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随着中学教育改革和发展,人们对中学体育教学提出了更高、更合理的要求。为了完成中学体育教育目标,首先应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更新教学理念,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和改进教学的方式方法,大胆进行体育教学改革。另一方面,明确中学体育教学目标和任务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掌握最基本的体育能力和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增强健身意识,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使学生逐步建立起终身体育意识。

【关键词】 终身体育;中学体育;意识;思想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3)17-0-02

“终身体育”,是指一个人终身进行身体锻炼和接受体育教育。终身体育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指人从生命开始至生命结束一生中学习与参加身体锻炼活动,使体育真正成为一生生活中始终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二是在终身体育思想的指导下,以体育的体系化、整体化为目标,为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生活领域中提供参加体育活动机会的实践过程[1]。

怎样在中学生中进行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终身参与体育锻炼,终身受益,这是我们每一位体育工作者应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试图对如何培养中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进行一定的理论研究,以提供给大家共同探讨和研究。

首先,中学体育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

体育教师在教授学生运动技术、技能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培养学生自觉自愿地进行体育活动的兴趣、能力和习惯,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参与体育活动变成一种有目的的自觉行为。体育教师要及时更新知识,掌握体育运动发展的新动向,时刻用教师的职业道德标准来约束和规范自己的言行,在终身体育指导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与学生关系应该是平等、互信、亲密、互动的关系。体育教师应改变角色,做一名宣传员、通过体育课、课外活动、专题讲座、宣传栏、座谈会、竞赛活动以及新闻传媒等各种形式和方法,传输终身体育思想,成为忠诚的终身体育倡导者。

第二,营造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氛围

健康体魄是青少年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2]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加强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加大体育宣传力度,使学生得到各种不同形式、潜移默化的体育影响,从而提高其对体育的认识,并转化为体育行为,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体育宣传的渠道和方式很多,如开展各种各样的体育讲座、开辟体育小常识橱窗、指导学生收听广播、观看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等等。当然最重要的就是要贯彻国家教育部规定的“中小学生每天参与体育活动一小时”的实施纲要、与定期开展学校体育竞赛,对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体育竞技水平、团结协作精神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同时对提高学校的威望和学校影响力也具有很大帮助。据资料分析一些重点中学的体育活动开展的比较活跃,体育竞技水平档次要稍高一些,同一个年龄段相比之下重点中学的身体素质也要好得多,所以学校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对学生们体育活动的开展也是具有直接关系的。

第三,激发学生运动兴趣

从行为科学角度来看,所谓运动兴趣是指人积极探究体育运动或参与体育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带有强烈的目的性。人的行为都是有诱因的,任何行为同时又是有目的的。人的兴趣是在社会实践中发生、发展起来的,这种后天形成的倾向是可以培养的。就学生运动兴趣而言是多种多样的:有运动本身所引起的直接兴趣,也有运动目的和任务所引起的间接兴趣;有产生于活动过程,有在活动结束后即时消失的短暂兴趣,也有成为个人心理特征的稳定兴趣等。直接兴趣和间接兴趣又是密切联系、相互转化的。在体育教学中缺乏直接兴趣,会使教学枯燥无味,没有间接兴趣学生会丧失学习的毅力。因此,在学校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教师在指导和组织学生进行体育活动时,应注意充分地挖掘学生对运动的内在乐趣,无论是讲解、示范和组织教学,都要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让学生在运动中能充分表现出自己的运动才能,感受到参加运动对自己体质增强的实效,从而激发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第四,实施“开放型”教学,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行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开放式教学形式,是培养学生体育意识的主要手段。“开放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为保障,以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构建自己的认知结构、提高主体接受、改进、加工、转换信息的能力为根本任务。[3]“开放型”教学在思想上要求教师放心;在实践中要求教师放手、放开、放宽、放活;在师生关系上要求教师是民主型的,能听取学生意见,和学生交朋友;在成绩评定上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例如,应将学生在体育课(活动)中的努力程度和进步幅度作为重要依据;考核中宜采用“模糊量化法”,设优、良、合格等级。课程改革提倡发挥学生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实施“开放型”教学,就是让学生参与教与学的过程,让学生参与到目标的制定中。例如,排球双手下手垫球练习,每个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向体育教师汇报并商榷自己制定的目标个数。在组织形式上,以往的体育教学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步调一致,限制了学生个性、特长的发挥。而“开放型”教学的着重点则是取消和放宽某些限制,能放则放。放得开、收得拢,放而不乱,严而不死是它的重要组织特征。例如,准备活动不必每次都整队慢跑,可以在悠扬的乐曲中让学生分散跑。再如,在教学中的某些环节上,如跳远的起跳点是否正确,跳高横竿放置的高低等均不要过分限制,应根据能力高低让学生有自由选择的余地。在教学中不必严格遵循形成概念──纠正错误──巩固概念──形成技能的模式进行,可从兴趣着手,从局部开始或从辅助练习导入。这样既考虑到学生的主体意愿,使学生感受到肩负的责任,又考虑到学生个体的差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始终在轻松的环境中身心愉悦地学习,有利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

