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抓住问题与线索两个方面进行语文教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抓住问题与线索两个方面进行语文教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语文课文教学方法的改革由来已久,但往往华多于实,广大语文教师很难从中得到一些切实有效的东西。有见于此,本文从文章的写作规律入手,探讨文章所具有的的结构规律,并且将这些规律反过来应用于语文课文教学,希望能够为广大语文老师提供一种相对稳定而又行之有效的基本教学方法。

关键词:语文教学 线索 问题

从20世纪后期以来,没有哪一门课程的教法改革像语文课这样激烈而多变,也没有哪门课程的教法像语文课这样令人疑惑。面对众多令人眼花缭乱的中外教法大呈现,广大语文教师往往感到无所适从。国外有的教学方法确实非常先进,甚至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如美国语文的圈圈教学法,它将语文课改造成阅读欣赏课,通过师生讨论交流的方法来阐释作品,激发学生的思想。这种教学方法无疑是极为先进的,但考虑到我国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又不可能在实践教学中加以应用。如何能够找出一种相对保守而又实用,并且能够适用于各种不同文体和风格的作品的基本教学方法,是本文要解决的一个难题。

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探索出一套“线索+问题”式的语文课文教学模式,在此与广大语文教师分享。

为什么要从线索入手来进行文章分析呢?首先,我们来看看行文线索(即文章的思路)与文章的结构具有什么样的关系。

思路,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也就是作者在构思文章时,有规律、有条理、有方向、连贯性的思维过程的路线。张志公先生在《怎样锻炼思路》中说:“思路不是凭空产生的,是以客观事物为基础的。客观事物反映在作者头脑中,经过观察、理解、认识的过程,形成他对这件事物的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把这些印象、看法、态度或感情理出个头绪,就是所谓的思路。按照这个思路写成文章,就是所谓组织结构。”

J・H・兰德尔说过:“结构是一切意思和意义的基础”,“没有结构任何东西都不存在,都不可设想”结构是构造文章的第一步,其介于抽象与具体之间,以主题为核心开始安排材料,使之前一大团混乱无序的原始材料开始按照一定的顺序做有规律、有条理、有方向的排列。这个实际上就是用思路来安排材料的过程。

不同的思路形成了不同的文章结构。人的常见思路主要有:递进思路、并列思路、归纳演绎思路、综分思路等,其对应的文章结构为:纵式结构、横式结构、总分结构和纵横交织结构等。这是构成文章的几种最常见的结构。

其次,我们来分析一下文章的各种结构类型。

纵式结构:其特点是文章的发展和推进有一定的方向性。不同的纵式结构文章可沿不同的线路展开思路,如时空线、逻辑线、情感线、意识流线等。其中,叙事性文体、游记等多采用时空线为线索,论说性文体多采用逻辑线为行文线索,抒情性文体多采用情感线,意识流小说主要用意识流线。

横式结构:其特点是将材料按横向方式排列,结构层次之间是平行、平等的关系,其先后次序有时也可以调换。

总分结构:其实就是纵式结构或者横式结构加上了头或者尾而已,因为很少有纯粹的纵式或者横式结构。总分结构有三种样式:总―分、总―分―总、分―总。

纵横交织结构:这是一种将纵向递进式与横向并列式结合起来使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往往用于篇幅较大、内容复杂的作品之中。

了解了文章的结构类型之后,我们就会明白所有的文章都是按照一定的布局来展开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分析、讲解课文之前,一定要对文章的整体结构了然于心,并将结构内化为作者的行文线索,并以线索为经,问题为纬,提纲挈领地进行课文的教学。

其三,怎样具体实施“线索+问题”式课文教学方法

针对不同文体、不同结构、不同风格的文章,我们如何运用“线索+问题”式教学法来具体实施教学呢?

