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度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基于因子分析的我国内地对外开放度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 对外开放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根据外贸依存度、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等8个指标进行的因子分析表明:依据对外开放度可以将我国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三个层次。挖掘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潜力、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等措施,有利于我国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

[关键词] 对外开放度;外贸依存度;因子分析

[中图分类号] F127[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06-5024(2008)02-0122-03

[基金项目] 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辽宁工业企业国际合作问题研究”(批准号:L05CZY053)和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 人文社科研究项目“辽宁对外开放度的测量及提高对策研究”(A类)(批准号:05W181)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 谷卓越,沈阳化工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升级、企业管理、战略管理。(辽宁 沈阳110142)

对外开放度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对外开放或对国际经济的依赖程度,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与世界经济融合程度的重要标志。评价我国内地的对外开放度对于了解各地区的开放水平、采取有针对性的对外开放措施、促进各地区经济发展等有着重要意义。

一、区域开放度评价指标的选取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对外开放涉及的领域和内容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利用外资、国际劳务合作、涉外旅游等成为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借鉴已有研究成果,并考虑数据的代表性和可得性,本文选择以下因子作为区域开放度的测度指标:

1.外贸依存度(X1)。即某地区进出口总额占同期该区域GDP的比率,反映某区域通过国际贸易形式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程度。

2.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占GDP比重(X2)。利用外商直接投资是利用外资的主要形式之一,该指标反映某区域在国际投资领域中通过资金的流入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程度。

3.对外直接投资占GDP比重(X3)。该指标反映某区域在国际投资领域中通过资金的流出与世界经济相关联的程度。

4.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外资(含港、澳、台资)比重(X4)。该指标说明外资在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所起的作用,反映外资与当地经济的融合程度。

5.外商投资企业年末从业人数占年末从业总人数比重(X5)。该指标既反映外商投资企业融入当地经济的程度,也反映某区域在劳动力资源领域的开放程度。

6.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业务完成营业额占GDP比重(X6)。该指标主要反映某区域在劳务合作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7.国际旅游外汇收入占GDP比重(X7)。该指标从资金角度反映某区域涉外旅游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8.全年接待入境旅游者占国内外旅游者比重(X8)。该指标从数量结构角度反映某区域涉外旅游领域的对外开放程度。

二、区域开放度评价方法的选择

因子分析的基本思想是通过变量间相关关系的研究,找出能控制所有变量的少数几个随机变量去描述多个变量之间的相关关系,然后根据相关性把变量分组,使组内变量相关性较高,但不同组的变量相关性较低。这样,既可以消除在指标选择和权重确定时的主观因素的影响,又可以消除指标间相互重叠的信息的影响。

按照因子分析法的基本原理,我们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14.0对8项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首先借助SPSS将2005年全国各省市的原始样本数据(数据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6》、商务部合作司和外资司)标准化,以消除指标之间量纲不一致和数量级的差异大等现象(标准化处理后的数据从略),并建立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从相关系数看,各变量之间的相关性较强,且KMO检验值为0.799,接近0.8,所以原始变量比较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然后,根据总方差分解表,我们可以得到各公因子的特征值、方差贡献率、累计方差贡献率。从累计方差贡献率可知,前三个变量的累计方差贡献率达87.025%,即前三个因子反映的信息量占总信息量的87.025%,作为综合因子的损失只有12.975%,原始变量的大部分信息能够被提取的三个公因子解释。所以,提取三个公因子是合理的。

根据选出的三个主因子可得到因子载荷阵,使用方差极大正交旋转后得到旋转后的因子载荷阵(见表1)。从该表可以看出,第一主因子在X1、X2、X4、X5、X6上有较大载荷,这5个指标反映了外贸、外资和劳务合作领域的对外开放度,它们是传统上衡量对外开放度的最基本的指标,我们可以将它们命名为传统综合因子;第二主因子在X7、X8上有较大载荷,这2个指标反映了旅游业的兴起与区域对外开放的关系,我们可以将这类因子命名为旅游因子;第三主因子在X3上有较大载荷,这个指标反映了各地区对外投资的发展境况,我们可以将这类因子命名为对外直接投资因子。

三个主因子分别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各省市对外开放的水平,但单独使用某一主因子并不能做出总体的综合评价。以各主因子对应的方差贡献率为权数得出如下综合因子得分公式:

