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紧盯一头猪 守护一缸水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紧盯一头猪 守护一缸水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曾几何时,臭气熏天、污水横流、苍蝇扑面……是江山市部分农村的真实写照。

如今,当你再次走进这些村庄时,会惊喜地发现:昔日杂乱无章的简易猪舍,已成为平整有序的良田土地;昔日污水横流的集镇村庄,已成为流水清澈的宜居佳处;昔日苍蝇扑面的房前屋后,如今已是花香满园……

这些变化都离不开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对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的有力监督。

昔日致富猪,今日污染源

长台镇乾湖村,位于江山市一级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碗窑水库的库尾,由达溪坂、乾顶、南坂、柴谷岭四村合并而成。这个只有562户1820人口的小山村,是远近闻名的养猪大村,全村共有生猪养殖户71户,生猪存栏量3670头。

长期以来,生猪养殖已成为该村村民创业致富的重要途径。但这些倚水而建的养殖场将大量的排泄物直排入溪,随着雨水流入碗窑水库,直接影响当地群众的饮水安全。

张洪贵是乾湖村第一批养猪户,养了15年猪,也靠这致了富。但他也切身体会到了养猪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有些养猪场随意排放猪粪猪尿,附近河溪都不能再洗衣洗菜了,附近有些农田甚至种不了农作物。”他还笑着说,就因为养猪,他们整个家都是猪粪味,连烧饭的灶台上也都是苍蝇。

作为村里的养猪大户,周日文原有存栏生猪200多头、能繁母猪16头,效益好时年收入可达10多万元。他坦言,养猪对生态环境还是有一定污染的,不少村民对养猪户意见很大。

作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2011年末,江山全市生猪饲养量达205万头,生猪产值占当地畜牧业产值的60%,农民人均纯收入中20%源于生猪养殖。碗窑水库是江山三分之二老百姓的饮用水源,但其库区范围内竟有100多个生猪养殖场,其中46个存在污染物直排现象,给碗窑水库的水质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饮用水水源保护迫在眉睫,生猪养殖污染如鲠在喉,江山市人大代表心急如焚。在2010年、2011年、2012年的江山市人代会上,代表们先后就此提出11件建议,矛头直指生猪养殖污染问题:“养殖密度高、养殖户治污意识差、治污设施滞后等,造成了严重的水体和大气污染”、“养殖污染的比例增加,矛盾纠纷突出”、“养殖污染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正常生产生活,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影响了饮用水水源的水质”……

代表们的强烈建议也引起了市人大常委会的高度重视。2012年换届以后,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相关工委和部分人大代表,深入走访库区和一些生猪养殖集中区域的群众,倾听他们对生猪养殖污染的意见。调研发现,畜禽养殖污染已成为江山第一大农业面源污染,尤其是生猪养殖污染,已严重影响了当地生态环境特别是水体环境的安全:

——相当一部分养殖场的猪粪猪尿未经有效处理,直排沟渠、道路、河道。位于贺村镇的江山港某河段,长年可见浓浓的黑浊色粪尿直排入河。

——碗窑水库受生猪养殖场直排污染的影响,库区部分水质有时已变为Ⅲ类。

——病死猪乱扔现象非常严重,据保守估计,全市每年生猪死亡量在10万头以上,一些病死猪被随意丢弃在河道内,不仅影响水体环境,而且存在病毒传播隐患。

…………

这一系列问题,均引起了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的警觉。

举监督利剑,护百姓水缸

“百姓的呼声,就是我们人大工作的方向。”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研究决定,将“一头猪”、“一缸水”问题作为2012年度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重点,计划通过执法检查、专题询问、专项视察、听取审议等多种形式,集中人员、集中精力就此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监督。

2012年3月至4月,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了6个执法检查小组,分别赶赴20个乡镇(街道)、40多个部门单位开展水污染防治执法检查,重点围绕生猪养殖污染问题。

在贺村镇的某个山坳处,检查组发现一排排简易的生产用房,里面不时传出阵阵猪叫声,一股黑黑的污水通过排水管直接排入山沟,山沟里已经淤积了一层厚厚的黑色排泄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异味。一位本地村民向检查组反映,这个养殖场已建了很久,边上的农田受污水影响,基本没法再种庄稼了。

在八里坂村,一位70多岁的老大爷指着村里的沟渠痛心地说,10多年前,这条沟渠里的溪水清澈见底,村里人都在这里洗衣、洗菜,还有人在这里洗澡,现在整个水体都发黑、发臭,老远路过都得捂着鼻子。

