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让学生读懂数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让学生读懂数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40分钟的数学课中要完成的任务很多,所以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应提高课堂效率,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从而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而数学是一种语言,以前,人们认为“数学只是自然科学的语言和工具,现在数学已成了所有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管理科学等的工具和语言”。不过,这种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是习俗的产物,也是社会和政治运动的产物,而数学语言则是慎重地、有意地而且经常是精心设计的”。而语言的学习是离不开阅读的,所以,数学的学习不能离开阅读,这便是数学阅读之由来。

学生智力发展的诊断研究表明,学生的“数学语言”的特点及掌握数学术语的水平,是其智力发展和接受能力的重要指标。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课堂上对数学语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维转换慢,从而造成知识接受质差量少。教学实践也表明,数学语言发展水平低的学生的数学理解力也差,理解问题时常发生困难和错误。因此,重视数学阅读,丰富数学语言系统,提高数学语言水平有着重要而现实的教育意义。

一、数学阅读要细

数学是一门具有精确严谨思维形式的学科,因此在数学语言表达中逻辑推理中都要求精确、严谨、滴水不漏。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的这一特点,就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阅读一本小说或故事书时,可以不注意细节,进行跳阅或浏览无趣味的段落,但数学阅读由于数学逻辑严谨性及数学“言必有据”的特点,要求对每个句子、每个名词术语、每个图表都应细致地阅读分析,领会其内容、含义。对新出现的数学定义、定理更不能一遍过,要反复仔细阅读,并进行认真分析,直至弄懂含义。数学阅读常出现这种情况,认识一段数学材料中每一个字、词或句子,却不能理解其中的推理和数学含义,更难体会到其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数学语言形式表述与数学内容之间的这一矛盾决定了数学阅读必须认真细致勤思多想。而认真细致、精确严谨,正是学习能力的重要品质基础。因此,数学阅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的学习习惯。数学语言相当简洁、精练,每一个数学概念、符号、术语都有其精确的含义,当学生阅读、理解一段数学材料或一个概念、定理或其证明时,他必须了解其中出现的每个数学符号的精确含义,不能忽略任何一个不理解的词汇。

二、数学阅读要会变

数学课本中有生活语言,但更多的是数学语言。为了更通俗易懂,可以适当把数学语言变换成生活语言来练习表述。如把一个用抽象表述方式阐述的问题转化成用具体的或不那么抽象的表达方式表述的问题。即用你自己的语言来阐述问题。所以让学生学会说题是训练学生转换语意,增强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如对概念、性质、法则、定律、公式等,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去说,去正确表述。对计算教学,让学生说清计算的顺序及怎样灵活地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应用题教学,让学生说清条件和问题,分析数量关系,说解题思路、解题方法,说算理,说解答的思维过程等。

三、数学阅读要会动

阅读数学课本时,适当动笔圈化,既可以帮助理解和记忆,像运算定律、平面几何的计算公式等都可以边看边写,并在此基础上把握阅读材料的中心和关键,又能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例如“画角”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角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三个不同的角,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角”,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四、数学阅读要会疑

“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质疑的过程是学生逐步理解问题的过程,也是思维能力发展,自学能力提高的过程。阅读数学课本时,养成边读边思考的习惯,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才会深刻。而教师在阅读指导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疑”和“答”是多向性的,能激励学生积极思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充分享受到学习的乐趣。遇到难点问题,可通过讨论交流,形成共识。教师应鼓励学生多思多议,或教师提出参考问题供学生讨论,但教师提出的讨论问题要有发散性,使学生有话可说;提出讨论的问题要有价值,有助于难点的突破。学生只有在“议”中才能真正实现思维的撞击和智慧的交锋。

五、数学阅读要会比

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例如“分数与除法”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受分数意义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每个孩子分得是块而不是几分之几块。于是我让学生比一比“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的几分之几?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类题,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灵活运用。

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热爱阅读数学课本是致关重要的,特别是作为农村小学数学教学教育。在教学中一定要让学生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学会认真看书、用心思考,养成讲讲议议、动手动笔、仔细观察、用心体会的好习惯,在学习中不要读死书、死读书,而真正变“读会数学课本”为“会读数学课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