首先看一下横式结构的课文。以《胡同文化》为例,课文结构是横向的并列式:全文分为三大部分:北京的胡同、胡同文化、胡同的衰败,每一部分内部也都是横式结构,分别从各个细部来阐述。全文结构如下(略)。

为了使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结构,在讲第一部分时笔者提出如下问题:作者主要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胡同?对第二部分提出的问题是:胡同文化(或者说北京人的生活)具有哪些特点?同时,由于本部分是课文的主体内容所在,为了使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感受课文,在讲到以下具体方面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拓展性问题,如,北京人为什么偏爱独门独院,不爱交往?北京人为什么能对较低的物质生活水平心安理得、保持满足?在讲到“胡同文化的精义是忍”时作者举了哪两个例子?分别表现的是北京人对什么事情的态度?你如何评价这种态度?对第三部分提出的问题是: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胡同在衰败?对此情景作者是什么样的感情和态度?提出这些问题,可以使学生在准确把握课文结构的基础上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横式结构课文的教法举例。下面再来看看纵式结构的课文教法。以鲁迅的《灯下漫笔》为例,本文是一篇以作者的逻辑思维路线为行文顺序的纵式结构文章。作者通过以钞票换银元的日常事件,悟出人人心里潜藏的奴性――“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由此作者深入历史,发现历代统治者所玩弄的一个卑鄙的小伎俩;并由此发现中国历史从来都没有进步,所有的只是一治一乱的循环;最后又回到现实,号召青年们担当起历史的使命,创造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

文章的行文线索异常清晰,层层深入,一气贯注。为使学生把握作者的思路,笔者在教学中设计了如下的问题:

从纸币换银元的故事中,作者悟出一个什么道理?(“我们极容易变成奴隶,而且变了之后,还万分喜欢。”即人的奴性)

回顾历史,作者说:“三千余年古国古的中华,历来所闹的就不过是这一个小玩意。”“这个小玩意”是什么?(先把人贬得不如牛马,再给他牛马的待遇)

由此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中国人从来都没有争到过人的价格,至多不过是奴隶。到现在还是如此,然而下于奴隶的时候,却是数见不鲜的”)

“下于奴隶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时候?(乱世)

处于乱世的人们是一种什么样的状况?(无法避免被杀戮。)这时人们的愿望是什么?(盼望有个主子,使他们可上奴隶的轨道)

最后乱世将会如何了局?(天下太平――做上了奴隶)

回顾历史之后,作者对中国历史做了一个简洁明了的概括,是什么?(两种时代的循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回顾历史后关照现实,作者认为现在正处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从各种人的反应看出来)

现在的青年应该怎么办?(创造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这“第三样时代”应该是什么样的时代?(学生自由发言)

这种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自己首先把握文章的行文线索,之后,再通过精心设计和提出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分析;如此层层深入,抽丝剥茧,逐步将作者的主题思想揭示出来。

关于横式、纵式结构的课文的教法大致如上。横式结构和纵式结构是构成文章的基本结构,其他的结构其实都不过是把这两种基本结构加以混合、搭配使用而产生的。因此只要掌握了最基本的纵式和横式结构文章的教法,其他结构的文章也可触类旁通、迎刃而解,笔者在此就不多赘述了。

综上所述,由于人类思维的规律性,使得文章的写作表现出清晰的线索和结构。我们广大语文教师应做的,就是找出文章的行文线索,并在教学中设计相应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分析与思考,从而揭示出作者的写作思路及文章的主题思想。用把握文章思路的方法来组织语文课文教学,由于有鲜明的主导性和明确的目的性,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杨建章.语文教学应重视“素读”[J].语文建设,2013,(19):44-45

[2]朱锁荣.追求语文教学的至高境界[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13,(03):83-84

[3]闫保安.阅读・写作・德育――语文教学三部曲[J].学周刊,2013,(21):112

[4]刘斌,冯莉群,李志谊.以高职院校语文教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J].语文建设,2013,(12):9-10

[本论文来自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改课题(课题编号2012012)。]

(作者单位:重庆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