑。依照《东湖风景名胜区条例》可将《楚俗大观园》分为两大块,一部分为开放的楚文化街市,一部分为封闭的园林。所谓开放是不设立围墙等阻隔,不设立门票收费处,游客无须购票游园,整个仿古街市依靠饮食、住宿、购物等项经营的营运完成运转。

对于一座城市的规划来说,湖泊是最敏感的部分,而落雁景区有一部分是三面环水,那么这一块应尽力保持生态原貌,成为封闭的园林。另外在远离湖泊警戒线的地方建立《楚俗大观园》的开放街市,如落雁景区的侯家岭、肖马杨等紧邻武汉中环线沿线的地方,不收门票的特色主题街市将最大限度地吸引武汉市区及其周边的居民前来消费,以此提高大型主题公园必不可少的人气指数。

《楚俗大观园》仿古街市在建筑风格上自然依照楚国的建筑形式。磨山楚城中的楚市有独到之处,但规模太小,不成其“市”,匠气太浓,古朴不足。仿古街市应贴近古建筑、贴近自然,将建筑群里必备的现代化设施尽力掩藏起来,力求表现其真实性和古朴性。磨山楚城中用了许多楚国人物、事件的铜雕石刻来烘托主题氛围,对介绍楚文化起了一些作用,但是这些冰冷的现代雕塑很难让人驻足品味,也会与仿古建筑不协调,因此《楚俗大观园》里应避免雕塑的出现。

远期规划武汉东湖风景名胜区将由一日游变为二日游,需要增加饭店设施,规划在落雁景区建成反映水乡风情的渔家餐厅一座,烧烤馆一座。笔者认为建两座餐厅来接待食客的规划可以通过《楚俗大观园》仿古街市来实现,既可让楚风楚俗的特征更加突出,又可让主题公园成规模,上档次。

“民以食为天”,仿古街市可以餐饮为主,围绕餐饮业配套发展其他行业。比如《楚俗大观园》全部从业人员必须在工作时间一年四季着楚装,这样大量的楚装需求可以带动为从业人员和游客提供仿古服装的纺织服装行业;在规划区域内种植一些棉花、桑树等,为纺织加工行业提供完整的生产环节中所需要的原料;餐饮店所有的餐具、酒具等必须是仿楚国时期的生活用具,以此带动一些厂家生产仿古用具;餐饮店里所用的酒是用原始方法酿制的酒水,那么进入大观园造酒的商家就必须提供原始酿酒的方法和器具,而传统的酿酒工艺是我们国家极为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总之要让整个《楚俗大观园》形成一个自给自足的劳作式的活动场所和经营场所,而这些生产厂家在大观园街市里应该采用前店后厂的经营方式,完整的生产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民俗展示,具有观赏性。

东湖风景区规划在落雁景区建一座度假宾馆,希望城市周末度假的客人吸引至该区,这样的度假宾馆在建筑风格上会与整个楚文化主题大相径庭,如果建在仿古街市中,就能和整个古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在管理上形成统一的模式,增加从业人员的数量和使用仿古用品的数量。一旦楚文化主题公园聚人气、成规模后,自然会引起影视界的兴趣,作为影视片的外景基地拍摄,既可增加场地出租收入,又可成为主题公园宣传的活广告,让《楚俗大观园》的整体经营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链。当《楚俗大观园》成为一个主题公园品牌时,进入园区经营的厂商在景区管委会统一规划下创立各自的“楚”字号品牌产品,借助《楚俗大观园》的窗口将特色产品推向国内及海外市场。

对大批从业人员的培训也是普及楚文化知识的重要途径,他们既是学习者更是宣传员,而且数以万计的食客、游客在参与民俗活动的过程中了解鲜活的楚文化,这比其他学习途径更直接明了,更容易让楚文化深入人心。此外,《楚俗大观园》的建造将会提供成千上万个就业岗位,一部分可以用于对原住居民的就业安置,解决大批风景区的居民需转移、转岗的问题,以实现东湖风景区居民劳动生产力合理转向以及产业结构的调整。