第五,加强对学生自我锻炼能力的培养,提高课外体育锻炼的参与度

培养学生的自我锻炼能力,是学校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养成与掌握终身进行体育锻炼身体的意识、习惯和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除了技术教学外,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使学生真正懂得体育锻炼的意义、作用和有关的体育知识,充分激励学生的学习动机,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促进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自觉性。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要特别培养学生能在独立锻炼过程中对练习的次数、运动时间、运动强度、动作的自我纠正等有较好的自我调控能力,主动积极地锻炼,从而使学生自我锻炼成为自己的自主活动,身心在不知不觉中得到发展,为以后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使学生终生受益。这也符合现阶段“体育与健康”所提倡的:学生能够掌握体育与健康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学习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选择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体验锻炼身体的乐趣,从而提高对体育的关心、意欲、态度和兴趣,拥有健康的体魄。

另外,学校的体育场、馆设施是体育锻炼的主要场地,是实现体育锻炼的基本保证。所以学校要尽可能地加大对体育设施建设的力度,为学生提供必要的活动场所,同时提供必要的体育器材,并配备高素质的体育教师。大学生自我运动能力比较强,课余活动时间较多,容易产生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学校可以建设各运动项目的俱乐部、社团、代表队,通过各种组织来组织学生参加体育比赛和体育课余活动,通过各种活动来营造积极良好的体育运动氛围,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的体育兴趣,并将其激发出来,最终达到终身体育意识的目的。课外体育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续,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参与并组织不同内容,并且形式各异。课堂上传授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在课外体育活动中有所体现并可以独立探索,丰富发展并自身的参与能力,有效提高自我锻炼的能力,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

第六,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建立科学有效的激励机制

教师应当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注意学生的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保证使每一位学生受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差异确定学习内容,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恰当地组织课堂教学,保证绝大多数学生能完成课程学习目标,并使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学习和成功的乐趣,满足他们身心发展的需要。如学生学习新动作时,教师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对现有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包括简化规则,简化技术,修改内容,降低难度要求,改造场地器材等。学生在教学中如果能够主动地完成学习,其体能、技能和运动行为就能得到积极的发展。所以,教师要在关注每个学生的不同需求和发展的前提下进行教育教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体育教学才能取得实效。

体育教学离不开教师对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激发。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安排,体育教师都要以人为本,切实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要善于引导,积极支持,热情鼓励,这是实现课程目标和价值的有效保证。学校体育教学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我们应该运用科学的方法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使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的意识。

“终身体育思想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能力和习惯为主导思想,这种思想强调和重视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力和习惯,最终达到终身受益的目的[4]”;因此,广大教师应该转变观念,充分利用主、客观条件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挖掘学生自身潜力和运动中内在的情感因素,充分合理地利用学生在校的活动时间,采取各种途径,积极引导学生更加自觉、积极、主动、持久地参与体育锻炼,让学生逐步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终身与体育为伴,终身享受体育。

参考文献

[1]林国忠.中学体育教学过程中树立终身体育的探讨[J].福建体育科技,2009.12.

[2]曲宗湖,杨文轩.学校体育教学探索[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0.

[3]王多强.浅谈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J].华章,2009.6.

[4]吴晓虹.论体育教学中学生终身体育思想的培养[J].湖北体育科技,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