在与部分养殖户座谈交流时,他们反映,沼气池作为生猪排泄物治理的主要方式,其建设进度远远跟不上养殖规模的扩大速度,而且现在很多沼气池仅起到沉淀池作用,根本没有发挥其应有的处理作用。

2012年6月1日,江山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听取、审议了执法检查组关于水污染防治法贯彻实施情况的检查报告。会上,常委会组成人员直言不讳,要求政府部门正视存在的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力遏制生猪养殖污染,还百姓一个美好的居住环境。当月,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又召开主任会议,专题听取了市政府《关于碗窑、白水坑、峡口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工作情况的报告》,督促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加大整治力度。

2012年7月31日,江山市人大常委会首次举行专题询问会,矛头再次指向生猪养殖污染整治,与会的常委会组成人员和列席的人大代表直击要害,紧追不放。

执法检查、审议报告、专题询问等一系列的监督,也让江山市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感受到了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压力。当年,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即被列入江山市委、市政府2012年度的重要议事日程,先后召开了市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议和四套班子联席会议,对此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2012年8月,市委、市政府又从农业、环保、水利等21个部门抽调精干力量,成立了江山市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并相继出台了《江山市生猪排泄物污染防治管理办法》、《江山市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管理办法》等6个文件,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生猪养殖整治行动。

——部署开展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和规范管理三年行动,计划利用3年时间投资1.3亿元,于“十二五”末将生猪年饲养总量控制在150万头以内,2015年生猪养殖排泄物综合利用率达97%以上,生猪养殖污染物排放总量比2010年削减15%以上。

——科学划分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适养区,其中将碗窑水库、峡口水库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白水坑水库集雨区范围,市区饮用水备用水源上游3000米至下游300米,以及沿江两岸500米以内的水陆域范围等划为禁养区,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限期完成关停、转产或搬迁。

——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准入审批制度,严格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和排污许可证制度。

——以乡镇(街道)为单元,规划建设100个左右病死畜禽无害化公共处理池,建立病死猪集中处理机制。

——按照“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的要求,实施过程控制与末端治理相结合,大力推广“猪—沼—果(茶、菜、粮)”、生物发酵床零排放等农牧结合的生态化养殖模式,优先采用粪尿还田、生产沼气、制作有机肥料、沼液上山等综合利用模式,实现养殖废弃物、污染物的全部资源化循环利用。

…………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出台,彰显了江山市委、市政府对建设幸福江山、实现百姓“生态期盼”的信心和决心。

水缸不清,监督不止

2012年底,江山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前往长台镇、张村乡等库区禁养区,就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开展视察。

走进长台镇乾湖村,看到往日分布在田间杂乱无章的猪舍已不见了踪影,村里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代表们悬着的心总算可以暂时放下了。

作为村里第一批养猪户,张洪贵在2012年11月就对自家500多平方米的猪场进行了拆除,成了全市第一批签订协议、第一批拆除、第一批验收的养殖户。“家里住着比以前舒服多了,村里的环境也大有改观。我准备在拆除的空地上种一些经济作物。”张洪贵打心眼里支持这一举措。现在,站在他家门口,再也闻不到猪臭味,取而代之的是清新的空气。

“种植猕猴桃,收入也不差。”乾湖村53岁的村民叶双井原先养了80多头猪,同时还种了一亩多地的猕猴桃。去年年底关闭养猪场后,他扩种了十几亩猕猴桃,“一亩收入大概有两千多元,行情好时可以达到三四千元。”

据了解,该村已有69家生猪养殖户签订了拆除协议,其中32家自行拆除了猪场。截至2013年4月,碗窑水库库区生猪养殖场已有267家签订协议,拆除建筑18906平方米,处置能繁母猪1790头;其他禁限养区生猪养殖场已完成评估162家,签订协议78家,关停搬迁119家,拆除(改造)建筑31079平方米,处置能繁母猪1272头。

通过一年多的努力,江山市人大常委会在生猪养殖污染整治工作方面,向江山老百姓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然而,该市人大常委会也意识到,生猪养殖污染整治需要长期的努力,饮用水水源保护更是一个长期的工程,期待一年内解决这样系统而又复杂的工程并不现实。2013年5月29日的江山市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该市人大常委会作出一项决定:从2013年起,每年的6月30日为“江山市清洁家园日”。以此来提高全民的生态环保、文明卫生意识,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产方式和生活习惯。

“监督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江山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毛江妹表示,将把“一头猪”、“一缸水”问题作为本届人大监督工作的重点,每年就此开展跟踪监督,为守护好江山人民的“大水缸”做出不懈努力。