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论中小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战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论中小商业银行在后金融危机下的发展战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我国中小商业银行按照自己的战略发展,相信在短期内能够从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走出来,健康发展,实现优化资产结构和盈利上升的良好局面。长期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实力会大大提高,同时在专业经济领域的作用也会加强,对我国金融体系起到很好的补充、完善作用。

关键词:金融危机;中小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文章编号:1003-4625(2009)10-0077-06

中图分类号:F832.33 文献标识码:A

美国“次贷危机”给全球金融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也影响着中国的经济秩序。此前,中国经济已备受国际石油价格上涨波动、全球经济放缓、人民币汇率升值等国际因素和自身经济发展过热、自然灾害和通货膨胀等国内因素的双重压力。金融旋风突袭,无疑更使中国经济处境雪上加霜。

国际金融环境受此次金融危机的影响巨大,各国政府以及金融部门都采取了积极的措施,防止经济的进一步衰退。我国在此次金融危机中,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从2008年第一季度开始,受影响最大是在2008年第四季度。到2009年第一季度,各项指标都有所回暖。2008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9.0%,2009年第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657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0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增加值31968亿元,增长5.3%;第三产业增加值29077亿元,增长7.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加快,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8129亿元,同比增长28.8%,比上年同期加快4.2个百分点。国内市场销售平稳较快增长,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398亿元,同比增长15.0%,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5.9%,同比加快3.6个百分点,比上年全年加快1.1个百分点。对外贸易大幅下降,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减少。一季度,对外贸易进出口总额4287亿美元,同比下降24.9%。进出口相抵,顺差623亿美元,同比增加209亿美元。一季度,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218亿美元,同比减少56亿美元。货币信贷增速加快,外汇储备有所增加。3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53.1万亿元,同比增长25.5%,比上年末加快7.7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17.7万亿元,增长17.0%,加快8.0个百分点;流通中现金(M0)33746亿元,增长10.9%,回落1.8个百分点。3月末,国家外汇储备19537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77亿美元。

中小商业银行作为大银行的补充,其发展定位在这场危机中也遇到了极大的挑战。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良好,盈利能力持续上升,资本充足率也有所改善,经营手段越来越现代化,管理也越来越科学。在后金融危机形势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将何去何从?将会受到怎样的影响和冲击?针对当前发展形势,制定怎样的应对策略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呢?

一、当前金融危机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影响

从2009年披露的财务报表中可以看出,本轮经济危机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在2009年一季度各中小商业银行快速发展,盈利能力持续增强,成本费用控制合理,资产质量不断提高,业务及收入结构更趋合理。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如果能够从加大寻找合作的机会,充分争取与其他商业银行的合作,扩大自己的信贷投资量,建立更加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人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一定可以减小在危机中受到的伤害。

虽然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的直接冲击不大,但随着危机的蔓延和向实体经济的渗透,对银行业资产质量、流动性、资本充足率和利润等方面的影响将日趋明显,尤其是中小商业银行规模很小、实力较弱,风险突出、包袱沉重,内控薄弱、治理缺陷,抵御风险能力相对较弱,受冲击和影响的程度不可低估。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操作风险和新业务风险难度的加大

从操作风险的引发因素来看,主要因内部因素而引发,如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的不完善或失效;银行工作人员越权或从事职业道德不允许的或风险过高的业务,因此操作风险具有很强的内生性;但是银行作为社会性企业或组织,其业务计划的完成还需要其他组织予以配合,其他组织同样也存在内部程序、人员和系统失败的可能性,因此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操作风险的发生,如提供通讯线路租赁业务的电信公司技术故障而导致银行IT通信系统无法正常运行,因此操作风险也具有一定的外生性。

