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他1975年生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的一个偏僻农家,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姊妹多,家庭收入微薄,维持温饱都十分困难。
1992年他上高一的第二学期,家里原来低矮的土坯房摇摇欲坠,常年漏雨,随时有倒塌的危险。于是,父母东挪西借了几千元外债,费尽周折盖起了3间土坯房。尽管一家人节衣缩食,但家里的日子还是一天不如一天,有时穷到向邻居借米借面。看着父母日夜操劳的背影,想想那笔压在一家人头顶上的巨债,作为家里的长子,高二开学刚刚一个月,他毅然选择了辍学。
于是,他带着满满一大书包高中课本南下广州,刚开始,在当地一家建筑工地找了份小工。不久,他来到一家玩具公司,正式开始了他的打工生涯。白天,除了一日三餐,几乎没有休息时间,只是不停地做着简单重复的工作,有时订单紧时,还要加班加点,工作十分劳累艰辛。晚上,他和七八个工友挤在一间狭小潮湿的小屋里,这些工友业余时间不是打牌就是喝酒,让他根本无法静下心来学习,这让他感到忧郁烦闷。1996年6月,经过亲戚的介绍,他在清华大学食堂找了份厨师工作。
虽然他还是打工仔,工资待遇也比广州低了些,但能够站在清华园的这片芳草地上,他倍感欣慰,因为上清华大学是他曾经的梦想。从到清华园的那天起,他给自己确定了目标: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按照一名清华学生的标准要求自己,他们学什么,我也要学什么;他们考什么,我也要考什么!
在清华园,他租住了一间四平方米的小屋。每天凌晨四点多,他就起床,一直学到上班。晚上,他坚持学到10点半才上床休息,每天的学习时间不低于7个小时。有时,他甚至学到凌晨一两点钟。无论是寒冬腊月还是酷暑炎夏,他对英语的学习从来都没有中断过。
当时,学校食堂规定,在给学生们卖饭之前,厨师们有15分钟吃饭时间。为了挤出更多的时间用来学习,他每天的吃饭时间都严格控制在7分钟以内,然后,用节省下来的8分钟时间,独自躲到食堂后面一个放碗柜的地方背英语。
就这样,4年半时间,他学完了清华大学本科四年英语教材,并轻松以高分通过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除了学习英语,他通过自学,还学习了计算机,旁听了新闻、法律等许多课程。2001年,他报考了托福考试,取得了630分的高分,考出了比清华在校学生还高的分数,在全社会引起强烈的反响及广泛关注。
2004年11月,他来到清华大学机关,从事宣传、报刊编辑等工作,利用业余时间开办了“阳光立勇北京工作室”,专门负责青少年心理咨询,以及英语等学科学习方法的咨询等工作,并到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建筑工地、劳教所等开展200多场公益演讲活动。随后,被调往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国际联络部工作,参与了国庆60周年庆典的筹备工作。2009年11月,他放弃分配到国家部委和外企的工作机会,利用国家奖励给自己的奖金和稿费,联合《中国学生健康报》等单位发起大型公益活动——中国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他叫张立勇,现任中国青少年责任与成长大讲堂组委会主席、首席讲师、“清华大学英语神厨”北京工作室总负责人。10多年来,他用自己的坚韧和努力,最终走出大山,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并先后担任中国教育艺术研究会理事、多所大、中、小学的课外辅导员、顾问、名誉校长、多家报纸杂志的特约记者、顾问,并荣获中国十大杰出学习青年、中国高校十大年度新闻人物、中国榜样人物等荣誉称号。当不少人问起成功的秘诀,他说:“其实,我没什么秘籍,只有两个字:奋斗。是奋斗给了我力量,是奋斗改变了命运。”
青春不可无梦,理想何处绽放?唯有奋斗。奋斗是青春的底色,不为困难所惧,不为浮躁所扰,不为安逸所惑,不为成规所拘,不为低俗所迷,不畏艰辛,勇敢担当,为梦想而耕耘,才能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