Z=(44.78*FAC1_1 + 22.284*FAC2_1 + 20.041* FAC3_1)/87.025。

三、基于因子分析结果的我国内地对外开放评价

依据三个主因子得分,以及上述综合因子得分公式,我们可以得到我国内地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名(见表2)。从对外开放度的综合因子得分和排名看,其对外开放度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上海、广东、北京、天津4个省、直辖市的综合因子得分位于最前列,不仅大于0,而且均大于1,对外开放度远远高于全国对外开放度的平均水平。可能的原因是这4个省、直辖市都有着特殊的区位优势,在我国对外开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上海和天津地处出海口,具有天然良港的优势,其贸易量和外商直接投资比率都比较高;广东对外经济活动起步早且发展快,一直以来都是对外开放的前沿;而北京是全国政治、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枢纽,也是吸引外资和旅游的要地。所以,本层次中除天津的旅游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广东的对外直接投资因子得分相对较低外,这4个省份的其他因子得分均比较高。

第二,江苏、福建、浙江、山东、辽宁5个省份的综合因子得分介于0和1之间,所以其开放度可以被列为第二个层次。这5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在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方面都具有较强的优势。比如,江苏和浙江地处长江三角州,其水资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都十分丰富;福建海岸线长度居全国第二,拥有许多天然良港;辽宁和山东都是环渤海省份,辽宁的14个市中有6个城市沿海,有5个市已建设了港口,两省的海洋资源、水资源、动植物资源、能源等都比较丰富。所以,这5个省份在外贸、利用外资、对外劳务合作领域的传统综合因子得分较高。

第三,其余各省的综合因子得分均为负值。河南、内蒙古、、贵州、甘肃、新疆、山西、宁夏、青海分列倒数几位。可能的原因是这些省、自治区多数位于我国中西部内陆地区,对外开放起步较晚,融入国际经济的份额较小、层次较低。但、内蒙古和海南的旅游因子得分相对较高,黑龙江和云南的对外直接投资因子得分相对较高。

四、基于因子分析结果的对外开放水平提升措施

1.挖掘东北三省的对外开放潜力。在新全球化格局的发展中,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后续重点将是重工产业,这将导致发展中国家承接国际投资和出口增长向重工产业转移的趋势。对我国来说,重工业基础最发达,但目前利用程度最不充分的是东北三省。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目前东北三省中,只有辽宁的对外开放度稍稍靠前,列于全国第9位;吉林和黑龙江的对外开放度都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之下,分列第11位和第21位。因此,要充分发挥东北三省的工业优势,利用辽宁沿海、黑龙江沿边的地理优势,特别是要借助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优势,提高东北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从而促进经济发展。

2.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目前困扰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水平不足的根源既有地理位置等客观原因,也有政策方面的主观原因;既有中国改革开放路径等外在原因,也有省内对外开放环境不健全等内在原因。软硬环境的有机结合是一地区是否具有对外开放优势的关键。但作为硬环境的市场规模、劳动力质量、劳动力成本、科研水平、经济总量、经济增长速度、城市化水平、基础设施状况等难以在短期内有重大改观。因而,加强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软环境建设将为未来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崛起起到重要的铺垫作用。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国企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市场环境和法制环境等都是必不可少的措施。

3.加强各地区之间的合作与协调发展,共同促进对外开放与经济发展。不同区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分享到的利益往往是不均等的。东部沿海地区从内陆地区得到了资源、能源和劳动力等,从而促进了沿海地区的对外开放,而开放中经济差距的扩大,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内陆地区的资本和劳动力要素外流、生态环境的破坏加重等问题。不少发展中国家的经验表明,开放进程中的利益关系失衡(包括区域间利益关系失衡)会导致严重的内部不稳定,进而可能引发经济危机。所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为内陆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帮助,加强与内陆地区的合作,通过与地区间合理的分工与协作,最终建立地区间的良性互动机制。

参考文献:

[1]康君,赵喜仓.中国经济发展与外商直接投资问题研究[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5.

[2]赵凌云.2006年中国中部地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7.

[3]林宏,蔡宏波.中国对外贸易开放度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研究――基于VAR模型的动态实证分析[J].亚太经济, 2007,(5).

[4]韦海鸣.广西区域开放度的测度与对外开放战略[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2005,(2).

[5]龚曙明.湖南经济外向度的测量与思考[J].湖南社会科学,2004,(5).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