从历史经验看,越是经济下滑期,企业信贷资金越紧张,越容易爆发利用虚假资本和资产抵押骗贷、利用各类票据单证骗贷、利用信用卡恶意套现欺诈等外部诈骗或内外勾结诈骗案件。在法人治理还不完善和内控机制还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小商业银行“双降”不容乐观,大要案有可能重新抬头,甚至有可能造成很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随着大型银行新业务风险不断暴露和显现,中小商业银行已开办的理财、保函、信用证和贷款承诺等新业务风险逐步上升,也应当予以高度重视。在当前国际、国内严峻的经济、金融形势下,行业风险、客户风险、业务品种风险和区域风险互为交织,银行信贷与非信贷资产质量都将受到威胁。特别是各类系统性、行业性、突发性风险的防范尤为关键,银行业风险防控和保持资产质量稳定的任务异常艰巨,对银行的风险识别、预警、化解、处置能力以及内部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二)不良贷款“双降”难度加大

中小商业银行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处于产业链中下游的个体和中小企业,成本转嫁能力弱,利润空间小。同时随着经济下滑的影响不断从上游向中下游延伸,信用风险也开始从大银行向小银行转移和传递,中小商业银行不良贷款反弹压力将日益增大。表1为2009年第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城市商业银行和农村商业银行在控制不良贷款方面的压力仍然很大。

(三)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加大

银行挤兑就是大量的人到银行去取款,但是银行现有的现金不足以支付这些取款。也可以说是银行的流动性出了问题。表2反映了2009年商业银行流动性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2009年第一季度流动性比例低于2008年的比例,商业银行的流动性确实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所以体现出发生挤兑风险的可能性在增大。

(四)确保盈利稳步增加难度加大

1 利息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目前,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为主,利息收入是其主要的收入来源。在经济下行趋势下,银行与客户议价能力明显降低,利差水平不断收窄,保持利润超常增长的局面难以再现。同时,利率市场化进程不断加速,同业竞争更加激烈,中小商业银行各项业务收入增长受到全方位

的影响,能否实现达标升级目标确实堪忧。再者,经济景气度的降低,会增加银行信贷业务的拓展难度,利息收入增长也将受到影响。

但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采取了增加自助银行和自助设备分销网络,以减少营运成本和提高网点盈利。以中信银行为例,2009年第一季度,中信银行实现净利润32.2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2.94%,比上年季均下降3.03%。总体来看,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这方面控制得较好。

2 非利息收入增长难度加大

在当前的金融环境下,各类业务的潜在风险上升,银行抵御风险所提取的拨备可能会有所增加,也会对盈利产生不利影响。目前,非利息收入中比例比较大的是中间业务收入。然而资本市场的走势直接决定了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情况。数据显示,由于资本市场上行信心尚未得到恢复,中间业务收入也难以实现大幅增长,2009年银行的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速明显放缓。

根据国金证券对14家上市银行一季报统计,商业银行实现的手续费及佣金收入同比增长5%,尽管总体上仍实现了正增长。但在增速方面,与2008年一季度该项收入185%增速相比,明显放缓。数据显示,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建设银行2009年一季度非利息净收入同比增长39.3%,相比上年同期51%的增幅,增速下滑近12个百分点;工商银行2009年一季度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35.48亿元,同比增长9.66%,与上年的增速相比,也下降超过5个百分点。股份制商业银行方面,南京银行、华夏银行、浦发银行、深发展分别实现佣金及手续费收入增长216%、43%、25%、30%,居于前列。不过,其增速也大大低于上年同期增速。虽然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此次金融危机中,还没有受到过大的影响,但是,金融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我国中小商业银行迅速采取相应的措施,应对本轮金融危机的冲击。

二、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短期发展战略

(一)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快,国家信用将不再是商业银行信誉的支撑者。因此,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应引起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的高度重视。健全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的基本思路是:改革现行以中央银行为主体的流动性比例管理,创造条件逐步建立以商业银行为主体,以所有者权益最大化为核心,以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协调统一为宗旨的流动性管理机制,增强银行核心竞争力。建议进一步增强风险管理的意识;建立独立的风险管理组织体系;加快货币市场发展,拓宽商业银行的融资渠道加强需求预测和分析,建立有效的风险预警机制。

(二)扩大信贷投资以增加其自身盈利

伴随着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信贷额度放开,无论是固定资产投资配套资金的需要,还是向企业注入流动性,都为防止企业因流动性不足出现枯萎。出口需求的大幅消失、居民消费无法短期弥补出口需求短缺遗留下来的缺口,必然反向向上游形成需求萎缩链条,从而出现PPI与PMI的急速下跌。

