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平面设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以信息传达为目的的平面设计,它的教学面临着诸多的挑战,这些挑战主要源于社会知识结构的更新,以及对平面设计人才的高标准、高档次、高水平的新要求。虽然平面设计教育较之以往,不论是人才培养的定位还是课程结构的调整都有显著改善,但是众多地方院校的平面设计教学仍然存在着一些明显不足和弊端。

一、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的需求

社会的高度信息化要求平面设计师具备设计思维能力、表现能力、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尤其是当平面设计学科的发展同其他学科的交叉性越来越强时,就更需要平面设计人才具有宽厚、全面的知识储备。一些学校已经从教学模式的创新入手进行教学改革,中央美院采用工作室制的教学模式,注重技术与艺术、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学生进校后,一、二年级不分专业方向,共同学习造型基础、形式基础和设计基础;三年级开始学生进入自己选择的工作室进行专业学习。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所设立的工作室中,第五、六、七、八、十、十一工作室均是平面设计专业方向,而由于工作室是以导师为中心进行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安排,因此,这些工作室所研究的领域又各不一样,如第六工作室研究城市公共形象设计领域;第八工作室研究视听传媒、影像制作及传播设计;而第十一工作室是研究系统形象设计、文字设计等领域,每个工作室的导师依靠自身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创造多样的学习条件,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南京艺术学院实行全面学分制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其主动性,艺术设计专业没有方向的限制,学生按照兴趣自由选课,学校利用“必选课程”、“限选课程”、“前修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的课程配备,形成科学的课程结构和学习体系,甚至还有一些课程是针对全校学生开设,在音乐、影视等不同学科领域间进行交叉,这就完全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达到了厚实基础的效果。然而,上述两个例子的实施都需要全校各个部门的配合,必须具备较强的教学硬件资源和师资力量,等等。对于我国大部分综合院校而言,实施起来困难较大,因此,当国家提出选修课和必修课的课程实施方案后,很多院校只是在形式上增加了一块内容,将一些非核心内容的课程作为选修课,而必修课内容依然是原来的具有明确专业方向的课程,学科与学科之间没有交叉。学生进校后就按照学校安排好的专业、课程学习,缺乏积极性和独立性,而专业知识的扩展完全就由学生自己想办法,导致学生毕业后的适应能力不强,甚至不能满足日益更新的市场需求。

二、教学方法因循守旧

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上施下效”,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是讲授者,学生是接受者和模仿者,“模仿”成为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完全抹杀了学生作为独立思维的个体所具备的主观能动性,压制了学生的个性和兴趣。然而,设计的本质是创新,设计教育的核心就应该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不应该用“教条”和“经验”的教育方式禁锢学生的思想,因此,设计教育也应当是一种创新教育。

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教育者的责任并不是塞给学生一些熟透了的技能技巧,而应当是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简而言之,“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需要教师转换自身角色,从传教者的姿态变为参与者,通过交流的方式和学生共同进入教学活动中,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经验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思考方式和工作态度感染学生,给予学生形成个人观点的空间。教学相长,不能仅仅从教学形式上采用问题讨论的方式,而最终仍由教师总结陈词。此外,平面设计学科的素质教育不是职业培训,它需要全方位的素质和能力养成,需要个性多元的观念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三、师资结构不合理,教师业务知识欠缺

一般从事平面设计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有三种类型,一是固定专业教师;二是跨系、跨专业教师;三是外聘教师。固定教师群体人员流动性较小,有助于形成专业教学活动的整体配合,便于平面设计教学的经验传承。但是,这部分中坚力量往往缺乏实战经验和知识更新,教学活动与实践结合较少,尤其是一些非专业性院校,仍然将平面设计学科与纯艺术学科同等看待,在引进教师时对其研究方向的考核不够,导致师资结构不合理,造型基础课程的教师数量高于专业课教师,并且很多院系中的教学决策者往往是纯艺术专业或非平面设计专业出身,对平面设计学科的教学特点缺乏足够的了解和研究。此外,很多教师从院校毕业后就直接进入教学岗位,没有经过社会行业实践,在思想上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痕迹,沿用过去上学时老师的教学模式和方法,甚至复制过时的教学大纲,难以将新的教学环境同多变的社会需求相适应。对于跨系、跨专业教师而言,主要教授跨学科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进行专业交叉学习、拓展知识面,但是,由于其自身对平面设计学科关注较少,在进行知识点融合时容易偏离平面设计方向。外聘教师一般来自社会行业中的佼佼者,他们给学科注入新鲜空气,可以将本学科最新的行业动态、应用技巧教给学生。他们应当是对固定教师群体的合理补充,但是有不少院校却是因为缺少某一领域的教师,所以才进行外聘,对外聘人员的考核、把关力度不够,一些毫无教学与行业经验的在读研究生也成为外聘教师。

四、对作业环节的忽视

很多院校将教学重点放在课程教学的内容上,从备课、讲课等情况加强对教师的考核,这样做固然有助于规范教育教学行为,但是,如果忽视“作业”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重要性,就只会弊大于利。

作业能够直接反映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它是对知识运用、拓展与创造的有效途径。因此,作业命题的科学性和创造性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进一步理解与消化,对激发学生潜能、学习兴趣和热情都有着极大的影响。然而,许多作业命题缺乏生命气息更没有创新性,教师在课程结束后直接将教材后的作业案例布置给学生,一个班是这样,两个班也是,甚至布置给几届学生的作业题目都一样,作业的命题没有针对性,也不是动态的,不能成为启动学生创造力的钥匙,学生对作业没有任何兴趣和新鲜感,只能以完成任务为目标,为了作业而作业。

平面设计的交叉性与渗透性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我们用多变灵活的目光去看待作业与课程的关系,将作业和课程教学视为一个有机整体,作业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从现实意义出发挖掘作业命题的可行性。一些专业设计院校在教学中用几个不同的课题作为课程的全部内容,教师和不同专业的学生共同参与,在相互交流学习的过程中解决问题、完成课题项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展示,不同的观念和思想在一起碰撞、交叉、融合,学生学习到的不仅仅是某项知识和技巧,而是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思维方式;另外,平面设计人才将直接作用于社会,并需要被市场检验,合理地将多变的市场需求和动态的行业信息引入作业命题,以此来调动学生作业的积极性,这也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