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语素组与合成词素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语素组与合成词素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多音节合成词的分析,首先阐述语素组存在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语素组的概念及其特点;然后介绍与语素组相似的合成词素;最后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阐述关于语法单位分级的看法。

关键词:语素组;合成词素;比较

中图分类号:H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30-0086-01

一、语素组

(一)语素组存在的必要性

对于词由语素组合而成,有的词是没有疑义的,如单纯词(蝴蝶)就是由一个语素形成;复合词(人民)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这些都是没有疑问的,但是合成词中的多音节合成词是否是由并列的语素组合而成就有一些疑问存在。

下面仅以“插秧机”为例进行分析。我们知道“词和词的组合都可以叫做词组。”仅从表面上看,“插秧机”是由“插秧”和“机”两个词组成的词组,属于偏正式,“插秧”是用来修饰“机”的;同时,“插秧”是由“插”和“秧”两个语素组成的,属于动宾式合成词。但是“插秧机”是表示特定事物的名词,“插秧机”是词而不是词组,但是分析“插秧机”这个词的结构,并不能将“插”“秧”“机”三个语素并列分析,因为这三个语素并不在同一个层面上。既然“插秧机”中“插秧”既不是语素又不是词,那么可以把“插秧”看做不可拆分的语素组。由此看来,语素组的存在有其不可磨灭的必要性,语素组为解决多音节合成词尤其是三音节合成词的结构问题提供了便利。

(二)语素组的概念和特点

关于语素组的概念,高更生先生是这样定义的“语素组,顾名思义是语素和语素的组合,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照一定的结构方式组合成的语法单位。”但是,高先生这样定义语素组忽略了一个问题,语素组是高于语素但又同时低于词的一级语法单位,因而“语素组应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按一定的语法关系凝结而成的介于语素和词之间的语法单位,或者说是构词单位。语素组还可以叫语素群。”

语素组作为一级语法单位有其自身的特点,关于语素组的特点,简单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

首先,语素组必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由两个语素组成的语素组如“插秧机”中的“插秧”,“插秧”是一个语素组,它是由“插”和“秧”两个语素组合而成。

其次,语素组作为构词单位,可以按其构词能力分为成词语素组和不成词语素组。成词语素组可以单独成词,如“搓澡巾”中的“搓澡”便可单独成词。不成词语素组本身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充当一个构词成分,如“无产者”中的“无产”便不能单独成词,只能和别的语素或语素组组合成词。

再次,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语素组成的语素组往往不是一个层次上的组合。如“非霸权主义者”中的“主义”是最内层的语素组,它和“霸权”构成新一级语素组“霸权主义”,“霸权主义”又和“非”构成更新一级语素组“非霸权主义”,然后和“者”构成“非霸权主义者”这个词。

二、合成词素

词素和词的本质区别在于词素是构词单位,而词是造句单位。合成词素作为词素的一种,是构词单位。

合成词素作为词素,最大的特点就是意义上的整体性。作为词素来说,在意义上是不可分割的可以独立运用的造词的最小单位,它在结构上的可分析性并不能否定它在意义上的整体性。所以,合成词素和其它的单纯词素一样都是构词的备用单位。

另外,合成词素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特点,合成词素都是非词词素。合成词素的这一特点与它的形成有关。单纯词素和单纯词素最初组合而成合成词,合成词的降级使用形成了合成词素。因此,汉语中从来都不存在单纯词素与单纯词素组合成合成词素的情况。合成词素只能是非词词素。

三、语素组与合成词素比较研究

首先,语素组和合成词素都是由一个以上的语素组合而成。但是,语素组可以由两个也可以由两个以上语素组合而成,如:“错别字”中的“错别”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合成词素是由合成词演变而来的,一般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如:“臭豆腐”中的“豆腐”就是一个合成词素,是由两个语素组合而成。

其次,从语素组的分类来讲,如果将合成词素看成是某种语素组的话,合成词素应是成词语素组、不定位语素组、自由语素组和一重语素组。所以,合成词素与部分语素组是重叠交叉的。

再次,语素组的范围比合成词素要大,所有合成词素都是语素组,但并非所有语素组都是合成词素。如“错别字”中“错别”是语素组,但不是合成词素,因为“错别”并不是合成词。

通过分析,我们知道语素组既包括了可以单独成词的语素与语素的组合,又包括了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与语素的组合,“插秧机”中的“插秧”即可以看成是合成词素又可以看成是语素组,但是“错别字”中的“错别”就只能看成是语素组,合成词素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语素组就可以弥补多语素合成词中合成词素不能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胡裕树.现代汉语[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