2009年一季度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下降0.6%,工业品出产价格(PPI)同比下降4.6%。3月份我国CPI、PPI连续第二个月双双“告负”。4月份仍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CFLP)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3.5%,比上月上升1.1个百分点。4月份的PMI指数预示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回升态势,从一季度投资、消费和出口增长情况来看,也预示了这种趋势。3月份中国工业增长率由1-2月份的3.8%提高到8.3%,出现比较明显的提高,说明12月份以后PMI指数反映的经济回升趋势是正确的,PMI指数较早地预示了经济拐点的出现,正在成为观察经济走势的重要先行指标。

以上数据说明固定资产投资初见成效。但是,要想我国经济顺利渡过难关。还要加大对基建、有色、钢铁、水泥、能源、交通等行业的投资力度。所以商业银行应该把握这个机遇,扩大信贷投资规模,将信贷投资到符合我国产业政策的产业,尤其是民生工程等。

(三)加强全面长效的风险管理战略

1 加强风险文化建设。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既包括信贷风险,也包括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道德风险等。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的基本职能,成功的银行必须有强烈的风险管理意识。基于此,国内商业银行必须增强风险意识和质量观念,牢固树立“质量是生命”的核心理念,进一步加强风险文化和风险管理建设,使风险控制成为全行员工的自觉行为。

2 完善风险管理系统。在风险管理方面,要充分借鉴国际上先进银行的经验,建立起科学的内部信用评级体系和风险管理系统,实施严格的风险管理策略,进行全行整体资产风险的分散,规避那些原本不应承担的风险,获取与风险匹配的收益。

3 在风险管理体制方面,一是要重新定位各级风险管理部门的职责,完善风险管理的组织体系,健全合理的信贷授权与审批体系,增强风险管理的权威和能力;二是要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合理引导资金流向;三是要建立权威的信贷稽核体系,对全行的风险管理水平进行适时监督和管理,为决策层提供支持,让缺乏能力的风险管理人员及时退出。

三、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中长期发展战略

商业银行是以盈利为目标的特殊企业。在短期内,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主要目标是使自己在危机中受到的影响最小;而在长期中,还是要以实现更高的利润为目标。所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也要制定适合自己发展的中长期战略。

(一)丰富业务体系战略

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发展更具有潜力的核心业务,并在巩固传统优势业务的基础上,加快发展资产托管、财富管理、投资银行、私人银行等新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占比。

1 构建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

客观把握银行自身的比较优势,合理构建具有特色的业务体系。正确的业务定位是事业成功的基础,国内商业银行在业务发展方面,必须摒弃同质化的局面。根据自身的比较优势,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才能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竞争,才能实现稳健快速发展。各家银行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格局,逐步将业务调整为“以客户为中心,以技术为手段,以人才为支撑”的矩阵式管理模式;逐步对资金运作、授权授信、会计核算、财务管理、产品研发、稽核审计、干部任免和劳动用工等实行集中管理和流程控制。在业务体系定位上,国内商业银行要突出个人理财业务、网上银行、私人银行、信用卡等,整合各种服务渠道,办出自己的特色,形成核心竞争力。

2 大力发展表外业务

表外业务(Off-Balance Sheet Activities,简称OBS)是指商业银行从事的,按通行的会计准则不列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影响其资产负债总额,但能

影响银行当期损益,改变资产报酬率的经营活动。发展表外业务,对我国商业银行来说无疑是一个人才培养的过程,只有使从业人员逐渐在市场活动中接受现代化的金融意识洗礼,不断感受国际金融业的革新,才能满足表外业务大力发展的迫切需要。

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银行开展表外业务,还需具备以下条件:

一是商业银行经营思想的更新。西方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经历了资产管理、负债管理以及资产负债管理阶段以后,今天已步入了资产负债管理,即表内业务与表外业务综合直辖管理的阶段。我国传统银行经营思想能否紧跟国际金融业的发展潮流,是发展表外业务的关键。

二是银行业技术手段的提高。西方商业银行表外业务的发展与银行设备的计算机化及各种新型通讯技术的现代化密不可分,从金融产品的设计、评估、定价到营销、运行和管理,先进的技术设备不可或缺。