另一部分的封闭园林则以门票收入为主。这一部分除充分利用落雁景区现有的自然景观外,可以比较完整地保存落雁景区规划方案中的民俗内容。如建渔夫村、渔文化馆、钓鱼台、水乡渔猎园等,这是和大面积的湖泊相适应的民俗活动场馆,参照楚地民居吊脚楼风格,建设临水小规模旅馆客舍,采用船舫、渔村农舍等建筑形式,并适当点缀以木房、青瓦房、树皮房、竹楼,以满足不同类型游客来此采风度假之需求。建乡村俱乐部集中展示从远古直至当今的传统农具以及农村生活用品系列,让游客在参与农事活动中寻求体验,达到休闲目的。

但是封闭式的主题公园很容易受到时间、季节等条件的约束,形成淡季和旺季,体现出周期性、时段性和起伏性特征,所以这种主题公园更需要用心经营,必须要有吸引游客的民俗活动参杂其间,仅限与参观景点很难吸引回头客人。荆楚习俗中有许多可供表演和游人参与的活动可以定期、定时、定点的在《楚俗大观园》中进行,如楚巫的各种祭祀活动、巫音傩舞、薅草锣鼓、摆手舞、赛龙舟、踩莲船、打花灯等等,总之可将荆楚各地的岁时习俗浓缩在大观园里集中展示。

主题公园的生存和发展必须要有自身的造血功能,主题公园的景观、活动、氛围,都是由人精心构建出来的。人的活动稍不努力,或不注重推陈出新,不断丰富内涵,景观的吸引力就会大打折扣,吸引不了回头客。在此笔者列举两项具有荆楚特色的民俗活动,或许可以成为《楚俗大观园》中吸引游客的重头戏。

其一是围绕已在落雁景区修建好的鹊桥做文章。现在的鹊桥一年只在“七夕”民俗活动中热闹一次,平时鲜有人迹,主要是游客太少。建议充分利用南蛮楚地婚恋风俗,在鹊桥附近种植桑树林,体现楚人“桑林会”的浪漫与奔放,定期举办诸如“桑林会”、“云梦会”的男女欢歌娱乐民俗节日活动,并与鹊桥呼应修建楚国的“兰房”、“女儿楼”,给夫妻、恋人提供休闲度假的居所。据调查,青年男女是游客中最大的消费群,此项活动可以带动整个园区除门票以外的消费收入。种植大面积的桑树林还可以为养蚕提供饲料,《楚俗大观园》中应该设立从养蚕到抽丝、纺织一系列的生产活动,展示楚人的生产、生活场景。

其二是极具荆楚特色的大拔河项目。这个项目在楚地失传千年,但在韩国和日本却盛行了几百年。韩日每年举行规模庞大的大拔河,参加拔河的人数有几千人,拔河所用绳子长一两百米,拔河绳的直径1米多,重几十吨,拔河绳分为雄绳和雌绳,每段绳子又由无数小绳索捆扎而成,拔河者手挽小绳索力拔主绳,使绳过河界定输赢。韩国和日本的传统拔河,已经成为当地非常重要的文化旅游观光项目。每到拔河时节,地方政府加大力度做宣传,吸引了大批的东南亚以及各国的观光旅游者,带动起了地方旅游经济的发展。各项史料说明,这种拔河形式源于楚国的“牵钩”,最初是配合水战的一种军事技能,后变为荆襄一带民间流行的“牵钩之戏”,后世的拔河运动即由此演变而来。传统的“牵钩之戏”参与者多,娱乐性强,是进入《楚俗大观园》的最佳大型荆楚民俗活动。

东湖风景区规划中对海外主要客源的定位是韩国和日本游客,这个失传千年的拔河项目有必要向韩国、日本学习和借鉴,使之“回归”,此外,韩国、日本的传统习俗中有许多与荆楚习俗相似,我们应该一一列入《楚俗大观园》,加强韩国、日本游客的文化认同感,从而带动东亚地区的荆楚文化游热潮。

(作者:中南民族大学韩国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