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突出“四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应突出“四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们党做好新时期"三农"工作的新阐述,新要求。为此,必须创新工作思路,围绕"新"字作文章。发展新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树立新作风,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从而实现新农村的扎实、稳步、有序推进。

关键词:新农村;新思路

中图分类号:C912.8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49X(2007)-01-0034-02

一、发展新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

新农村建设的目的之一就是要让农民富起来,让农村繁荣起来,让农业强起来。为此,必须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以新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只有在农村形成新的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农民才能告别"面朝黄土背朝天","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旧式生产方式。在农村如果形成了新的产业一方面可以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另一方面还可富村强镇,富裕农民。农村新产业的形成要打破传统的思维方式,要创新发展思路,勇于探索适合本村本镇发展特色的经济增长点。在尊重农民意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前提下,加快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一是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以湖南衡阳县为例,这几年,该县农村在这方面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在部分乡镇村实施"双万(万户出栏百头猪、万户出笼万羽禽)、两草(烟草、龙须草)、三龙头(农副产品加工龙头、农村经济合作组织龙头、种养大户龙头)"工程。大力扶持特色农业,稳定发展粮食主产业,积极引进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全力扶持"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产业化模式的建设,促进农产品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或"多村一品,多乡一业"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大力发展农村工业。 衡阳县在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中,充分发挥"一区(西渡开发区)一园(界牌陶瓷工业园)四基地(井头石材基地、关市铁矿基地、演陂建材基地、库宗家具基地)"的园区平台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矿产资源优势、交通区位优势等比较优势,努力实现工业经济由松散型向集聚型转变、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将"一区一园四基地"打造为优势产业集中区、关联产业集群区、配套产业集聚区,使之成为县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

三是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适应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工业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经济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积极推进综合性、区域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建设,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吐量大的现代化农产品交易中心。

四是发展劳务经济。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我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劳动力总数已超过亿人。城市吸纳农村劳动力的空间在不断扩大,数以亿计的务工人员为城市的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我们要切实从制度的设计上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困难,比如民工权益的保障,子女进城读书等问题。应加强对劳动力技能培训,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从而带动乡镇企业和小城镇发展,实现富裕农民目的。

二、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

切实加强乡村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既是改变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小城镇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环境依托。一要规划先行。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在保护和优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做好村庄布点规划和建制村庄规划,并严格按照规划引导农民建房和村民基础设施建设,使城镇社区与农村村落、居住区与畜禽饲养加工区、工业园区与农业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步进行规划布局,统筹加以推进。加快编制和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等系列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分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及村镇发展格局。衡阳市编制的农村小康住宅设计图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尝试,深受农民欢迎,很多农民建房都采用该书设计图案。

二要因地制宜。各村情况各有不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对于城区的"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撤乡建街,建成城市新型社区,全面实现城市化;对城乡结合部规模较小的村组,通过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按照城市住宅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实行市民化管理;对远郊规划较好的村组,推动其逐步向乡镇和交通便捷的地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对较为偏远的村组,积极开展以"三清(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五改(改水、改路、改厕、改厨、改圈)"为主要内容的村庄人居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

三要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从城市向农村扩展,让农民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要建立健全政府投入、社会融资、市场运作、受益群众支持等多元化的投入机制,切实改变农村基础设施滞后现状。乡村道路、水利设施、医院学校、电力通信等等都应得到改善,同时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抓好植树造村、退耕还林、还草工作,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大力整治河流污染,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推广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三、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

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切实抓紧抓好"普九"工作,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统筹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把农村学校布局调整与危房改造结合起来,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快新建、扩建改建农村校舍,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小、散、差的状况。进一步完善城乡学校对口帮扶制度,组织城市学校选派校长、教师到农村中小学任教,不断提高农村学校的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

二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充分发挥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广泛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积极推进实用技术的普及和推广,每年推出一批星火带头人和科技示范户。积极探索建立农民专业技术和技术职称评定制度,对达到一定专业技术水平和具备技术职称条件的,颁发专业技术职称证书,并优先扶持其产业项目发展。引导广大农民加快由体力型向技能型、专业型、知识型转变。增强广大农民走向市场的信心和决心,成为自我创业、自主经管、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成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三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当前的重点是解决就医及养老问题。加强县级医疗机构、乡镇中心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创新卫生支农和扶贫机制,加快形成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障制度。探索建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切实解决失地农民的保障问题,从根本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存、发展和老有所养问题。

四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扎实开展普法教育,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提高文明村镇、星级文明户和信用村、信用户的创建水平,加强村镇文化设施和文体队伍建设,不断丰富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防止低级庸俗不健康的文化腐蚀农村,流向农村市场,引导农民树立新风,破除陋习,远离迷信,自觉养成科学、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