三是新型金融人才的培养。表外业务涉及金融税收财会法律等广泛领域,需要大批熟悉金融市场业务、善于洞察客户需要、把握金融创新的最新进展、了解市场法规的高素质人才,从而对银行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更全的要求。

3 大力发展中间业务

中间业务是指商业银行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的基础上,利用技术、信息、机构网络、资金和信誉等方面的优势,不运用或较少运用银行的资财,以中间人和人的身份替客户办理收付、咨询、、担保、租赁及其他委托事项,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并收取一定费用的经营活动。在资产业务和负债业务两项传统业务中,银行是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参与者;而中间业务则不同,银行不再直接作为信用活动的一方,扮演的只是中介或的角色,通常实行有偿服务。

国内商业银行开始注重中间业务的发展,对中间业务投入了很大的精力,主要原因在于中间业务收入。但是要注意降低这种业务的风险:一是改变现行观念,在选择中间业务的种类上及合作方做出正确的评估;二是要加强对中间业务的掌控管理,不能简单地理解中间业务主要是获取中间业务收入的,而是为主营业务服务铺垫的;三是对自己员工的风险教育要加强,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二)加强人才规划战略

商业银行的生命力在于管理、营销、产品研发,而体现和壮大生命力的是人。所以,国内中小商业银行要不断创造条件,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才能真正抢占银行业竞争的制高点。第一,要优化现有人力资源配置,切实推行末位淘汰、竞争上岗,对用工制度、干部制度、薪酬制度等进行系统改革,建立起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第二,大胆引进各类专业人才。特别是营销、财务管理、产品研发、保险、基金等各类人才。第三,广泛系统地培训员工,促使人力资本增值。通过行内培训和行外培训,使全体员工富有市场的意识,开放的心态,学习的热情,具有较高的业务技能。第四,鼓励员工到境外学习。制定相关的鼓励政策,给予境外留学的员工一定资助。第五,加大与外资银行互派人员的力度,通过“送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人才,通过内部化的外部人员随时诊断国内银行的业务及管理。

(三)重视银行营销战略

1 建立营销管理的新观念

面临新竞争格局时代的银行,特别是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深化改革的同时,要通过建立系统的营销组织、开展系统的营销活动和进行有效的营销创新来提升银行的竞争能力。建立商业银行营销管理的新观念。一要确立新的“客户群”观念。新的“客户群”不仅仅要按行业、规模、年龄、职业等来划分,更重要的是要按客户与银行的往来关系、客户本身的经营和收入状况来划分。对客户区进行合理划分,一方面有助于银行针对不同客户提供不同的服务,可降低单位经营成本,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根据不同的客户群的风险状况调整定价,获取更大的收益。二要确立“整体客户满意经营”的观念。银行一切努力就是要使客户满意作为一种品牌,被客户所接受。对银行而言,要落实客户满意的经营要求,不仅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现实需求。还要满足客户对产品与服务的潜在需求。潜在需求是一种期望,如果客户的潜在需求不能得到满足,便会产生现实需求与期望需求之间的差异,一项只能满足客户基本需求而无法满足客户潜在需求的产品和服务,会带来预期缺口。一旦客户发现这一缺口能被其他金融机构所填补,他便会重新选择新的金融机构。因此一家商业银行要使客户满意,就必须提高其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这种产品和服务更完善。

2 注重银行营销的服务质量

商业银行通常都更注意提高服务的质量,这是因为产品可以完全模仿,而服务则不可能完全模仿。银行提供服务实际上都是有代价地提供给客户的,而不是无偿的。由于银行服务具有无形性、不可分性、可变性、不能储藏等特点,所以衡量银行服务质量的标准就是适时和适度,即要在客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最需要的服务。另外还要求银行提供服务的态度热情、工作高效、程序简单、环境良好。

3 完善“客户中心主义”的经营模式

“客户中心主义”是现代商业银行的基本经营模式。在这种模式框架下,银行一切行动的出发点都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讲,要赢得与国外银行的竞争,其一,必须强化整体营销与服务的观念,认清其目标客户所在,明白客户的真正需要,为客户提供量身订造的产品与服务,实现与客户双赢。其二,进一步健全新产品研发机制,建立市场导向的新产品研发中心,完善与客户沟通的渠道,通过各种方式迅速集中市场反馈的各种信息,及时对客户的各种需求进行归纳整理,大胆引进西方商业银行先进的服务及产品,加大新产品开发的力度。其三,推行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营销服务体系。国内商业银行要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体制和机制,推进组织架构、业务系统、业务流程与信息网络技术的结合,推行客户关系管理策略,建立强有力的营销体系和服务体系,满足客户个性化服务的需要。

4 发展营销重点客户群

重点发展有吸引力的客户群,致力于成为大型企业和中高端个人客户的首选银行,并有选择地在具有成长性的中小企业客户中开拓业务机会。既面向一般客户提供标准化的通用类产品和服务,又面向中高端客户提供个性化的专业类产品和服务。

(四)审慎推进国际化战略

根据西方商业银行国际化的经验,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必须坚持“依托国内业务,审慎发展,规模适度”的原则。第一,加强与国际金融机构和外国银行的交流、学习、借鉴,引进先进的管理理念、管理规则、管理技术、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服务手段,在管理制度上尽快向国际先进的商业银行靠拢。第二,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策划并完成境外上市,国有商业银行加快股份制改革步伐。完善资本金补充机制。第三,重视引进战略性人才。在管理层率先引进管理专家,在员工中录用外

籍人员,推进境外机构率先实现员工本地化。第四,审慎推进经营网点的国际化,合理确定境外机构的业务定位。支持和鼓励海外分行遵照当地监管当局的要求,提前按国际标准运作,为国内商业银行的国际化经营积累经验。第五,探索通过购并、合作、参股等方式进人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和地区,购并对象可以是一种产品、一家分行,探索与外资银行联网和交换数据等,实现形式和内容的国际化。

(五)加大金融创新战略

创新是银行业健康发展永恒的主题,它在我国商业银行未来的发展战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金融创新能力和力度大小决定了商业银行在市场竞争中所处的地位。一家金融机构如果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就必须拥有良好的创新能力;同时,金融创新是商业银行经营效益提高的主要动力之一。而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不合理,对传统利息收入的依赖性很大。所以,通过金融体制、工具品种、服务等多方面的创新,寻找新的突破口,已经成为我国商业银行追求的目标。

1 金融理念创新。理念创新意味着对传统认识的突破,新观念的产生为制度变迁提供了可能。人们对新观念的普遍认同,为新制度的确立和正常运作提供了保证。只有观念领先,我国商业银行才能在变化的环境中占据有利的市场地位。所以,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理念,抓住机遇,以创新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

2 金融产品和业务创新。在竞争日趋激烈的舞台上,金融产品和业务的创新是多方面的。我国商业银行不能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存贷款业务,还应该适度开发期权、互换、远期利率协议等新型金融衍生产品。同时,尝试进入投资银行领域,利用信息、技术和人才优势,积极发展非股票买卖的投资银行业务,开展咨询、信息服务等业务,为企业改制、资产重组等提供全面服务。此外,随着资本市场和金融技术的飞速发展,金融结构也在发生急剧变化,传统银行正受到来自资本市场和新型金融业务――基金的挑战,尤其是开放式基金业务,对银行传统业务威胁极大。所以,我国商业银行应把握政策时机,将基金作为业务和产品创新的又一突破口。

3 金融服务创新。计划经济时代,我国商业银行的服务是衙门式的。改革开放后,银行的服务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但是,同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服务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后的服务创新,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通过观念的转变,促进金融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商业银行要增强金融创新的意识,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和自己的实际情况,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把过去由客户选择服务的方式,转变为根据客户需要,量身定做其所需要的服务和金融产品,通过服务创新不断开拓新市场。

目前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仍然没有结束,深层次经济危机爆发的可能性仍然存在。所以在以后的几个季度,我国中小商业银行防范各项风险的压力依然相当大。在经历了本轮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中小商业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将会有所改善;若能准确定位,制定适合自己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并有效贯彻实施,那么未来,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在竞争力、资本充足率、信誉与盈利能力等方面都将会提高,为我国经济发展作出的贡献也会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